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动你我!究竟是怎样的西农故事连续两天登上《中国教育报》?

新媒体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6-11


西农毕业生扎根西部国家级贫困县 

西农对口帮扶西藏职业技术学院12年 

10月22日、23日,

这两篇深度报道连续登上《中国教育报》 

今天小西带大家一起看看到底是怎样的故事,

怎样的一群西农人感动了受众!



青春之花在苗寨绽放


——记西北农大扎根贵州省

关岭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毕业生群体

◆  ◆  ◆  ◆  ◆  

2018年10月23日  本报记者 冯丽


“作坊主拿着一根钢钳冲了过来,我当时吓呆了,旁边检察院的同志一把把我拉过去,护在了身后。”提起刚参加工作时在一起环保联合执法中的遭遇,重庆姑娘李春燕至今还心有余悸。如今她已是关岭县环境检查大队日常工作负责人,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并荣获县“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在贵州省关岭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活跃着一批像李春燕这样的毕业生。关岭是国家级贫困县,山脉绵延耕地面积少,地表缺水。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急需农业科技人才。据统计,2015年至今,有28名西北农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落户关岭,成为该校在基层县域经济服务人数最多的毕业生群体。其中,12名来自贵州省外,16名来自贵州省不同县区。这些毕业生所学专业涉及农学、林学、食品安全、环境工程等,他们来到西部基层,留在了关岭的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工作。

2016年,从西北农大硕士毕业的邹勇,没有返回湖南老家,而是进入了关岭县农业局防疫中心工作。为改良本地牛品种,关岭县从国外引进了5000头安格斯母牛。饮水要靠车拉,大热天没法洗澡,邹勇和其他两个工作人员,在牛场挤住在一间十二三平方米的房子。但邹勇不在乎,“这些牛可都是宝贝,是关岭脱贫致富的希望”。

两年的基层生活,让邹勇对贫困有了新认识。他看到了当地由于文化程度低、环境闭塞,布依族群众依旧在贫困线上挣扎,他感到肩上责任之重。邹勇认真地说:“关岭就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要帮助群众摆脱贫困,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像邹勇这样,这群西北农大的毕业生们远离家乡,为这个多民族聚居的西部贫困县倾尽自己全部的心力。

“这片蜂糖李有2000多亩,明年进入初产期,后年就能有收益了。”禄辉指着山坡上枝繁叶茂的果树说道,语气里透着喜悦。3年前,西北农大林学院本科生禄辉进入关岭县林业局工作。几个月后,局里派他去指导、督查造林工作,看着严重石漠化的山坡,禄辉下定了干好工作的决心:“当地不少群众生活困难,我要尽己所能指导、督促他们种好经济树木,让当地早日脱贫致富。”3年来,他跑遍了负责区域的每一座山头,先后指导和监督造林3.5万亩、退耕还林3.2万亩,涉及农户6000余户,惠及贫困人口一万余人。

和禄辉同年到关岭的韩改苗,刚到工作岗位不久就经受了一场严峻考验:2015年底,关岭县大面积爆发人畜共患的布病疫情。布病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感染,一旦感染非常危险。韩改苗主动请缨,负责一个乡镇羊血清抽样检查和扑杀。虽然做好了各项防护工作,但在整理医用垃圾时还是被采血针扎破了手指。同事一下子慌了,最后好在有惊无险。

县上启动实施“关岭牛”振兴计划后,韩改苗和同事一起负责调研督查。当地山路弯道多、落差大、路程远,她一路晕车呕吐,坚持走遍了全县大大小小134个合作社和养殖场,及时掌握了一手资料。正是这种工作上的拼劲,让同事们对这个姑娘刮目相看。因工作成绩突出,韩改苗被遴选为陕西省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在各高校巡回作报告分享成长经历,引起强烈反响,带动了一批大学生奔赴基层就业。

作论坛”等“五个一工程”活动,宣传国家和地方基层就业政策,引导、鼓励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自觉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今年毕业的西北农大本科生王甫便是在号召下留下的其中一人,他放弃了去深圳工作的机会,作为选调生进入关岭县纪委工作。整天跟着“师傅”东奔西跑,学习处理信访问题、中央和省市巡查问题核查等,他满怀憧憬地说:“我热爱这里,我想在这里尽我所能多做些对群众有益的事。”

 近年来,学校农科类毕业生在涉农领域就业比例稳中有升,2017届农科类本科毕业生在涉农领域就业的学生占60.82%,农科类研究生在涉农领域就业学生达71.63%,在西部12省份就业人数2351人,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48.94%。

