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一八事变 | 勿忘国耻

2016-09-18 有你真好

有你真好(hdzw686)——全球顶尖百姓服务圈。点击标题下蓝字“有你真好”快速订阅,我们将为您提供更有价值的延伸阅读

综合:军报记者(jfjbdzzy)北京日报


△ 资料图/视觉中国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进攻北大营。东北军“坚决”执行“不抵抗政策”, 6小时后,沈阳被占,4个多月后,东北128万平方公里全部沦陷,3000多万百姓成了亡国奴。如今,很多亲历抗战者业已辞世,但他们讲述的这些血与火的故事、他们经历的那段并不遥远的历史,不容我们遗忘……


△ 日军侵占东北三省要图

九一八,不能不知的8个历史真相




   明天是9月18日。1931年9月18日,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天。这天晚上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第三中队所属的河本末守中尉率其部下,经过长时间密谋和精心策划,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栽赃嫁祸于中国守军。以此为借口,日本关东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烈攻击,炮轰沈阳北大营和兵工厂,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事变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今天小编为你一一解读……

真相一 日本蓄谋已久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对华政策纲要》,确立先占领中国东北、内蒙古进而侵占全中国的侵略扩张政策。图为会议现场。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把侵占东北作为其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首要战略目标。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侵占朝鲜、中国的台湾、澎湖、辽东半岛,并攫取在中国设厂、开矿等特权。1904年到1905年间,日俄在中国东北交战,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非法获得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驻军权利,并攫取了中国辽东半岛、旅顺、大连及长春到旅顺铁路的权益。


   1927年夏,日本政府强化对华侵略政策。田中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图谋侵占“满蒙”的“根本政策”,抛出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对日本的生存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公然宣称“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侵占中国野心的大暴露。在此前后的中国国内形势,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四分五裂。国民党把消灭共产党作为首要任务,连续发动对江西中央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军事“围剿”。九一八事变爆发两个月前,蒋介石在告全国同胞书中,说什么“当此赤匪、军阀、叛徒与帝国主义者联合,生死存亡间不容发之秋,自应作安内攘外之奋斗”。由于国民党实行“惟攘外必先安内”基本政策,使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更加狂妄,终于酿成战争的大祸。


真相二 不抵抗终酿恶果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屠杀中国民众


   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举国震惊、各界愤慨。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2万人,东北军有20万。除有小部分进行军事抵抗外,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后,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传达张学良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由于奉行不抵抗政策,日军300人就击溃了北大营的8000守军,9月18日当夜很快攻占北大营,第二天占领了整个沈阳城。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里,东三省大好河山沦入敌手,3000万父老成了亡国奴。


   九一八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内一片慌乱与无能。党政军要员发表的谈话、讲演,语调语气多灰色阴沉,或有慷慨激昂之词,也多是空话。当时,蒋介石坐镇南昌,忙于红军的第三次军事“围剿”。9月21日,蒋介石召集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发布告全国同胞书,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


   不抵抗政策造成的恶果,使日本的侵略欲望更加膨胀,肆无忌惮地扩大侵略战争,明目张胆地为其侵略行为诡辩。


真相三 美日曾有“秘密谅解”



李顿与顾维钧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仅是对中国主权领土的严重侵犯,也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公开挑战。


   苏联政府致电中国表示同情,对日本侵犯苏联在中东铁路拥有的权益提出强烈抗议。但与此同时,出于自身利益和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为避免与日本直接冲突,九一八事变后,苏联政府两次向日本致函表示,对于中日冲突将采取不干涉主义的中立立场。


   九一八事变前一天,美国国务卿与日本驻美大使出渊胜次达成一项秘密谅解:美国保证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日本则保证其在中国东北的行动应限于锦州以北。直到日本侵占锦州,并向锦州以南进犯时,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才照会中国和日本,宣布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干涉,违反了凡尔赛和约,美国政府对此不予承认。由于没有采取遏制日本侵略的具体行动,美国的这一政策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1931年12月10日,在中国代表一再要求下,国际联盟通过决议,决定由英国人李顿爵士率英美法德意等五国代表组成调查团,实地调查九一八事变情况。


