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院抢先看丨外语系&创新实验学院
学院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成立于 2002 年,现有 1 个英语本科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 354 人,硕士研究生 21 人。
师资力量
外语系现有教职工 122 人,其中专职教师 109 人,教授 4 人,副教授 23 人,硕士生导师 13 人,聘有外籍教师4 人。60 余名教师具有出国(境)留学经历,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 82%,有英、日、俄、法等语种。
外语系设有英语专业教研室、研究生外语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一、第二教研室、农业科技文献翻译研究所、语言教学实验中心(校级重点实验室)包含外语调频广播电台、《外语学习导报》编辑部、外文图书资料室、同声传译实验室、高级视听说实验室和 15 个数字化网络语言教学实验室。该中心具有先进齐全的外语视听教学设备,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实践环境。
学科特点
外语系坚持“有背景、会交际、懂合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教育培养理念,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在人文社科和国际商务等领域的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人才。学生班 20-25人,实行小班教学,每年聘请多名外籍教师,为学生开设口语、英美文化及其它类型课程。重视第二课堂建设,着力培养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功和语言运用能力。近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外研社杯”、“21 世纪杯”等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辩论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外语系毕业生就业面广,有更多的个性职业选择方向,就业渠道通畅。学生在校内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中级口笔译证、商务英语 BEC 证书等,为学生从事教师职业及国际商务行业提供了通行证。近三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 95% 以上,其中有 25% 学生免试推荐或考取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等“985”“211”工程重点大学研究生;有 15% 学生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南加州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等国外知名学府留学,特别是2017 届有 56.16% 的毕业生在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就业的绝大部分学生在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的外资、合资企业工作,部分在大专院校、机关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翻译、外事等工作。同时,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凭借扎实的英语功底选择到国外工作,开创了“洋就业”的新路。
本科专业
英语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专业特色:我校培养的英语人才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谙熟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从事涉外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文献检索、文献翻译的基本方法和能力;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商务运作能力和国际文化理解能力。
主干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概况、语言学概论、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教学法、测试学、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等。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涉外型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与深造:近三年平均就业率约为 95%,学生毕业后主要在语言培训机构、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部门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政府机关、银行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文秘工作;在涉外企事业、旅游商务等单位从事商务贸易、英语记者、涉外导游、外贸工作;在中外文化交流、农业科技领域从事基础翻译、涉外公关工作;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三支一扶计划”、 “大学生‘村官’计划”等国家和地方项目,到基层建功立业;考取公务员,或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进行自主创业。毕业生已遍布全国各地,近年在省会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居多。
发展前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重要的交流工具,与英语专业有关的行业如外贸、外交、海关、旅游、管理等涉外工作部门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因而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英语专业仍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就业前景。
学院简介
创新实验学院是立足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和学校的目标定位,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项目,着眼于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而创建的一所新型学院。学院成立于 2008 年 7 月,按照“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在高考提前批次中招生,现有学生 470 余名。
师资力量
学院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和教学科研实践平台,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集合高水平师资,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和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为优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
学科特点
实行“2+X”培养模式。学生第一、二学年按学科大类实施学科通识教育。第三学年开始按照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导师指导下开展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学习和专业能力培养,完成专业及个性化培养。本科毕业时,根据学生学业及素质综合表现,颁发创新实验学院荣誉学业证书。学校对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在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时予以优先考虑。
实行学生自主发展选择制。培养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学术型通道、复合型通道等培养层次,在规定的学科专业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选择导师,形成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在学院两阶段(学科通识教育阶段、专业与个性化发展阶段)、三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大类平台、专业及个性发展平台)、模块化(针对不同平台设置模块课程)的课程体系下,按照培养方案和开课计划自主选择课程,实现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与发展目标。
实施全学程科研训练计划。按照“素质拓展教育”与“创新能力拓展训练”特色化培养,构建了从大一的“自主实验”到大二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再到大三、大四导师指导下“科学研究训练”的全程化科研训练培养体系,强化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实施小班化教学。遴选校内外优秀教师为学生授课。按照“小班教学、团队授课、教学约定、师生互动”的理念组织教学,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实施国际化培养计划。聘请外教授课,开设了《听说技巧》、《外语技能》等全英文课程。从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奥本大学等一流高校引进国外原版优质课程(暑期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国际化水平。与香港中文大学善衡书院签署了本科学生交换计划,联合开展优秀本科生的培养,拓展学生视野。
实行书院制管理。以“师生共进,知行卓越”为育人理念,在社区为学生搭建以导师为主导的学业辅导平台、以右任精神为核心的文化素质提升平台、以自律委员会为载体的自主管理平台,以右任励志坊、立德坊、女性书屋等 11 个活动室为依托的,与专业学习环境互补的教育活动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学院不断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为立志于农林事业的学生搭建实现梦想的优质平台。学院实施的《农科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还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在农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农林模式”,为我国农林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
截止 2017 年 10 月,学院本科生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33 篇,其中 SCI 、EI 收录 146 篇,有 62 篇论文 SCI 影响因子超过 3.0,近三年我院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占全校总数的 33.7%。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5 项。2016、2017 年全校 20 名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中创新实验学院本硕博贯通培养学生有 6 名。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 73 人次,省级奖项 25 人次。学院连续 7年被评为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潜质与卓越表现得到了导师的普遍认可。
本科专业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是国家为培养具有现代生命科学知识,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级科技优秀人才而建立的人才培养基地。
课程特色:按照个性化特点进行专业及学科基础教育、科学素养及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基础课程教学环节,开设宽口径的主干学科课程群、特色课程群和研究型课程群,开设学科导论、生命科学前沿进展、科研基本方法与写作、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基因工程实验技术、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等课程。部分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聘请外教实施全英文授课,拓展学生视野,为农林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选择的本科专业: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林产化工、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林学、园林、森林保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资源环境科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
发展方向:学院本科毕业的 853 名毕业生中,87.2% 的学生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约 5% 的学生赴美国加州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来 源:招生办
网络编辑:景丽潇
编 辑:张 琳
责任编辑:王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