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农解放记忆(十二)|转移红色赤水的激情岁月

2017-08-15 新媒体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农

解放记忆




转移红色赤水的激情岁月


1949年6月中旬,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一战区(西安)司令长官胡宗南联合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部共计20多万兵力联合反扑,企图夺回西安的妄想遭到人民解放军重创。根据当时形势,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制定了“钳马打胡、先胡后马”的作战方针,决定发起扶眉战役。大战在即,为确保西农师生安全,西安市军管会安排已转移至西安的西农学生,继续向东转移到渭南赤水地区。在硝烟纷飞的战争岁月,学生们开始了全新紧张的军事生活。转移赤水对西农学生是一次深刻的政治启蒙教育,为其思想转变和进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成为后来对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典范。


来到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地方


6月18日,从武功经周至、户县,转移至西安的370多名师生经过短暂休整后,在军代表王刚带领下,从西安乘火车向东转移,来到渭南赤水镇,住赤水农校。


渭南赤水农校旧址


赤水镇属于渭南地区华县,地处陕西关中东部,陇海铁路线以北。赤水农校前身为“私立赤水职业学校”,系在陕西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为渭南人王尚德(后名王璋峰)创办。


此后,“私立赤水职业学校”先后易名渭南私立赤水初级农业职业学校、渭南私立赤水农业职业学校。此校开西北地区马克思主义教育、创建中共党团组织之先河,在渭华地区培养出了一批共产主义信念坚定的志士仁人,为传播革命火种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尚德


西农师生转移到这里,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经受革命锻炼,开始了紧张、崭新的战时军事学习生活。 


西农大批师生转移来到渭南赤水地区,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保证其安全。 


赤水镇南临少华山,自然地理与社会环境复杂,关中西府地区战事反复,地处关中东部的这一带气氛也显得紧张。附近南部山区还隐藏着多股敌人和武装土匪,师生在这里可谓人地生疏,消息不灵,随时有发生意外的可能。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军代表王刚、曹达、周尚文,地下党负责人梁得柱等携带经中共西安市工委和西北局组织部开出的给渭南地委接转党关系的介绍信,找到渭南地委。 


通过渭南地委转介给赤水区委的信件,他们立即与赤水镇党政机关联系。可是,当时赤水镇党的工作委员会力量相对薄弱,仅有一名镇党委书记、几名地下党员和三四条枪。在当时敌军反扑、形势未稳的情况下,这里的处境也相当险恶。但赤水党政对转移至此的西农师生很重视,负责同志亲自到驻地表示欢迎,尽力帮助师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大家深受感动。 


相比之下,转移至此的西农校警队力量比当地强多了。凭借熟悉当地情况,与群众关系密切的优势,赤水区委主动向西农人员介绍相关情况,双方约定,如果发生新的不安全因素,要立即互通情况,互相支援,确保师生员工安全和当地社会安定。 


与赤水区委协商后,在军代表和西农地下党负责人的共同领导下,把学生中曾参加过赴印缅抗日的远征军、抗日青年军及受过军事训练的人员与校警队混合组编在一起,成立了几个警卫小组。警卫人员日夜荷枪在驻地周围巡逻警戒,确保周边形势安定,师生们的紧张情绪很快安定下来。 


赤水农校远离渭南和华县城镇,生活物资本身供应不便,加之大批师生到来,生活物资更显紧缺,特别是缺少蔬菜。大家虽然睡地铺,吃杠子馍,但在军代表领导下,建立了师生生活、保卫、对外联络、宣传等机构和工警文化学习班等,师生激情高涨投入到学习中,自己动手,克服困难一时成为风气。


思想政治学习是中心任务


在战争非常时期,思想政治学习成为当时学习生活的中心任务。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们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认识,澄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糊涂观念,树立坚定地跟共产党走,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信念。学习主要包括有关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以及将革命进行到底等内容,学习文件主要是毛泽东主席《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将革命进行到底》,后来又增加了新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等。学习方法以自学为主,学生们三五人自由组合,组织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当时讨论的主要问题有:“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什么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为什么要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在学习讨论中争论最激烈的几个问题是:“中国革命是否一定要由共产党领导?”“党派能不能进学校?”“为什么讲民主还要讲集中,还要讲专政?这和国民党有什么区别?”“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两者有没有矛盾?”等等。 


经过以上政治学习,学生们在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中,还对过去学校所学课程和设置进行了讨论,明确提出应取消国民党政权时期西农开设的《伦理学》《三民主义》等课程,新开设诸如《唯物史观》等新的课程。这些建议在后来的学校教学改革中受到重视,且被采纳。 


学生们在学习讨论中提出的疑难问题,由军代表以大小会报告的形式予以解答。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思想认识,还邀请当地参加过渭华暴动的一位烈属大娘作报告,讲述渭华暴动和遭受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迫害的种种惨象。通过学习讨论和听取亲历者讲述,增进了学生们对国民党政权反动本质的认识。 


