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部计划 | 志愿者风采(二)

网络资讯部 广大青协 2022-05-14



守其初心,始终不变。——苏轼


——题记

01

逐梦新疆


我叫陆海坤,现在是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的畜牧兽医局。2018年4月,也就是去年现在这个时候,是我整个大学生活最紧张、压力最大也是最有动力的时候。作为即将毕业的普通大四学生,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写毕业论文,作毕业答辩和找工作的巨大压力。对于我来说,还有毕业清考这块巨石压着我。那几个月每天的行程基本就只有3个地方,宿舍-食堂-图书馆。我很清楚,不能毕业意味着以后很难找一份好的工作,意味着我要再花半年甚至更多时间把不及格的科目再考一遍,意味着这样痛苦的经历要再重复一遍,最重要的是—我不能参加西部计划了。我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我拼了命地背书,写初稿……感谢当时拼命的自己!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这是到目前为止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从发达城市到西部最贫困的地方生活至少一年,这种反差只有亲身感受过了才能明白。初来乍到,我们这一群人都信心满满,说要为祖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说要为西部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说要努力帮助农民脱贫等等的“大话”,我们都不知道这中间有多少困难。服务一段时间后,大家都开始感觉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生活习惯不适应、语言不通、工作效率低、孩子调皮等。几乎每个志愿者在工作中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我开始去寻找原因。半年之后,我找到了答案,也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刚到新疆,在新疆农大培训)


02

跨越阻碍


    来到新疆的前半年是一个适应过程,对于一个资深的广东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首先是饮食方面,新疆几乎所有能吃的都有一个特点:干。在这里各种水果都可以做成干果,最著名的就是葡萄干了;肉类基本都是烤着吃,水分几乎都蒸发了;还有当地的淀粉类食物——馕,也是烤出来的!虽然说这些食物很干,但都是美食,多喝水就好了。说到水,新疆的水含矿物质比较多,因此水的硬度会比较大,呈弱碱性,而这恰恰跟南方的水质相反。所以刚来一两个月的时候,皮肤比较敏感的朋友会出现一些脱皮的小情况,这个好像适应了就会好了,我自身是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的。其次是时差的问题,新疆虽然也是用北京时间,但实际新疆时间是比北京时间晚2个小时的(南疆更长),所以这里的作息是早上10点上班,晚上8点下班,晚上10点天才慢慢变黑,刚来的时候真的不适应,特别是吃午饭要下午2点下班才能去吃。第二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交流,当地维吾尔族人说的是维语,我们刚来到听不懂是正常的,但其实这边汉族人也挺多的,维族人要跟汉族人交流多多少少都会讲一点国语,而我发现我连他们讲的汉语都听不懂。这个情况持续了几个月,后来我搞懂了:首先是口音问题,然后是语序问题。新疆人喜欢说叠词,也喜欢把某些字词拉长,学习国语不深的当地人会用维语里面的语序说汉语,比如我们说吃饭,维语里面的语序就是饭吃,所以一开始听起来比较费劲。


(北京时间22:00的莎车县)


服务半年后,在生活上逐渐适应的同时,我对单位上的业务工作也慢慢熟悉了,领导也更愿意带着我到各个地方去访民情了。对这个地方了解更多了以后,我自身的困惑也慢慢解开了。当地人不能理解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先去理解他们。当我对本地更深入地了解以后,我觉得这里至少比我原来生活的城市落后20年。我们内地过来的人接受过的教育和原本的生活方式都不同于本地人,所以就会有很多误解的地方。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更多地接近民生,学习并巧用本地人可以理解的说话方式去跟他们沟通,同时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助他们在各类工作中加快速度,只有基层的速率快了,上层的工作才能快起来。换句话说,我们一味地抱怨上层做事效率太低是没有用的,从底层抓起才是治本之道。这是我在机关单位大半年来的感受。



(在麦盖提县沙漠种植梭梭树)


03

铭记初心


对我而言,来新疆的初衷是去支教,这跟我半年来得出的感受不谋而合:学生正是处于他们人生中最初的阶段,学生时代学到的任何东西都影响着他们人生未来的道路方向。所以我特别希望用我已学到的知识去引导下一代祖国的花朵,希望他们能够成材以后回新疆再继续影响他们的下一代。为此我选择了再留一年,只为得到一个支教的机会。我知道理想是很美好的,但一切都比想象的难很多,我至少尝试过、努力过了,这已经足够了!


