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纪好书丨2023年3月榜

世纪阅读
2024-10-01


世纪好书

2023年3月榜




“世纪好书”评选发布进入第二个年头,我们在评审机制上仍在不断探索改进,继续强化大众读物的申报遴选和市场转化,不断提升专业学术图书的编辑投入和装帧印制水准,是近期的目标。


3月榜单大众读物,从写作切入点而言,或围绕当下热点,或论述角度新颖;从影响力而言,或是相关电影为70后、80后文艺青年入门必看,或是将成为现在阅读者的恒久回忆,无一不是内在品质和观感手感俱佳。


3月榜单专业学术图书,有的彰显专业的高度:多语种背景、视野宏阔;有的体现专业的厚度:理论功底扎实、广搜博采,背后都是专家学者“十年磨一剑”的坚守。


感谢评委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世纪好书”评审轮值团队,感谢奉献3月榜单的世纪出版人,是他们一起让阅读的美好被看见。






01

《民法典与日常生活2》


彭诚信 陈吉栋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冯静


主推评委:吕健

将典型案例与法律热点相互印证,使生活解读与学术品味兼容并蓄。


本书解读了《民法典》实施以来的司法实践、学术讨论的最新情况,体例上融典型案例与社会热点于一体,内容上选材通俗解析准确,语言上生动风趣娓娓道来,是一本写作用心、质量上乘的普法读物。本书精心选取各地各级法院依据《民法典》审理的45个“第一案”或典型案例,进行不失学术品味的生活化解读,比如人脸识别第一案、录像遗嘱首案等。同时,对《民法典》实施过程中的39个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法理分析,比如老旧小区电梯加装问题、受到性骚扰如何维权、高空抛物致害中物业公司承担何种责任等。


通过对这些案例和热点的解读与评析,旨在为读者提供更为“沉浸式”体验的机会,以便切实地观察法律人对法律问题的分析过程,直观地感受《民法典》所宣示的公平正义的实现过程,并向大众倡议“生活在民法典”中。相信本书会成为大众学习《民法典》的理想窗口,幸福生活的法律指南。


曹培雷

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




02

《大数据的巴别塔:智能时代

的法律与正义》


於兴中 张亮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冯静


主推评委:彭卫国

著名法学家於兴中教授主编,聚焦“前沿科技+法律”。


近年来,智能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法律伦理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便捷的生活与数据的“流通”密切相关,但是由于安全、隐私及商业利益等原因,大数据的收集、融合、使用和共享变得越来越难并产生了一系列“巴别塔难题”,一方面社会发展需要大数据带来的红利,数据的打通,有时是提高效率、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改变数据的占有状态涉及数据确权的法律问题。


这是一部“桥梁”之作,记录了自进入智能科技时代以来中国学者、实务界人士对智能科技与法律伦理问题所作的诸多探讨,包括数据治理、算法问责、人脸识别、数字素养等领域的热点话题,生动、有趣但不乏深刻洞见。全书用通俗简明的语言,将智能科技与法律伦理之间的冲突、互动与辨证娓娓道来,旨在促进不同文化领域的沟通,拉近专业人士与业外人士之间的距离,为科技向善贡献一份力量。


曹培雷

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




03

《吃的哲学》


[荷兰]安玛丽·摩尔 著

冯小旦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吕子涵 于力平


主推评委:钦文

一场非典型理论书的写作实验,一场细致入微的人类学冒险。


《吃的哲学》是荷兰著名人类学家安玛丽·摩尔首部简体中文版本著作。在当代人类学中,摩尔是一位不可或缺的理论先锋。在本书中,摩尔在日常生活田野中的一次次“吃”当中,寻找着重启人类智慧和生命意义的方式。她的田野,是从日常生活中拾起的一些碎片——有减肥班的进食训练,有实验室被试对样品食物的味觉评价,有养老院中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的日常饮食,也有摩尔与自己女儿的餐馆用餐经历,等等。她一路行走,一路分析,同时希望能联系哲学人类学的传统,让“吃”成为我们得以存在于世、认识万物、展开行动与万物相互关联的纽带。这样的“吃的哲学”,能让每一个人都能置身于传统与当代、思想与日常的交汇处,迸发出只属于自己的体悟。