   1932年2月,调查团从法国出发,一路上迈着蹒跚的步子,历时两个多月才抵达沈阳。国联调查团在东北进行了总共6周的所谓实地调查,起草了共14万多字的调查报告书。总体上看,调查报告书模糊是非、混淆黑白,暴露了西方列强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绥靖政策。李顿调查团报告书一出笼,全国人民表示强烈反对。


  1932年10月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出通电,指出这个报告书“公开地最无耻地宣布了瓜分中国的新计划”,号召全国民众武装起来,“以革命的民族战争,来撕碎李顿的报告书”。


真相四 中共连发抗日宣言


   九一八的炮声,震撼着中华大地,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各界群众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以《申报》为首的报刊在国内掀起了号召抵制日货、要求抗日救国图存的声音。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其他各种抗日武装力量。


   处在国民党白色恐怖包围中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积极倡导挽救民族危亡,推动着全国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接连发表宣言,指出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的事件,是世界新的帝国主义强盗战争的初步,号召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驱逐帝国主义滚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政权发出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最强音,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在以后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成为抗击侵略者的强大力量,成为全民族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各界人士的共识;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成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心声。


   “当年,九一八事变中的枪炮声,让那些善良的人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今天,纪念九一八事变的防空警报,昭示我们要时刻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真相五 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是谁




  日寇曾经认为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却没想到有人违抗“不抵抗”的命令打响了抗日第一枪。这个人就是来自辽宁盘山的王铁汉。


  据史料记载,“九一八”时北大营是王以哲第7旅驻地,王铁汉时任620团团长。


  王铁汉曾说起,当时旅长王以哲因参加水灾赈济,不住在营房。日本人进攻北大营时,上面不断传来“不许抵抗”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对进入营房的日军,任何人不准开枪还击,谁惹事,谁负责。”


  于是,一场没有抵抗的屠杀开始了。据史料记载,日本兵一开始都是用刺刀扎,东北军士兵赤手空拳,被扎死的很多,钻到床下的士兵都被机关枪扫射而死。


  为了带领兄弟们突围,王铁汉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命620团士兵待日军一走近就开火。

真相六 未出版就传唱全国的歌





  918事变后,东北锦绣河山沦陷敌手。东北军官兵,东北百姓,携妻带子被迫流亡关内。此时,出现了一首歌曲,它还没有出版,就在民众及东北军中传唱,而且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它不仅唱出3000万东北同胞悲惨遭遇和悲愤之情,更唱出了全国军民一触即发的抗战呼号。这首歌就是《松花江上》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电令时任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保存实力,消极对待日本关东军的挑衅,致使东北军官兵被迫流亡关内,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在西安,张寒晖耳闻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听他们对失去故乡、亲人的思恋。以此创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词,并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素材,写成《松花江上》的曲调。


  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松花江上》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声悲壮,令人断肠。张学良将军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可以说,这首歌,对“西安事变”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1937年除夕,周恩来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一文中,也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伤心断肠。”上个世纪60年代,周总理指示,将《松花江上》编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可见当年这首歌曲的流传和对中国人民抗战,有着巨大的影响。


真相七 一封烈士的遗书




  “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赵一曼的活动,而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俘。负责审讯她的日本军官大野,为了获取所需情报,一边以药物治疗维持赵一曼的生命,一边软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战术”进行逼供,但无论是对肉体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无畏的民族气概始终让日寇一无所获。


  在无声的教育和感召下,董警官和韩护士暗中帮助赵一曼越狱,但半路上不幸再次被捕。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神经达到让她开口的目的。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祖国和人民……日寇绝望了。在赴刑场的列车上,赵一曼提笔给儿子写下了遗书: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


  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而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的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的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当日,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深情,赵一曼从容就义,年仅31岁。


