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师】冯浩:舞台和讲台的切换生活
冯浩
舞台和讲台的切换生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22m5918i&width=500&height=375&auto=0
“得奖达人”“学霸” “西农相声界达人”“西农传奇人物”“有态度”“有原则”“风趣”“幽默”“严谨”“认真”“热情”“浩哥”……这些都是植保学院植保专业学生为学院青年教师冯浩贴的标签。
从舞台到讲台
冯浩,本硕博阶段就读我校植保学院,大学时就是学院学生会主席,一路走来,一直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多才多艺,尤其酷爱相声表演。小学三年级就开始登台,从未中断在各类舞台的展示,因此他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
2014年留校任教,第一学期就安排了课程,这对舞台老手的冯浩来说,充满新鲜和惶恐,“虽然上课和表演都是在台上说话,但感觉完全不一样。”时至今日,冯浩对他的讲台“首秀”依旧记忆犹新。
那是给大三学生讲“农业植物病理学”,两个小时,还是理论课。但就为了这区区两小时,上课前,他的授课指导老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黄丽丽要求冯浩必须先写教案、进行课程设计,还在课题组讨论会上与其他老师三番五次讨论,又再三帮他修改教案,经过定稿、试讲,最终闪亮登场。
如此充分的准备,第一次实战下来,冯浩“手心冒汗,两腿发软”,完全颠覆了他曾经以为的上讲台和上舞台差不多的印象。
毕竟有着丰富舞台经验,随着讲课次数的增多,冯浩驾驭课堂的能力飞速进步。
他把科研做得很棒的同时仍将教学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为了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冯浩着实下了不少功夫,“浩哥上课讲各种真菌,都会把他每次外出积累拍摄的真菌病害照片带到课堂,让我们学习。从专业课讲授一大类病害到实验课进行简单的病原物分离,他的课从来都不是‘满堂灌’,知识点拿捏到位。”植保143班的王伟说。
“浩哥上课风趣,每节课开场先抖包袱,活跃氛围,尤其下午上课,太提神醒脑了。”对于拥有这样的老师,植保144班的王镜添如获至宝。
冯浩老师课前一定会将知识的主干总结出来,帮助同学们形成系统性的学习思维,培养大家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课堂上,他非常注重捕捉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反馈,及时解决大家的困难与疑惑。
“我们听浩哥讲课格外轻松但又充满收获,除了书本的内容,他会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我们毫无保留的分享。”植保144班徐若飞感慨。
从讲台到生活
冯浩不仅把学生当学生,更把学生当家人,在润物细无声中给学生以精神的力量、人生的启迪和智慧的光芒。
6月刚刚毕业,保送至清华大学的付泽宇已经离校,得知记者采访,专门打来电话表达对浩哥的不舍,他说:“从大一的元旦晚会第一次见面到毕业的三年多时光,每当遇到挫折、困惑,和浩哥通一个电话,聊几条微信,或是吃一顿烧烤喝几杯啤酒,总能让我积极地去面对困难,充满信心与自信地走接下来的路。”
143班学生酉承城上学期每晚在北校区舞蹈集训,训练结束回南校宿舍不方便,课间和冯浩无意说起自己的烦恼。“我爱人和孩子最近不在,住我家吧”,一句简单有力的话语,让远离湖南家乡的南方小伙儿哽咽。就这样,酉承城在冯浩家住了近一个月,每天早上搭着浩哥的车一起去南校上课。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冯浩在工作生活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既要得到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又要有锲而不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耳濡目染,冯浩班上学生郭燕也爱上了相声艺术,学习之余,冯浩也给予她不少技术指导,在郭燕看来,冯老师教她的不仅是技巧更多是道理,比如豁达、开朗、创新、刻苦。开学就大四了,她已经立志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成、做好一番事业。
除了常规课堂教学,冯浩还先后指导了14名学生完成了他们的科创项目、科研训练以及毕业设计,喜爱相声的兴趣给了冯浩一颗乐天派的心,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做科创经常遇到困难,冯老师每次都特别会安慰我们,让我们直面困难,不要灰心”。144班周毛毛说。
“冯浩老师像朋友,愿意了解学生,所以我们也更乐意接受他,每节课间,他都会在教室和同学天南地北的神聊一会儿,我们很多想法他都能理解,我们不成熟的地方他也能为我们指出来,所以他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学生高宏帅如此点评浩哥。
采访中,植保152班何乐乐等多位同学都谈到,每次下课,结束北校区8号楼的课程,浩哥都会问班上哪位同学去南校区做实验,顺道载同学,节节课后如此。
从今天到未来
在舞台,冯浩希望观众享受他的魅力;在讲台,冯浩希望学生享受他的魅力。“相声界说‘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三年的从教生涯,我越加感悟到,讲台是‘台上有大小,台下无规矩’”如今,游刃于舞台和讲台的冯浩有了更深的感悟。
三年前,对于是否留校,冯浩也曾动摇过,可他难以忘却的是大四,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时,山仑院士以亲身经历和大家分享在杨凌扎根的感人故事;难以忘却既是老乡又是师爷的李振岐院士将一生扎根杨凌,一生奉献植保事业的故事;更不能忘记的是从大一踏入校门,学校老师对他的精心栽培。
三十多年的人生路,他始终不忘“我是农民的儿子”,立志一定要解决生产问题,培养更多愿意扎根农村、奉献农业,解决生产问题的好学生。
在他看来,当老师最“残忍”的就是每年毕业季,送别一个个自己倾注了心血的同学们,所以他很珍惜自己的每一节课、尊重每一位学生。
作为相声艺术的爱好者,他将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声艺术和课堂、育人结合起来,把自信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领会科学研究的实践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力量。
教书是良心活,育人比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他希望自己的学生都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时刻不忘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在未来的从教生涯中,他会继续以自身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尽己之责,培养更多愿意为“三农”事业贡献一生的学生。
相关阅读文 字:杨远远
视 频:李洪祥
网络编辑:薛 维
责任编辑:王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