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学院抢先看| 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林学院

新媒体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6-11



1

学院简介


动物科技学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1936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3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学院现设动物科学系、草业科学系、水产科学系;有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学 3 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畜牧学、草学、生物学、水产四大学科门类。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草业科学、动物学、水生生物学、水产养殖、渔业资源 8 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渔业、草业、养殖 3 个专业硕士授权点,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国家发改委现代牛业生物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国家肉牛改良中心、陕西省现代牛业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肉牛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奶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饲料工程研究中心、蚕桑丝绸研究所、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所、水产科学研究所和肉牛研究中心 11 个国家、省级及校级科技创新研究平台。畜牧教学试验基地、牧草与草坪标本园、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石泉蚕桑试验基地、靖边绒山羊基地 5 个校内外教学科研试验基地、34 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办《中国牛业科学》、《家畜生态学报》、《畜牧兽医杂志》、《北方蚕业》4 种学术刊物。



2

师资力量


学 院 现 有 教 职 工 176 人, 其 中 教 授、 研 究 员 39 人,副教授、副研究员 64 人;研究生导师 86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33 人;教师中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 1 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2 人,国家及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 1 人,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入选创新团队 1 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 人,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 3 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 人,陕西省“三五人才”7 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 人,陕西省科技新星 4 人,校级特聘外籍专家 2 人。

学院现有学生 1559 人,其中本科生 987 人,硕士研究生 365 人,博士研究生 207 人。80 年来,先后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 8000 余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 94% 以上,就 业 质 量 不断 提 升,2013 年、2014 年、2015 年、2016年本科毕业生升学(出国)率均达到 50% 以上,2017 年本科生升学(出国)率达到 70.2%,位居学校前列。2013年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 篇。



近五年来,获批国家自然基金 63 项,年均到位经费4000 万元左右,为各类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累计发表SCI 论文 580 篇、授权专利 75 项,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 项,二等奖8 项,三等奖 8 项;省科技推广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2 项。



3

学科特点


学院坚持开门办学,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邀请国外教授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或者进行科学技术合作与国外 30 多家高校、研究所和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开展科技合作与技术服务,每年培训各类养殖技术人员近 10000 人次,有效的带动了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

学院将坚持“学科立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依规治院”的发展战略,以学科主导、产学研紧密结合,强化现代生物技术与畜牧学科的渗透交叉,全面提升传统优势学科水平,为建设一流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4

本科专业



动物科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专业特色: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陕西省紧缺人才需求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是全校最具实力的专业之一,学院升研率位居全校首位,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3人,高级职称以上教师 62 人,年均到位科研经费 4000 万元左右,科研实力强,学科排名全国前列。

  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主要研究动物的遗传繁育、生长发育、消化代谢等基本规律。动物科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人们可以在基因层面上认识动物遗传进化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能够实现基因编辑和转移等干预性操作,二十一世纪动物科学已成为生命科学中最富有挑战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科。

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物统计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猪生产学、禽生产学、牛生产学、羊生产学。拔尖创新方向深入学习动物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动物行为与福利学等课程。复合应用方向进一步学习畜牧装备学、饲料加工工艺学、畜牧业经营管理等课程

就业与深造:近三年平均就业率约为 96%,读研升学率70% 以上,每年约有 20% 毕业生被推荐免试到国内顶尖“985 工程”和“211 工程”高校或知名科研院所学习深造。动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可从事动物科学相关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企业相关技术和管理工作。正大集团、新希望六和集团、广东温氏集团、北京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广西扬翔集团、上海宠儿宠物有限公司、辽宁辉山乳业有限公司、上海光明乳业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每年都有专场校园招聘。

发展前景:现代畜牧业的概念已经涵概生态养殖、饲料营养、动物检疫、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国际贸易等诸多方面的内容。21 世纪动物科学专业人才需求相对紧缺,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景看好。