(一次活动遇到的一群乡下幼儿园小朋友

后来时隔7个月的再相遇,他们还记得我的名字!)


分享两个我在新疆亲身经历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1、人在异乡就应该入乡随俗,学习当地的语言是必须的但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并不是一件快速容易的事情说来也惭愧记得有一次在服务单位整理资料的时候,一位年纪比较大的维族老爷爷来上访了,看见他在门外路过时,我没有打算去询问他有什么事,因为我知道我们都听不懂对方说的话,所以我就想着让他自己去找其他维族同事帮忙就好了。可那天刚好几个维族同事都外出处理事情了,单位只剩我跟另外一个汉族同事在,那位维族老爷爷转了两圈之后估计也发现单位上没有同族的人了,于是他又来到了我办公室的门前,笑眯眯地跟我说了一句维语,我当时爱莫能助,这样的情况我已经遇到太多次了,每次我都只能挠挠后脑勺然后说:“不好意思啊,我听不懂。”这次的老爷爷似乎早有预料了,他遇到这样的情况肯定不比我少,他大笑:“哈哈,听不懂!”他的笑声中没有半点怪罪的意思,但那让我自愧不如,老爷爷起码也懂一些汉语,我们年轻人应该学习更多才对。在那之后,我更加愿意去学日常问候以外的一些维语,无论是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卖馕的大叔我都会跟他们学习。在我看来,互相学习语言是一种互相尊敬的行为,更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与维族小伙伴互相学习语音、舞蹈)


    2. 教育问题引人深思。记得有一次在街上准备去吃午饭,突然被一个维族小朋友拉了一下衣服,这是一个穿着校服的小学生,脸上脏脏的,头发也乱得像个鸟巢,我想他应该好几天没洗澡了吧(少洗澡当地人的习惯,估计是以前没有水利工程的原因,现在基本是不缺水的,只是偶尔停水)。我停了下来问他:“你好,有什么事吗?”他的第一反应让我有点意外,他小声回了我一句维语,我皱了皱眉,他大概是知道了我的意思,这次回答他的声音更小了,但回答的是汉语:“1块钱给我,买馕吃。”我当时是想拒绝的,但我的手已经不自觉地插到口袋里准备掏钱了。我心想:学校是有食堂的,为什么他要出来买1块钱的馕呢?我还想问他的名字,问他是哪个学校的,但最终没有说出口。我给了他2块,他说了句谢谢就走了,看着他的背影,我脑海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疑问:为什么他会找我要钱?他拿了钱真的是去买馕吗?我开始后悔直接给了他钱,不是因为我损失了什么,只是觉得我这样做只会助长他的这种行为,我给他钱的时候应该做点什么,或者至少说一句“答应我以后好好学习”之类的话。那一整天我的脑海都是这个小朋友,我想这一定是跟家庭教育有关系的,这样的教育将会影响他一辈子,这也是为什么我那么渴望做一名教师的原因,我希望我的教导能够影响其中一部分类似的孩子。


(祖国的花朵)


04

寄语


最后,我想对那些准备来西部的小伙伴们说:

请一定要保持你们的初心,这一年一定是你们人生中很特别的一年,请做好吃苦的准备,路上很多磕磕绊绊,但你们一定要保持一个信念:你们都是广大出来的优秀学子,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可以了,一定不要迷失自我我在新疆等你!


排版 | 苏婧炜

封面 | 薛如云

资料来源 | 西部计划志愿者 陆海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