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接收2019年推荐免试研究生
1.硕士生:我校2019年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专业(不包括: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均可接收推免生。接收的硕士推免生包括:学术型硕士生及专业学位硕士生。
2.硕博连读生: 我校2019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专业,均可招收硕博连读生。
3.直博生:我校2019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农学、理学、工学学科专业(不含专业学位博士)均可招收直博生。
取得本科毕业学校推荐资格且符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复试工作暂行规定》(校研发〔2018〕258号)第四章基本条件的学生。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2.诚实守信,学风端正,品行优良,无考试作弊或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
3.取得本科毕业学校推荐资格,且能正常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4.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志向,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潜质和创新能力;
5.申请硕博连读生或直博生,须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425分)或小语种四级(小语种推免生须提前与招生导师联系)。
1.国家助学金:被录取的推免生入学后,每年可获得6000元的国家助学金,硕博连读推免生进入博士学习阶段后,每年可获得15000元的国家助学金。
2.学业奖学金:被录取的推免生入学后,平均每年可获得8000元的学业奖学金,硕博连读推免生进入博士学习阶段后,平均每年可获得15000元的学业奖学金。
3. 助研岗位津贴:被录取的推免生入学后,每生每年可获得一定额度的助研岗位津贴。
4.国家奖学金:被录取的推免生入学后,均可申请每人20000元的硕士国家奖学金;进入博士学习阶段后,均可申请每人30000元的博士国家奖学金。
5.其他奖助:被录取的推免生在读期间,优先推荐参加国家或我校公派出国联合培养或交流访学项目;优先推荐我校的其他各类奖助项目。
奖助体系详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收费及奖助体系实施方案》(校研发[2014]271号)。
1.考生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注册后,填写基本信息(含自行上传本人照片),网上支付报名费后选择报名志愿,若咨询请联系各招生学院(所)(附件1);
2.学院(所)查看推免生相关信息,对审核通过者发送复试通知;
3.考生查看复试通知,同意复试者,学院(系)下载接受复试通知学生名单,并组织复试;
4.学院(所)对复试通过者在网上办理待录取手续。
接收推免生学院联系方式
9月初538名博士和2808名硕士研究生新生刚刚入学,开学典礼上我们敬爱的吴校长给新生提出了四点希望,一起跟小西来看看吧,希望校长的勉励成为大家前进的动力,欢迎大家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现远大目标和人生梦想!
吴校长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胸怀科技强国梦 勇担时代新使命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今年新入学的538名博士研究生、2808名硕士研究生,以及来自18个国家的79名留学生,表示最诚挚的祝贺,欢迎你们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现远大目标和人生梦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一个有历史、有特色、有故事的大学。84年来,一代代师生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坚守“诚朴勇毅”的校训,在中华农耕文明发源地“育农人、兴农学、行农事”,孕育诞生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为国家乃至全球粮食安全、消除饥饿和贫困,以及保障生态安全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从1941年就开始招收研究生,是当时我国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十所公立院校之一,已有77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学校又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近年来,学校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狠抓教育内涵质量,研究生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学校主持承担的每一项研究课题,产出的每一项成果,几乎都有研究生参与,都浸透着研究生的汗水和心血。研究生不仅是学校科学研究的生力军,而且已经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力量。
同学们是我担任校长后,学校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今天,可以说是同学们入学的第一课,我借此机会提四点希望:
第一,要胸怀科技强国梦,做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40年的发展历史,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等教育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纵向比较,成绩非常巨大,但是横向比较,我们仍然与世界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大家都知道,中兴事件、中美贸易摩擦所暴露出来的“卡脖子”问题,充分说明我们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窘境依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最近看到一份科技部公布的咨询报告,在农业科技领域,我国仅有19%处于国际领先、17%处于并行,仍有64%处于跟跑。我理解,跟跑就是落后,就会受制于人。换句话讲,我们在农业科技领域有近乎三分之二的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同学们,缩小差距,实现并行直至领跑,科技创新是关键。你们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希望你们胸怀科技强国的梦想,坚定理想和信念,将自己人生历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同步而行,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做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第二,要强化科研素养,不断夯实学术基础。良好的科研素养是奠定学术基础的关键,也是孕育学术创新成果的重要因素。强化科研素养,首先,要有批判和质疑的精神,不能人云亦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在前沿引领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方面实现突破。要实现突破,就得敢探未明之理,敢入无人之区,在批判和质疑中探索新领域、破解新问题。其次,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一个合格的学士,需要具备自学能力;一个合格的硕士,需要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一个合格的博士,应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再次,要有兴趣。孔夫子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搞研究、做学问,不仅要知道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要喜欢做,并以此为乐,要在快乐中去探索。最后,要掌握学术动态。要认真研究掌握自己所从事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态势,了解世界前沿进展。同学们,良好的科研素养需要在实践中锻炼提升。希望你们注重实践,不断求索,努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科学精神,形成批判与质疑的研学习惯,进一步夯实学术基础,这是你们求学和从事研究探索的基本要求。
第三,要团结协作,培养合作精神。我们不难发现,重大科研成果、重要科学突破,大多都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更不是单一的学科所能支撑的,而是多学科交叉、多团队协作攻关的结果。最近,《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农业用水效率的文章,看起来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命题,但是,这篇文章却是由清华大学一位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组织多团队、多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还有一篇《Science》发表的文章与我校密切相关。该文章发布了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普通小麦)基因组图谱,被誉为征服了遗传学上的“珠穆朗玛峰”。这一成果由世界上20多个国家、70多家机构、200多位科学家协同完成。其中,我校宋卫宁教授率领的团队,是中国地区唯一的参与团队。还有很多这样的科学研究事例,无不体现着:没有团队协作的意识、合作的精神,就很难做大学问,干成大事业的道理。去年以来,我一直在反复思考一个概念:未来农业。在今年三月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座谈发言中,我也提出了发展“未来农业”的建议。那么,什么是未来农业?我认为有三个特点:一是未来农业不仅是第一产业,更是一二三产的融合。二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是多元的,具有多种类型和形态。三是从事未来农业的人员或团队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是掌握多种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或团队。如何发展未来农业,我理解,就是要破解产业融合、多元形态的问题,就需要集聚各类人员协同推进。在此,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研究学习中,一定要积极培养良好的合作的精神,锤炼团结协作的能力,这是成就大事业的关键。
第四,要有国际视野,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科学研究更要有知己知彼的理念,这个彼就是全球、就是国际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科学研究工作亦是如此。譬如,研究水科学,必然会涉及到全球水科学的研究问题,就必须致力于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水资源困境。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有国际视野,要在世界科技大格局中系统谋划研究方向、整体思考选择课题,切忌闭关自守。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掌握世界科技新形势、新动态,知己知彼,努力成就大学问,实现大作为,不断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同学们,我坚信你们都有美好的理想、远大的抱负,更有将理想和抱负变成现实的路径。期望同学们能紧紧抓住研究生阶段的大好时光,开展真研究、解决真问题,为自己的明天,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来 源:研究生院
内容审核:布都会
网络编辑:符月姣
责任编辑:王 婷
终 审:郭建东
想要加入我们,点击阅读原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