查看原文
其他

博物馆有话说③ | 对话文物保护修复师宋鑫:于方寸纸绢 窥文明微光

开栏语

理解了中华文明,才能读懂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今夏,以“文化传承 强国有我”为主题的第二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邀约青少年,传承再出发。继2022年推出《博物馆有“画”说》系列栏目之后,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今年再度聚焦四川文博领域,推出姊妹篇——《博物馆有话说》。我们相继走进成都博物馆、张大千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绵竹年画博物馆,对话以汉字述千年的策展人、借文物传文明的讲解员、凭技艺致敬仰的修复师等文化守护者、传承者、创新者,带领观众走近这些与书画艺术传承相关的职业,从一段段影像中感悟传承故事,汲取精神力量,传承千年文脉。



七月的成都,虽已进入暑气喧腾的盛夏阶段,但杜甫草堂博物馆的书画修护工作室却仍是一方难得的幽静之处,这里玉兰葱茏,浓翠蔽日,室内只有空调运作的白噪音中,修复师宋鑫正为一幅拓片“做手术”。

喷水、拼接、刷浆糊、对缝……经过一系列慢工巧活,这张原本残损的拓片终于重新焕发艺术魅力。

宋鑫脱下工作时穿的白大褂,如释重负地长舒一口气:“有的环节必须要一气呵成才行,如果中途停了,可能会有影响。”

跨学科干起文保活

用11年青春延续文物生命

初见宋鑫,和众人印象中白发苍苍的“老师傅”不同,穿着碎花无袖衫的她将短发利落地别在耳后的模样简直就像一个女大学生。“谁说文物保护修复师一定要年纪大,那都是刻板印象哈!”宋鑫笑着说:“虽然我是90后,但入行已是第十一个年头。”

宋鑫和文博有着不解之缘,从小在文博院子长大,对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受到同为修复师的母亲及家中长辈的浸润,大学毕业后,她跨专业从头学习文保修护,通过“校内外进修+师徒传承学艺+工作实践研究”的多元式专业汲取,怀揣着传统与现代结合、中西合璧的文保修复理念,她在杜甫草堂博物馆终日与文物打交道,一干就是十年。

是医生 是木匠 也是裁缝

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得精通

窗明几净的书画修护室内,洁白的工作服整齐悬挂,看起来和医生穿的“白大褂”别无二致,“我们也是‘医生’,只不过看病对象是纸绢类文物。”宋鑫介绍,在治疗一幅书画前,修复师们首先要像中医那样望闻问切,根据自身所学详细地去了解它的病况,是酸化?老化?还是霉蚀?虫蛀?经过科学诊断和专家研讨之后制订出修复方案,同时还要细致入微地记录它们的“体检报告”,如外形尺寸、病害原因等等,这些流程都完成了,才开始实施修复。介绍完后,宋鑫补充:“所以大家平时了解到的后面那些修修补补的过程,其实只是我们工作中的一部分。”

修护室不仅墙上挂着各类器具,还有一个专门放置工具的柜子,打开一瞧,简直五花八门,像宣纸、排笔、鬃刷、毛笔这些和书画相关的工具大致知晓它们的作用,可怎么还会有锯子、钳子、各种刀片呢?这就要提到修复师的另一份看家本领了,宋鑫笑着说:“其实我们不止是‘文物医生’,还兼职木工和裁缝。”

“看到门口堆放的那些圆木杆了吗?那是卷画用的天地杆。”宋鑫说,这些物件都需要手工测量和切割,不同结构搭配与不同材质的轴杆也会有差别,榫头也需要亲手削制,这些流程其实都和木匠的工作有关。

至于为什么还提到裁缝,则是因为字画在未经装裱之前的部分叫做画芯,修复师们在给画芯穿衣装饰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搭配、设计和剪裁,就像裁缝给人们量体裁衣那样,宋鑫举例道:“拿丝织品来说,材质相当轻薄且易变形,所以需要在背后黏附宣纸,这个过程叫托料,是为了加固丝织品,让它的衣服更平挺。”

“浣花书院”重面世人

历史在捶拓墨色中蜿蜒流淌

问及宋鑫近来印象深刻的的事,她回忆起三年前和导师合作的馆藏碑刻文物保护传拓,对当时新发现的工部祠内《杜工部先生小像》清康熙十年(1671) 王邦镜撰书《草堂倡和》的碑阴进行初拓的时刻。

“当时施工人员修缮维护时,无意间摸到石碑背后竟凹凸不平,才发现刻有‘浣花书院’四个隶书大字。”宋鑫感叹:“这是非常珍贵的时刻,通过金石传拓技术技艺,我们留存下了尘封已久的碑阴在历史长河中的一帧。并且当时前后几年,杜甫草堂博物馆正在研究与恢复重建‘草堂书院’,此时碑刻实物的出现,就像突然开了个彩蛋!佐证了曾经古籍文献中提及的史料。”

除了“浣花书院”,当时几个月后还对另一块新发现的碑阴进行了初拓,是清光绪十年(1884) 黄云鹄摹绘的《黄山谷先生小象》的碑阴。但由于前一通石碑背后的柱础完全不能移动、后一通石碑紧靠墙壁,留给修复师操作的空间非常有限,为了将这些“重见天日”的文字拓印下来,宋鑫分别选择了不同的传拓方法,一个采用扑拓法墨拓、另一个采用蜡墨拓,才解决了当时两通不可移动文物在拓印操作上的局限性影响。

耐得住寂寞 才守得住繁华

文物修复技艺传承离不开青年力量

近距离触碰到宝贵的文物,身为修复师的宋鑫生出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简单的十一个字,背后面临的是积年累月的案牍劳形,并且古籍书画满布有害微生物,长时间接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损害。

宋鑫坦言,从业过程中偶尔也有想过放弃,但还是坚持到了今天,并从未停止过吸收新的知识。宋鑫说:“要想像老前辈们那样‘择一事,终一生’,就必须要保持不断学习,我也在鞭策自己”。

除了保持精进自己,宋鑫在文保知识的宣传教育上也不遗余力。在做宣教工作时,宋鑫将书画装池、金石传拓等技艺用生动活泼的的形式科普给大众,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装潢志》中有写:“良工须具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充此任者,乃不负托。”文物保护修复师,正需要具备这样的品性,她们以己之力,薪火相传,共同守护着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千年前的文化脉搏,在她们的巧手之下,焕然复苏。

出品人:雷和斌

策划:楚彦 唐明 蒋娜 侯敬文 代红

拍摄:杜佳佳 俞文晶

剪辑:杜佳佳

采写:赵梓君

美术设计:李佳俊

特别鸣谢: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川妹推荐




今夜,成都“阳光灿烂”
大运会即将开幕!今天,他们把目光和镜头聚焦成都
沉浸式体验!三星堆“大宝贝”们的搬家记
每日书画笺 |《写生珍禽图》:黄筌画派的开派之作,公认的唯一黄筌传世作品

 热门视频推荐 

更多精彩视频

欢迎关注四川新闻网视频号


源丨四川新闻网
编辑丨赵梓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