草业科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专业特色:国家一级学科,陕西省重点学科,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 门(全校 8 门)。(1)专业教师 100% 具有博士学位,其中高级职称约占 2/3, 且100% 具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2)国际化办学程度高。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长期保持紧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邀请外教来校为本科生短期授课成为新常态,本科生出国率居全校前列;(3)学业导师制让新生提前了解专业,培养学习兴趣,有更多的机会及早接触科研;(4)我校草业科研实力强,学科排名全国前列。主要在牧草逆境生物学及分子育种、人工草地、牧草栽培与草产品加工、旱区草地生态等方面有较好的学术积淀及专业优势。

主要课程:植物生理学、牧草栽培学、牧草遗传学、牧草育种学、牧草种子学、牧草逆境生物学、牧草生物技术、现代草业装备、草产品加工与贮藏、动物生产学、动物营养学、草地生态学、草地培育学、草地保护学、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草坪学等。

就业与深造:近三年平均一次性就业率约为 98%,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饲草生产与草产品加工、牧草种子生产、检验与销售、草地生态建设与草场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环境保护、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球场草坪建植与养护及饲料行业等方面从事技术推广研发或行政管理等工作。每年近 70% 的毕业生继续深造,其中约 15% 毕业生被免试推荐到国内顶尖“985 工程”和“211 工程”高校或知名科研院所学习深造,几乎每年约 3-5%的特别优秀毕业生可以争取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发展前景:草牧业作为一个新名词已连续三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草业作为畜牧业的基础产业和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引起国家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行业的发展使得草业专业人才成必将逐渐成为职场新宠。草业是一个涵盖牧草生产、动物生产、草畜产品加工与流通、草原文化及自然保护区等景观资源多层次的产业链行业,每年对草业高端人才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水产养殖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专业特色: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学院升研率位居全校首位,科学研究水平闻名于全国水产类高校。经过 20 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随着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适应“现代渔业”的发展需求,水产养殖专业重点培养从事水产动植物相关基础研究、渔政管理及渔业生产等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专业已经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强基础、重实践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水产养殖是研究与水生经济动植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主要包括水生经济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渔业生产与渔政管理、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与修复、水产动物疾病防控与检疫、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等领域。

主要课程:动物遗传学、动物生物化学、鱼类学、鱼类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鱼类组织胚胎学、水域微生物学、水环境化学、水生生物学、水产动物免疫学、鱼类药理学、水产动物育种学、鱼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病害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等。

就业与深造:近三年平均就业率约为 98%,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水产动植物科学研究、渔政管理、渔业生产、动植物检疫、渔药与饲料加工生产等领域工作。每年有 65% 以上本科毕业生继续在“985 工程”和“211 工程”高校或中科院等知名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部分本科生进入相关动植物检疫、渔政管理、环保检测、水产技术推广站以及水产大型相关企业工作。

发展前景:水产养殖是我国农业中一个特色,在广大的水域从事渔业生产、渔政执法管理和资源保护等工作,从农业部到各省、地市的水产站、水产品安全监测等相关部门均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有关科研院所、职业教育、高等院校等也是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单位;尤其是水产养殖、渔业生产的饲料加工、渔药厂家企业严重缺乏本专业的人才。





1

学院简介


 动物医学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传统优势学院之一,其前身溯源于 1936 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始设的畜牧兽医组。1958 年成立畜牧兽医系。1984 年分设为畜牧系和兽医系。1998 年两系合并为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2002 年正式更名为动物科技学院。2007 年 9 月动物科技学院分设为动物科技学院和动物医学院。

学院经过 80 多年的发展和壮大,已基本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研究生教育为发展方向的多层次办学体系。1936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3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学院现设 3 个系——基础兽医系、预防兽医系、临床兽医系;设有 1 个本科专业——动物医学,为陕西省名牌专业;1 个一级学科——兽医学;拥有兽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7 个二级学科博、硕士点——临床兽医学、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动物生物技术、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学,其中临床兽医
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农业部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陕西科学观测试验站,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分中心,陕西省胚胎干细胞研究中心,陕西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为国家级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院、西安宠物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动物标本馆等校内教学(科研)试验基地 4 个,主办《动物医学进展》学术刊物。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挂靠单位。