真相八 东北抗联牵制日军76万



“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9月20日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宣言》。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号召东北人民开展游击战争,打击侵略者。


  在此后的14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联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英勇战斗,前仆后继,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为光复东北、取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据统计,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10余万次,牵制76万日军,消灭侵略者18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5年9月3日,胜利纪念日大阅兵,“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和抗联老兵代表分别在世界瞩目中缓缓行过天安门广场,他们自豪地挺起胸膛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他们也再一次无声地注脚着——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历史影像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一段南满铁路的路轨,制造藉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图为烧毁中的北大营。



  1931年9月19日凌晨,日军炮火轰击北大营三小时后,有准备的日军步兵冲进北大营。日军左胳膊以白布条为记号。



  9月18日夜,日军民暴动开始。图为手挥日军旗侵入我防线之一刹那。



  9月18日夜,日军民暴动开始。图为手挥日军旗侵入我防线之一刹那。



  沈阳城内日侨,由日军发给枪械,协助暴动。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人伪造证据,用数块枕木及军帽枪支,诬我军先进攻南满铁路。


日人用土封闭北大营西门,以作我军备战之藉口。



  日军19日占领沈阳。图为日军装甲车开进沈阳。



  日军进沈阳城



  日军占领我东北兵工厂。



  日军进沈阳城



  1931年,日军在沈阳随意拘捕市民,进行审讯、残害,以清除抗日民众。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屠杀中国民众



  9月19日,东京《日日新闻》以头条消息报道柳条沟事件。



  日军以武力占领东北后,在东北各地为战死日军修建“忠灵塔”,并强迫人们参拜这些“忠灵塔”。图为在奉天(沈阳)修建的“忠灵塔”。



国破山河在

文/北京日报


△ 资料图/视觉中国

  • 一声爆响惊醒了沉睡的大地

1931年9月18日,似乎和往常没有什么分别。

晚10点左右,奉天俱乐部里的舞会刚刚开始。主持人优雅地说:“起舞吧,亲爱的来宾!”话音未落,一声爆响使舞兴正酣的各国使节发出了惊叫,而没过多久,枪炮声接踵而至。


△ 被炸毁的铁路

两小时后,旅顺关东军本部才得知此消息,日军参谋们用最快的速度仓皇失措地到达司令部。由于大家都是匆忙而来,衣冠均有些不整,只有作战参谋石原莞尔一人穿戴整肃,“甚至连勋章都戴得整齐”,参谋长三宅回忆道,“当时,石原脸上带着一种相当高傲的神情。”

 

  • 石原的脑力 板垣的武力

无论在士官学校,还是日本陆军大学,石原莞尔一直都是“不受欢迎的人物”。但这并非因为他能力不佳,而是性格实在太与众不同。

△ “九·一八”事变元凶板垣征四郎

陆大毕业后,因为性格原因,石原在训练总部干了不到一年就被派到武汉陆军中支派遣队司令部去了。在武汉,石原的顶头上司就是板垣征四郎。从那时起,一直受人排挤的石原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知己”。后来关东军内部,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石原的脑力,板垣的武力”,而他也成了“九·一八”事变的主谋之一。

 

  • 阴谋在黑暗中渐渐形成

当时,和东北军相比,无论在人数还是火力上关东军都处于绝对劣势,本不该武力袭击。而1931年春天,石原等人却找到了自认为合适的“机会”:日本参谋部军事课长到关东军视察时觉得军备太差,便从神户调来了两门重型榴弹炮。


△ 资料图

虽然两门大炮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关东军的装备,但在狂热的好战分子看来,已经是强有力的支撑了。最终,密谋小组商定在9月28日晚行动,理由之一是“炮兵训练需要时间,9月28日预计能小有所成”。据花谷正回忆,知道这个计划的人不多,其中就不包括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等多位参谋幕僚。

