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享|读大学不是吃自助餐

2017-03-17 新媒体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读大学不是吃自助餐


  春天拔动着人们的心弦,好心情在此刻绽放。前两天,我也由着自己的心情,一个人漫步在钟楼附近。中午就近选择在“千家粗粮王自助餐厅”吃饭,人很多,菜品也挺丰富。我几乎没吃什么主食,发现自己很容易就饱了……



  相信大家都有吃自助餐的经历。不由感叹,人生何尝不像自助餐呢,最开始的时候选择很多,等知道哪些食物更加符合自己胃口时,往往都已经吃饱了……但是,我们是否选择到了自己最需要,最有营养价值的食品呢?答案因人而异。人生恰恰就是这样:既有事实上的过程,同时也有对这个过程的理解,即生命的展开过程。

  或许,以我现在的年龄和阅历来谈人生未免不够厚重,权且当做一种体会吧。不过,就此我想跟同学们分享一点感受:读大学不是吃自助餐。



  你的大学时光是怎样度过的?或者说你的大学时光正在怎样度过呢?

  对于大学新生而言,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你可以在严谨的课堂,正襟危坐;你可以在油墨飘香的图书馆里,奋笔疾书;你可以在彻夜不熄的自习室,挑灯夜战;你可以迷茫和焦虑,任凭时光流逝;你可以忙忙碌碌,却收获不多。待到宝贵的大学时光即将结束时,你收获了什么?在大学的知识盛宴中你享用了哪些有营养的主食?我想下面的几种情形大家一定不陌生。



  •社团招新季,各个高校上演“百团大战”

  多数高校的社团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开学伊始,呈现出来的,一方面是社团招新忙,一方面是大学新生加入社团忙。“你加入哪个社团了?”成为新生们聊天的常见话题。除了学生会、团委等学生工作组织,民乐社、手工社、诗社、舞蹈团、爱拍电影、定向越野协会、志愿者协会等等都是大学生十分热衷的社团。还有不少大学生选择了比较生僻的针灸协会、绍兴戏曲协会、侦探社等。

  但是,最终被问到参加社团的收获时,有同学却这样回答:“怎么说呢,有营养的活动还是比较少,我觉得我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有些欠缺。大一大二时往往是社团活动的拥护者或学生工作的执行者,到大三大四的时候大家就开始为找工作和考研究生忙碌了,参加社团活动和学生工作的就比较少了。”



  •由来已久的“考证热”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最近几年,考证热更是急剧升温。从北京几所高校的BBS上可以看到,考证板块的点击率一直名列前茅,学生们讨论比较多的话题是“这学期报什么班”。在一些高校图书馆内,各类证书考试参考资料的外借率达到与课堂专业参考书相差无几,高校周围书店里热卖的则几乎全是培训考证参考书。不管是本专业还是跨专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纷纷成为了考证族,以至于不少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排定了考证计划,大一考四级,大二考六级加计算机中级,大三考高级口译,营养师证,教师资格证等等,名目繁多。



  •为什么上选修课?

  选修课可以给同学们一个在课堂上发现兴趣,完善知识结构的可能,好的讲解可以把一个学科最精华的部分直接呈现给大家,而免去自己苦苦摸索的艰难,但是,每逢选课大家最关心的是如何考试、好不好过、给分高不高,在意识不到自己的兴趣,也意识不到通选课意义的时候,我们为选课而选课,为了学分而学习。这也是我从学生们口中得来的,不免有片面之处。不过,选课时候的一些情况也体现了一个没有独立意志的人遭遇自由时所面临的尴尬。



  当然,这里不是说,社团活动、考证和选修课我们统统置之不理,而是,在有限的大学时光中我们的主食是什么?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选择的先后次序是什么?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你真正的口味是什么?



  正是从以上意义上讲,读大学不是吃自助餐。我们的选择要适合自己的发展。读大学,或者说,受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将来生活的某种预备。读大学的过程就是你摄取精神营养的过程,就是你成长的过程。为此,我们的选择也是生活的一种形式。作为教师,我想除了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与学生分享以知识为载体保存下来的文化和价值。


相关阅读

将这样的感触,写一封情书

人大代表孙其信做客人民网

一张图告诉你"创八"怎么加

党委宣传部 新媒体中心

作  者:李 娜

网络编辑:高嘉敏

责任编辑:孔 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