2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 148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 30 人,副高 级 职 称 48 人, 博 士 生 导 师 20 人, 硕 士 生 导 师 37 人。其中双聘院士 1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1 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1 人,后稷学者特聘教授 2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3 人,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 2 人,校级教学名师 4 人。学院现有学生 1384 其中本科生 850 人,硕士研究生 392 人,博士研究生142人。79 年来,先后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 15000 人。



3

学科特点


经过长期的科研积淀,学院在动物胚胎工程、动物克隆及干细胞工程、生物毒素与中毒病、家畜生殖内分泌、神经生物学、畜禽重大疫病防控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与优势,有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著名专家张涌教授首次攻克山羊体细胞克隆技术难关,获得首例体细胞克隆山羊和一批转人防御素基因克隆奶牛。著名专家窦忠英教授在干细胞研究方面获得重大突破,成功从人胚胎干细胞分化诱导得到心脏跳动样细胞团。

学院始终瞄准高新科技前沿,坚持围绕国家和区域性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学院 2015 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5 项,其中重点项目 1 项,面上项目 10 项,青年项目 4 项;共发表 SCI 论文 70 篇(截止 9 月);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5 项。著名专家张涌教授团队科研论文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在国际上获得了高度评价。

近年来,学院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不断加大和鼓励青年科教人员及研究生、本科生赴国外进修,攻读博、硕士学位,考察,进行合作研究。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奥地利等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教师和学生培养等方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提升了学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学院将以培养一流执业兽医为龙头,以兽医学产学研为特色,服务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公共卫生健康及食品安全。为把兽医学一级学科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全面提升我院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而努力奋斗。




4

本科专业



动物医学专业


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专业特色:先后获得陕西省名牌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复合应用型卓越兽医人才培育计划;现有教职工 154 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4 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3 人。双聘院士 1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1 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1 人,后稷学者特聘教授 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3 人,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 2 人;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1 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1 个标准本科教学实验室;有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 39 个;学院已形成集本、硕、博为一体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

主要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生理学、动物病理解剖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手术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等。

就业与深造:能够在兽医业务部门、畜牧生产部门、公共卫生部门以及大型养殖企业与兽药企业从事动物临床疾病诊疗、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动物检疫与食品安全监管、兽药与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人兽共患病防治等工作;能够在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从事兽医学、医学与生物学领域的教学、科研与技术产品研发工作;能够在兽医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兽医管理工作。

发展前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将“宠物健康护理员”正式列为新兴职业,于是人们将这一新兴职业与“动物医学专业”联系了起来。动物医学的研究范围已不再局限于畜牧业,而是已经扩展到了公共卫生事业、社会预防医学、伴侣动物及观赏动物医疗保健及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医药工业等诸多领域。






1

学院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林业科学研究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历史最悠久和具有传统优势的学院之一,最早可追溯到 1934 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森林组。1999 年,同处在杨凌的原西北林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和西北农业大学秦巴研究中心相关学科合并组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林业科学研究院)。历经 80 余年的建设,已发展为涵盖农学、理学、工学 3 个学科门类,学士、硕士和博士多层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院。 



2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 196 人,其中教授、研究员 36 人,副教授、副研究员 78 人,博士生导师 23 人,硕士生导师57 人;双聘院士 2 人,“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1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全国模范教师 1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0 人,教育部创新团队 2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2 个,国家精品课 2 门,全国林业教学名师 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 2 人。初步构建起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