在赤水转移学习的日子里,学生们还在各方帮助下建起了图书室。书籍或是学校带来,或从西安购置,还有向私人征集或借来的。包括毛泽东、列宁、斯大林等的著作,政治宣传的小册子,列昂捷夫《政治经济学》、艾思奇《大众哲学》等理论书籍,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日日夜夜》《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文艺书籍,共计400多册。通过阅读,学生们不仅获得了新的革命知识,也活跃了思想和文化生活。


向群众学习 为群众服务


赤水期间,同学们除学习外,另一项重要任务是配合解放战争进行支前宣传,帮助附近群众开展田间管理等生产劳动。这是学生们以解放军为榜样,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密切与群众联系的重要内容。 


在赤水,学生们主要参加当地农田田间管理,如对棉花、玉米等中耕锄草。此时,正值关中地区多雨季节,每逢河水上涨,学生们组织起来,与当地群众一起上河堤进行巡防,同时学生们向解放军学习,深入农家给缺乏劳力的贫困户挑水、打扫卫生,结合社会调查,开展访贫问苦。群众对学生们非常欢迎,常把他们当作解放军看待。

 

在联系群众过程中,学生们还与当地政府一起,参与收缴公粮,组织大车队运送军粮,组织群众支援前线,写信慰问前线人民解放军部队等工作。

 

学生们还把组织群众、宣传群众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多次来到附近农村,为群众讲解时事,进行演讲,宣传党和人民政府有关政策;通过绘制宣传画,揭露封建地主对农民剥削压迫,以及群众的反抗;组织秧歌队等深入附近的6个乡、18个村及集镇演秧歌剧、活报剧,教群众唱革命歌曲。其中最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是大众化的秧歌剧、活报剧,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王三保》《改造二流子》等。 


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们还写了大量慰问信,送给在西北战场参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指战员,鼓励他们杀敌立功。 


以上活动极大密切了学生和群众的关系,促进了农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认识,坚定了中国共产党必胜、人民解放军必胜的信念。这些活动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的机会,使其思想上有了新的收获。


转变思想的新收获


赤水近两个月紧张而又充实的生活过得很快,学生们既不孤独,也不恐慌,以学习为主的各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活动安排有序。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事业必将在全中国取得胜利的信念鼓舞下,大家乐观向上,政治思想上取得了明显进步。 


半个多世纪后,当年参加赤水转移生活、后来留校从教的几位教师,如邱明光、耿志训、王树权、郝余祥、孙文悦、陈绍曾等在参加西农解放60周年座谈会上,集体回忆当年学习生活感受时,一致表示,转移赤水时间虽短,但思想上的进步和收获记忆犹新。 


首先,作为旧社会的大学生,在新的社会生活中,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大多数已经由“冷眼旁观”转到“由衷钦佩”“日益拥护”,并在支前和拥军活动中凸显。解放前后、新旧社会、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强烈对比,加之自己的切身感受,大家对国民党反动实质有了更明确的认知。回忆解放前一年发生的西府战事,学校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国民党军政当局不加过问,军队还强行闯进学校,在教学大楼上试炮,欲将西农学府变成其炮兵阵地,令人愤慨。至于国民党军纲纪废弛,在校中横行掠夺的行为更令人发指。西府战事后,他们对留校护校师生还进行政治迫害,师生刻骨铭心。对比这次转移中人民军队对师生关怀备至、确保安全,现实的教育更令师生对新政权和人民解放军敬佩有加。 


第二,通过思想政治学习和在赤水农村生活的经历,学生们逐步有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初步概念。对资本家、地主剥削工人农民等有了粗浅的认识。 


第三,初步树立起劳动和群众观点。过去轻视劳动和劳动人民的观点,至少在行动上有了一定克服。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接近群众的良好风气逐步形成。

 

第四,非常时期的集体生活,加强了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逐渐减少了,团结互助等新风气逐渐养成。


第五,丰富了政治理论知识,学生们更多地了解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粗浅理论。 


第六,提高了思想认识,促进了革命行动的实践。突出的例子是学习之后,又有五六十名学生要求参加革命工作。有的随解放军挺进大西北,参加城市接管工作;有的如鱼闻诗、邹雅林等同学去西北团校学习,后在陕西、甘肃等地接受新的工作任务。 


转移赤水的西农学生以成绩显著受到社会各方关注赞誉。当时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机关报——《群众日报》对此曾作专题报道,表扬了西北农学院学生员工们以实际行动迎接解放的做法。


1949年7月11日,《群众日报》刊发的《西农在赤水》的报道


转移赤水,西农与赤水农校结下亲密友谊。1950年,赤水农校50级学生还专程来西北农学院参观,辛树帜校长热情接待并与他们在西农大楼前合影留念。


1950年,赤水农校学生来西农参观时留影


相关阅读

西农解放记忆(十一)|西农师生大转移

我的学院抢先看| 外语系&创新实验学院

我的学院抢先看| 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党委宣传部 新媒体中心

主  编:闫祖书

网络编辑:张茜茜

责任编辑:王 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