本书获得王程韡、肖剑、史翠珊、希瑟·帕克森、阿瑟·弗兰克等海内外学者一致推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程韡盛赞此书:“摩尔将通过饮食这种‘探索性的、迂回曲折的行动’,来向我们展示自我、身体与周遭环境的边界如何被不断超越。原来是我吃,故我在呀。”


范蔚文

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04

《民心政治:

生活全过程人民民主》


汪仲启 著

学林出版社

责任编辑:许苏宜


主推评委:彭卫国

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场景、新实践、新成就,对“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作了生动诠释和精彩解读。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作者从老百姓的生活实践出发,以讲故事的方式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内涵、丰富实践与内在逻辑。用一个个生活中可观察、可感知、可触及的案例,打破西方民主思维定式和话语陷阱,展示中国人的政治生活方式,让世界更加读懂中国。


刘征

学林出版社社长




05

《智慧巴黎:

启蒙时代的科学之都》


[法]白鲁诺 著

邓捷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

责任编辑:范晶


主推评委:钦文

一部蓬勃绚烂的智慧城市发展史,展现启蒙时代科技的荟萃与交流。


在启蒙时代,巴黎是当之无愧的科学之都。科技荟萃于此:升空热气球、坎凯油灯、天体力学、氧化学说、公制体系……智者无所不在:著作等身的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严谨认真的学者教授、热情钻研的发明家、觥筹交错的科学发烧友……


达官贵人、市井百姓都对科学性质的实验、表演、教学与讨论表现出疯狂的兴趣。本书围绕18世纪充满活力的巴黎科学界展开,国际著名科学史家白鲁诺在其中探讨了巴黎的科技发展在法国启蒙运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聚焦布丰、孔多塞、拉瓦锡、狄德罗等科学巨匠,也关注无数共同塑造智慧巴黎的发明家、冒险者、工艺师、资助人等。全书以法兰西科学院为线索,涵盖科学机构建制、学科发展、发明创造、科学表演、公共卫生改造等主题,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描绘了大革命前夕的巴黎,展现了现代科学理念如何融入普罗大众、城市发展、时代变革之中。


孙瑜

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




06

《大发现四百年:

一部文化冲突的历史》


[美]布赖恩·M.费根 著

乔苏婷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责任编辑:周灵逸


主推评委:钦文

四百年间九种非西方社会的兴衰,文明遭遇中非西方文明的哀歌。


本书是世界顶级考古学家、国际公认的世界史前史研究权威布赖恩·费根的跨学科力作,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广智作序推荐,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世界史系教授陈恒诚挚推荐。主要讲述了1488—1900年包括好望角的科伊科伊人、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南太平洋的塔希提人、新西兰的毛利人等在内的9种非西方社会,在与欧洲人接触的短期影响以及两种文化冲突导致的长期变化下所发生的文化变迁和社会变化。在欧洲,这一历史时期被称为大发现时代。但对世界其他地方来说,这通常意味着奴隶制、流行病、文化与种族灭绝,以及大规模的社会和经济变革。这是一个西方文明通过武力或其他手段在多种非西方社会建立统治,并期望这种支配能够永久保留的故事。而作者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跳脱了传统的欧洲中心主义思想,结合了大量的史料文献和文学作品,详细描摹了原住民的社会生活与文化,探索了文化的冲突留给我们的教训。毋庸置疑,这本《大发现四百年》更深刻地说明了全球化时代文明互鉴的必要性。


何晓涛

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编辑




07

《珍珠在蒙古帝国:

草原、海洋与欧亚交流网络》


[美]托马斯·爱尔森 著

马晓林 张斌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责任编辑:李頔


主推评委:吕健

以珍珠联动蒙古帝国的东西南北,姚大力、刘迎胜、张帆一致推荐。


《珍珠在蒙古帝国》是久负盛名的蒙古帝国史学家、内陆欧亚历史文化专家托马斯·爱尔森的最后一部作品,得到了大卫·克里斯蒂安、姚大力、刘迎胜、张帆等重量级学者一致推荐。


本书综汇六种语言史料,检视了珍珠作为奢侈品和政治投资对于蒙古帝国的重要性,由此追溯北方草原地区与南方海洋之间形形色色的、跨生态的文化和商业往来。以珍珠为窗,爱尔森探讨了蒙古帝国的政治文化,及其对于整个欧亚世界的文化物质和商品流通之深远影响,为蒙古帝国更为广阔的社会经济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新的洞见。