3

学科特点


 学院现有林学、森林保护、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等 4 个本科专业,其中林学、森林保护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教学实验中心和科研实验中心,包括 5 个本科教学实验室、1 个实训中心、9 个科研实验室、1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有林学博士后流动站 1 个,林学和生态学 2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林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森林培育、森林保护、生态学被评为省部级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国家林业局黄土高原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局西北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红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花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古树名木保护与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林业综合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经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林业研究中心、国家“985”工程“西北森林生态系统保育与经营”科技创新平台等 10 个省部级和学校科技创新平台;拥有山阳核桃试验示范站、清涧红枣试验示范站、凤县花椒试验示范站、镇安板栗试验示范站、安康北亚热带经济林果树试验示范站、新疆昌吉现代农业试验示范站,渭北核桃试验示范基地、新疆阿克苏经济林果新品种示范基地以及渭河试验站、杨凌教学试验苗圃 2 个教学基地,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承办的核心期刊《西北林学院学报》和主办的《陕西林业科技》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十二五”以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类项目、重点研发项目和省部重点科研项目 300 余项,累计到位经费 2 亿多元。累计获奖成果 50 项,发表发表 SCI、EI 论文 505 篇,出版著作 73 部,授权专利 69 项,审定良种 23 个,颁布标准 10 项。在抗旱造林技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修复、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响应、林木菌根与抗逆性、重大森林病虫鼠害可持续控制,杨树、油松、核桃、板栗、红枣、花椒、杜仲、仁用杏等林木良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生物质能源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居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新时期学院将继续弘扬传统、深化改革,全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重点,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

本科专业





林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专业特色:林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林学专业以森林(包括城市森林)的形成、分布、经营管理以及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为重点,以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持续利用为目的,涵盖森林生态工程、城市林业、社会林业等领域。随着本学科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交叉学科的大量融合,已形成从宏观、微观不同层次深入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效益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对象涵盖不同地理、环境、景观生态环境下的人工林、天然林、城市园林等生态系统。在 2012 年国家学科评估中林学一级学科综合排名第 3,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和两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师资力量雄厚。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物技术、树木学、森林生态学、林木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3S 技术及应用”等。

就业与深造: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 93% 以上,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林木培育、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林业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每年约 50% 以上本科毕业生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中约 90% 以上毕业生被免试推荐到国内顶尖“985 工程”和“211 工程”高校或知名科研院所学习深造。

发展前景:现代林业的概念已经涵盖森林资源培育、经营、保护、利用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毕业生可从事城市林业、森林可持续经营、气候变化与林业、生物多样性与湿地保护、林业生物质材料与生物能源、林产品生产与贸易、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方面的工作。




森林保护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专业特色:森保专业是培养具有生物学、林学基本知识,具备森林有害生物控制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的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森林保护学科是林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昆虫学、植物病理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林火学和林学知识体系为基础,依据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保护森林和林木免遭有害生物的侵害。随本学科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物理、化学、计算机、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免疫学等交叉学科的大量融合,已形成从宏观、微观不同层次深入揭示森林有害生物成灾规律和防控新技术体系,研究对象涵盖不同地理、环境、景观生态环境下的人工林、天然林、城市园林等生态系统。森保学科是陕西省、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和国家“211”三期重点建设学科,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和两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师资力量雄厚。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基础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土壤学、树木学、森林生态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森林动物学、林木化学保护、森林火灾与管理、森林动植物检疫学、林学概论、保护生物学等。 

就业与深造: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 93% 以上,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林业、动植物检疫、环境保护等企事业从事森林资源保护、森林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的研究、技术研发和行政管理工作。每年约 60% 的毕业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部分学生被推荐免试到国内知名的“985”和“211 工程”高校或科研院所学习深造,攻读与昆虫学、植物病理学、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微生物、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和生态学等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发展前景:随着人类绿色生态与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环保、低碳将成为社会价值取向的主流,森林有害生物环境友好型控制与现代高新技术的结合,为实现森林健康、绿色环保和谐人居环境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使本学科焕发勃勃生机,成为朝阳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森林保护人才将在我国国土生态安全、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重大工程中担当重任。



林产化工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产化工专业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区位优势的林业工程类本科专业。专业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 个,工程中心 1 个,中外合作研究所 1 个,试验示范基地 5 个。现有高级职称教师 17 人,博士生导师 7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 名,陕西省“百人计划”青年百人引进人才 1 名,后稷学者 1 名。经过 4 年学习,学生将成为掌握森林植物资源化学加工、生物化学品加工和精细化学品加工技术和工艺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原理、林产化学工艺学、植物纤维化学、活性炭生产技术与应用、精细化学品工艺学、生物质能源与化学品、生物化工工艺学等。