  • 计划败露 但阴谋依旧实施成功

就在一切安排妥当之际,他们的阴谋却有了搁浅的苗头。日本外相下令暂不使用武力,并派出本部作战部长建川美次前往东北阻止关东军的行动。然而没想到的是,建川一直都赞成武力侵占东北。

临行前,他想办法将该消息透露给了板垣,并督促其尽快行动。一路上,建川怎么慢怎么走,尽量拖延着时间。


△ 柳条湖事件爆破现场

9月17日上午,石原下令,趁建川刚到,火速发动事变。9月18日晚7时建川到达沈阳,只字不提自己此行的目的。宴席上,他借口喝醉,早早回了旅馆,助推了阴谋的实施。


△ 资料图

在此之前,密谋小组已经进行过多次演习。其中攻打沈阳城墙的演习,把具体的作战步骤都模拟了一遍,以至于事后,一个日军军官惊讶地说,“这不是把白天的检阅重做一遍吗?!”

  • 伪造“凶犯”证据 挑起事端

关于“九·一八”当天晚上的情形,负责爆破的花谷正这样回忆:“河本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部下数名,向柳条湖方向走去。一边观察北大营,一边把小型炸药安置在铁轨上……”但爆炸声没有引发“出兵交战”,情急之下,河本将三具身穿东北军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摆在现场,作为被击毙的炸铁路的“凶犯”……

△ “柳条湖”事件

次日,美国记者乔·毕·巴鲁到现场进行了调查。十几年后,他在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时说:“同行的一个伙伴调查了一具尸体,是一个没有血迹,被放置了很久的尸体。”据说,当时奉天省日本邮政局长也认为:“关东军的做法太愚蠢了,人们一看就知道是伪造的。”

  • 悲情北大营撕碎了宁静

在听到柳条湖方向的爆炸声后,621团准备迎战,却突然有消息说,外面只是日军演习,让把枪交回库里,回去睡觉。因此,当日本兵很快冲进兵营内时,许多人被杀害。


△ 铁岭昌图红顶山兵营被袭

当时,参谋长荣臻在得知日军进攻后,火速打电话报告张学良,却被告知这是日军借演习挑衅,要避免冲突,不得开枪还击。然而身在北大营的军士,已经开始了抵抗。


△ 资料图

曾任东北军将领王铁汉贴身警卫的李明德回忆,王铁汉曾说,东北军并不是一点防备都没有,北大营的树都是呈现三角形布局种下的,为的就是抵挡来自不同方向的子弹。日军打进来时,不少士兵都爬到了树上躲避。后来,树上的战士暴露,王铁汉下令开枪,与敌人展开了搏斗……

 

  • 奋起反抗却无力回天

9月19日凌晨3点,驻长春日军开始对长春守军发起攻击。长春守军当时毫无准备,有些枪械弹药还锁在库里。在日军进攻南岭大营时,驻守官兵砸开军械库,取出弹药,奋起反抗,迫使关东军暂时停攻,等待增援。


△ 日军居高临下控制沈阳城

上午10时,日军在炮兵掩护下再次进攻。长春守军利用窗户、通气孔等枪眼猛烈还击。交火七小时后,日军才占领了南岭大营。这是“九·一八”事变中,日军伤亡最重的一场战斗。


△ 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官银总号金库

战至次日,长春陷落;9月21日,吉林失守;11月19日,黑龙江主要城镇全部沦陷;4个月后,东北128万平方公里沦为敌手。至此,长达14年的抗战号角,吹响了。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中华儿女血染疆场,用生命换来的沉痛教训,不容忘记。我们纪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从苦难中奋起,汲取一个大国“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的品格力量。

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限学习交流。

加小编个人微信467078099,朋友圈文章更有趣、有味、有料

编辑寄语:

转发是一种姿态,影响更多的人。

时代不等人,我们不等时代。

哪位中国最高领导人对法国总统视而不见?奥巴马幸灾乐祸?原因连小编都吓了一跳!!!

点击阅读原文↙↙↙揭晓真相!!!b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