何晓涛

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编辑




08

《重复的新鲜:

滨田庄司山中做陶记》


[美]苏珊·彼得森 著

彭程 译

光启书局

责任编辑:李佼佼


主推评委:黄晓峰

日本“人间国宝”滨田庄司创作全记录,晚年亲授采访式传记。


我所记录的,是他在年轻时同里奇和柳宗悦开启的模式,横跨英国与日本,西方和东方。——苏珊·彼得森


在英国游历期间,二十六岁的滨田庄司找到了人生方向。归国后,他独自来到益子的山谷,将明治风格的旧民居迁至山脚下的院落,在这里生活、建窑、制陶,由益子人排斥的“外来人”,成为“益子烧之父”。


相识二十年的老友苏珊·彼得森应邀来到滨田庄司的家,与之共度四个月的制陶时光。她跟随滨田走进益子,记录下手工制陶的艰辛与浪漫,捕捉滨田的家人、弟子、团队之间默契互助的温情瞬间。在这里,生活与创作,传统与生机,西式家具与东方居所,彼此相融为一。


一次次地揉泥、拉坯、配釉,一次次地观察、发现、交谈——两种重复交织,生出美与真的鲜活。


薛羽

光启书局副总编辑




09

《基耶斯洛夫斯基

&皮耶谢维奇电影剧本集》


[波兰]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奇 著

沈河西 等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责任编辑:胡远行 胡曦露


主推评委:张屏瑾

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剧本简体中文授权版首次引进,收录基耶斯洛夫斯基&皮耶谢维奇的16部剧本。


《基耶斯洛夫斯基&皮耶谢维奇电影剧本集》两位合著者基耶斯洛夫斯基和皮耶谢维奇是电影史上著名的导演/编剧搭档,1990年代享誉世界影坛的《蓝》《白》《红》三部曲、《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又名《两生花》)及著名电视电影系列《十诫》,即出自他们二人之手,两人的创作自1990年代以来在国内影迷圈和专业工作者圈子内一直深受推崇。


《基耶斯洛夫斯基&皮耶谢维奇电影剧本集》囊括两人创作的所有十六个剧本,内容叙事切入当代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涉及道德、人性、伦理、科学等诸多人类精神世界的问题,剖析了永恒的人性难题在现代社会中遭遇的挑战与质疑。可以说,剧本和其后的电影作品,是藉已深入日常思维中的伦理观念,在经过现代性叙事转换之后,阐发创作者对人性的超越性审视和理解。


李伟长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




10

《昆虫哲学》


[法]让-马克·德鲁安 著

郑理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责任编辑:曹晴


主推评委:钦文

一部涉猎昆虫学和哲学两大领域的跨界奇书!


昆虫和其他陆生节肢动物体型小,数量多,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陆生生态系统的功能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它们的研究在更新分类和观察动物行为方面具有开拓性。除了科学研究之外,哲学在这些生物中,能够呈现一种动物主义形式,与我们所熟悉的一切完全不同。


一些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迷人的社会生活形式和集体智慧。社会、主权、君主制、共和国、劳动力,人类社会的许多形态迫使我们对自发的拟人化提出质疑。昆虫世界离我们很遥远,却能让我们重新思考世界和环境观念。


李伟长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




11

《茶杯里的想象:18世纪

中英茶叶贸易与设计文化交流》


张弛 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责任编辑:孙青


主推评委:钦文

以茶为媒介,探讨设计中的中国元素在世界文化传播和文化形成中的作用。


从文化视角来看,17 世纪中期以来中国茶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不仅关系到航海贸易、资本的流动、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在全球贸易网络形成过程中,一种地域性的产品离开原生土壤之后经由他国的社会语境重塑获得新的文化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茶传入英国的过程,其实反映了典型的中式生活方式和中国设计传入英国、与英国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茶传入欧洲必须具备茶叶、茶壶、瓷质茶杯和饮茶的嗜好这四个要素,这四者相辅相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无法让茶这种东方饮品展现与生俱来的神韵。在英国茶文化形成的初期,不论是饮用方式、茶具使用还是茶空间的布置,英国人都在尽量模仿中国。他们热衷于饮用中国茶,也为中国的茶具和茶家具着迷。在茶叶进入英国的同时,还有大量的茶具、家具和室内装饰品随之进入英国。这一过程悄无声息地改变了英国人的饮食习惯、社交方式、审美趣味,推动了产业发展,甚至影响了中英两国国家的政治走向。