就业与深造:近 3 年平均就业率约为 96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林产化工及日用、食品和制药等相关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从事化工工艺设计、设备选型、新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每年约 40% 毕业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约 60% 被推荐免试到国内顶尖“985 工程”和“211 工程”高校或知名科研院所学习深造。

发展前景:林产化工专业毕业生就业涉及林业、工业等多个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从产业发展看,虽然近年来传统的生漆、栲胶、活性炭、松香等产业发展缓慢,但是森林药品、森林食品、木本油料、森林生物质能源和生物材料等产业异军突起,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企业不断出现,亟需大批基础扎实、知识广博、能力卓越的行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从国家层面看,森林资源的高值化综合利用将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及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国家、社会、产业和经济的发展都需要高校培养更多能力卓越的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充当发展林业经济、实现林产品供给功能的主力与领军人。 



木材科学与工程(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家具与室内设计业涉及民生,是常青产业。进入 21 世纪,我国的家具产业在承接国际家具产业转移的推动下,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家具生产和出口大国,家具行业急需一大批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家具与室内设计专业是以家具产品开发和生产技术、以建筑室内设计与装饰工程为核心,融科学、技术、工程及艺术为一体的应用型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我校家具与室内设计专业有近三十年办学历史,具有“强实践、厚基础,重创新”的特点,也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家设有该专业的院校。

主要课程:造型原理、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绘图、家具造型设计、家具结构设计、木家具制造工艺学、人体工程学、木材加工装备、家具与室内装饰材料、室内设计、室内装饰工程、装饰工程概预算、木材学、胶黏剂与涂料等。

就业与深造:毕业后主要在建筑、室内、家具及相关产品制造领域从事室内设计、装饰工程与施工管理、室内软装设计、家具新产品开发、生产技术与管理及营销等方面的工作;亦可继续深造攻读室内设计、建筑工程、工业设计、木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研究生。每年约有 20% 本科毕业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80% 毕业生被推荐免试到国内顶尖高校或知名科研所继续深造。由于我国家具与建筑室内行业发展迅猛,企业对家具设计、制造、物流、贸易、信息、室内设计等人才需求量大,近些年,该专业毕业生一直保持 100% 的就业率,毕业生供不应求。

发展前景:随着产业的优化升级,为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高质量的复合型家具与室内设计人才将成为关键。面对高速发展的家具行业与装饰行业的规范化和不断完善,全国对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意人才需求更是巨大,并在快速增长。



木材科学与工程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木材及生物质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利用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木材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的现代信息;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木材加工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木材及生物质复合材料加工、利用、生产技术、产品开发等领域及科学研究、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木材学,胶粘剂与涂料,木材加工装备,制材学,木材干燥学,木制品生产工艺学,人造板生产工艺学、木材保护与改性、木材加工自动化、家具检测、家具设计、计算机绘图、项目管理、生物质复合材料、木质资源与商品学等。

就业与深造:近三年就业率达 100%,学生毕业后能在木材工业、生物质复合材料、家具制造、经济与贸易等领域的企业从事木材加工、产品开发、工艺流程和设备管理、经营管理、木业贸易等工作。或在物资、轻工、房地产开发、海关商检以及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承担工程技术、产品开发、科学研究、教学、经营及管理等工作。亦可继续深造攻读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每年约 20% 本科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其中约 60% 毕业生被推荐免试到国内顶尖高校或知名科研院所学习深造。

发展前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多年来在职场上一直供不应求。生物质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家具设计与制造、海关检验等行业每年需要大量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此外,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对环保的重视,生物质绿色材料的兴起,社会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相关阅读

我的学院抢先看|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园艺学院

添彩党旗|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一周播报】7.7-7.13西农大事件热搜榜


党委宣传部 新媒体中心
 

来  源:招生办

网络编辑:郭冰倩

编  辑:张 琳

责任编辑:王 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