邱孟瑜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12

《麻烦小东西(不是问题的问题

+回家要走好多路+在心里唱歌)》


杨筱艳 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

责任编辑:张晖月 朱妍婷 赵黎


主推评委:张屏瑾

“别人家的孩子”千千万,自己家的“麻烦小东西”独一个。


1.真实又鲜活的故事:艾东西,一个不完美的小孩,他身上发生的故事,或许也在大多数孩子身上发生着。它们照见了每一个平凡又鲜活的童年。


2.金牌导师、大奖作家、著名编剧杨筱艳以自己身边的孩子为蓝本创作的生活故事。


3.成长的“痛”:作者杨筱艳说,成长有时就是一种痛。就像竹节拔高,小草顶开头顶的大石头顽强地伸出脑袋来看世界时,它们都会痛。因为这是成长,成长是一种向上的挣扎,不断地挣扎不断地向上,什么也阻挡不了。而这种痛里,也蕴含着快乐。作为小学教师的杨筱艳写作这些故事,献给所有在她目光下成长的孩子们,还有那些在她看不到的地方同样一天一天成长的孩子们,希望能给予他们力量,陪着他们勇敢地健康地成长。


4.一本让家长和孩子同样产生共鸣儿童小说。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家长形象,作家真实地记录家长们的心路历程,在书中家长可以看到自己,反思自己,也原谅自己,改变自己,最终与儿童达成了谅解,也与自己达成谅解。


唐兵

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




13

《国家实验室:美国体制

中的科学(1947-1974)》


[美]彼得·J. 维斯特维克 著

钟扬 等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责任编辑:季英明  杜治纬


主推评委:黄晓峰

博弈竞争与合作共生交织,展现冷战期间美国科研机构的成长史。


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包括利弗莫尔、伯克利、洛斯阿拉莫斯、阿贡、橡树岭和布鲁克海文,它们在长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占据着美国科学界的中心位置。国家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们不仅发展核武器、反应堆等一系列塑造了美国冷战政策与文化的技术,还开展物理、生物医学的研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知。所有这些都在资金、设施、人力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致使美国科学界的框架发生了重大调整。本书展示的这段历史体现了科学机构如何反映出其所处的政治体系及文化的价值观。


本书系统描述了美国国家实验室的起源、发展以及存在的争议和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其定位、职能和管理经验。


张晨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辑




14

《中古探微:伊沛霞中国史研究》


[美]伊沛霞 著

姚平 等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责任编辑:余鸣鸿


主推评委:黄晓峰

伊沛霞教授五十年中国史研究成果精选。


本书是伊沛霞教授治中国史的成果选萃。所选论文11篇,为伊沛霞教授亲自选定,内容涉及唐宋制度史、社会史、家族史、性别史等几个领域,既有伊沛霞早年的专题研究,如《唐代的书仪》(1985)、《宋代的火葬》(1990),也有体现近期研究成果的《朱熹在手书上的题跋》(2017)、《榜而告之:宋代与民众的交流》(2019)等。其后收录本书编者、伊沛霞的五位中国学生姚平、张聪等人的代表作品,不仅是伊沛霞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现,也反映了西方汉学研究之薪火相传,以及海内外汉学界之学术互动。


吕健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




15

《家庭·乡里·朝堂:

北宋士人与孝道》


[美]张聪 著

刘云军 译

上海古籍出版社

责任编辑:虞桑玲


主推评委:彭卫国

深入研究北宋孝道的专著。


本书涉及北宋精英社会和文化中的孝道和习俗转移,丰富了我们对宋代士人生活和北宋朝廷利益之间的冲突与调和的理解,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被忽视的话题——孝道的深入式研究著作。书中涵盖了包括2000多篇墓志铭在内的广泛的语料库,作者精心地将这些史料纳入北宋士人的孝道实践这一解释框架之中,并使之深深扎根于具有说服性的史料解读。


吕健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




16

《蒙古征服之后:13-17

世纪华北地方社会秩序的变迁》


王锦萍 著

陆骐 刘云军 译

上海古籍出版社

责任编辑:缪丹


主推评委:彭卫国

用数量惊人的碑刻历史资料,讲述蒙古统治时期华北地区男男女女如何生存和生活。


蒙古征服,使中国社会遭到了毁灭性破坏。战后,华北地区的人们如何重建他们的社会?他们的努力如何改变、影响随后几个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力量?本书基于数量惊人的碑刻资料,讲述了一个相当不寻常但未引起足够注意的故事:蒙古征服下,华北地方社会中的男男女女如何顽强地适应前所未有的环境,并在以佛道为主的宗教组织领导下创建全新的社会秩序,而因王朝更迭和国家政策的变化,这种全新的社会秩序在明朝建立200年后瓦解。


吕健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




17

《汉字形体史》


陆锡兴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周典富


主推评委:吕健

我国第一部全面描述汉字形体演变历史的标杆性著作。


《汉字形体史》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描述汉字形体演变历史的标杆性著作,介绍了从商代甲骨文、金文、简帛、石刻字形到近代印刷体的连续演化过程。在解读篆、隶、草、真各体过程中体察汉字文化,寻求中华文化源流,引导读者进入精彩绝伦的汉字世界,感受汉字形体在中国艺术园地绽放的独有光华。本书是作者历时50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晶,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贡献。


袁彬

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18

《教育实话》


陈桂生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董洪


主推评委:彭卫国

我说了,我拯救了自己的灵魂。


这是一本以教育为专业话题的随笔集,不以教育理论框架为编选尺度,而以正当且恰当地分析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鹄的。运用所知正当而又恰当地分析与解决问题,才可能触动人们的灵魂。陈桂生教授教育学素养深厚。本书是他运用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念及常理常规,审视当下不容忽视的教育现象及相关言行,针对我国如今中小学或多或少存在并经媒体渲染的旧俗新俗、新旧套话,如“以不教为教”“一切为了孩子”“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等,发表的一些距离常道、常理、常规和常情不算太远的意见,短小精悍,深入浅出,贴近实际,读后可以增长教育见识,启迪教育智慧。


袁彬

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19

《儿童青少年哀伤与干预》


刘新宪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徐凤娇 谢冬华


主推评委:黄晓峰

哀伤不是软弱,而是爱的代价,是人类极为宝贵的一种天性。


新冠疫情是当代最严重的一场公共卫生危急事件。新冠疫情失亲比正常失亲具有更高的风险引发严重和复杂的心理障碍,尤其对儿童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在疫情期间死去的更多的是老人,他们很多人是与孩子有着亲密依恋关系的父母或祖父母。根据国外研究显示,约20%的失亲哀伤儿童青少年需要得到社会支持以保证今后成长的心理健康。


《儿童青少年哀伤与干预》的出版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和有需要的家庭及其亲友及时地提供了一本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工具手册”。该书得到国内外哀伤学者的热情推荐和高度评价,弥补了国内儿童青少年哀伤与干预领域的空白。作为一本学术与实操兼容的书籍,《儿童青少年哀伤与干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注重理论介绍,也有大量案例和实践操作方法介绍。通过学习案例和实践操作,读者不仅可以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且可以获得能够借鉴的实用方法。既介绍了儿童青少年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哀伤反应特征,也系统全面介绍了当今最具影响的哀伤理论,并配有相应的案例。与以往哀伤疗愈书籍相比,本书的一大亮点是获得多位国际著名哀伤学者授权,首次翻译了一批被广泛使用的儿童青少年心理评估量表或问卷,既适合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专业学习,也适合有需要的父母阅读参考。


袁彬

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20

《中国当代艺术史2000—2019》


鲁虹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责任编辑:吴蔚 夏清绮


主推评委:张屏瑾

敏锐捕捉21世纪至今中国当代艺术的深刻变化。


该书打破以往艺术史按时间线索的写作方式,从问题出发,以文字、图片两条线索展开,史论结合,着重梳理与探讨21世纪在中国经济发展与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对艺术的深刻影响,聚焦新世纪艺术创作中的“再中国化”倾向,重新审视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审美价值的当代表达与创造性转化。


徐可

上海书画出版社副总编辑





  评  委  名  单  


张屏瑾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钦文

德语文史学者、译者


黄晓峰

澎湃新闻思想新闻中心编辑


吕健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


 彭卫国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世纪阅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