“西北农大毕业生吃苦耐劳,能干事勇担当,像关岭这样的贫困县,能引进他们近30名学生不容易。我们将不断完善政策,营造干事创业大环境,‘以才引才’,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来关岭工作。”关岭县委组织部部长李勇说。

原文链接





教育联姻结出“智慧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2年对口援建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  ◆  ◆  ◆  ◆  

2018年10月22日  通讯员 杨远远


      教老师和同学们身着色彩鲜艳的藏服

     在讲台上以舞动的方式迎接九月红色月主题班会的到来

李晓春 摄


“是西农给了我圆梦的希望,让我毕业有了返乡带领家乡父老共同脱贫致富的信心。”西藏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学生次仁桑珠一见到记者就迫不及待地说。

2016年至今,该校对口援建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十二来年,一批批志愿者,前赴后继,扎根系西藏,通过教育开展精准扶贫,送技术、送专家、送物资……在当地催生出一颗颗丰硕的“智慧之果”。



 开阔学生就业思维

      在西藏老百姓心目中,公务员是择业最好的出路,当地不少毕业生宁可花费五六年时间考公务员,都不会选择在企业就业或者自主创业。

      次仁桑珠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挂职干部孙军(现任藏职院农学院院长兼班主任)的启发和指导下,选择创业。他先是专门去江苏一家农林公司学习经营和培育草莓的理念和技术,返校后又在孙军的帮助下,申请到学校实验室并可随时免费使用实验设备。2017年4月他正式组建了自己的草莓育种团队,开始创业之路。

      次仁桑珠告诉记者,目前他的草莓苗木长势很好,在草莓一公斤卖40元的西藏,这个产业的前景相当可观,“我很有信心在创业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壮志满满的次仁桑珠,准备毕业后返乡,回山南老家建立一个园林绿化基地,带动家乡父老一起致富。

     “西农老师比藏族本地老师的思维更开阔,学草业的我就是在程晓盈老师的鼓励和带动下,放弃了考取公务员的想法,毕业后自己创业,成立了西藏创梦君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公司月收入近10万元。”次仁桑珠言语中对程晓盈充满感激。

      在今年刚刚毕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拉巴岗吉的眼中,援藏老师积极鼓励学生灵活就业,每位援藏老师都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人脉资源盘活后用在学生身上。她现在都还记得,在校期间,援藏老师专门邀请拉萨贡嘎机场的空姐为大家进行礼仪知识和普通话培训的场景,“通过培训,我慢慢地胆子大了,敢说话了,也越来越有自信,发自内心地感谢援藏老师带给我的变化”。

全方位构建帮扶体系

      除了为当地学校进行硬件的大力帮扶和派出干部,为了缓解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师资严重不足的情况,从2017年起西北农大陆续选派了29名园艺学、林学、园林、草业、动物科学等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实验员以及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开展支教活动,目前已有5批人员先后在藏职院支教。

      5批人员背后是该校各学院和职能处室对藏职院的鼎力支持,从师资专业素质到政治背景都有着极为严苛的选拔过程,优中选优的志愿者,还要在学校强大的师资培训中“回炉深造”,以便把最新鲜的知识血液输送给雪域高原的学生。

      藏职院的生源百分之二十三来自海拔4500多米的那曲县,与学校所在地——拉萨有着1000多米的落差,这会造成醉氧的情况,特别是刚开学,学生们身体还不适应,整天犯困,对听课影响很大。

      我们刚来学校,特别容易打瞌睡,但是遇到能调动课堂气氛的老师,犯困的情况就能缓解许多,支教团老师雷威肖精致的PPT我以前都没见过,加上好听的普通话和清晰的讲解,瞌睡感一下就没了。”动科学院大三学生扎西平措口中的雷威肖已经是第二次进藏支教了。

      雷威肖是西北农大动科学院研二的学生,在他眼中,援藏虽然艰辛,但也因此磨炼了自己的韧性和毅力,更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把这些辛苦,都看作是“不来援藏就无法体验到的独特经历”。

      让他两度怀揣进藏信心的除了有对藏区孩子的不舍,更有西北农大的强大后盾,上课期间任何支教团成员有问题,学校的老师都会随时解惑答疑,传送资料。

     “每年西农进藏工作的同学就有40余人,我一直很崇拜他们,觉得自己也一定要到西藏来做些事情。”雷威肖被他人感染的同时,也感染着其他同学,他身边的老乡、同门也有被他带来的,而且凡是来了的都表示“没白来”。

      援藏除了“人才”,同样重要的还有“技术”。多年来西北农大发挥科研优势,除了与藏职院进行人才技术的交流外,还与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与交流,在色季拉山杜鹃花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西藏毛壳属真菌多样性及抑菌活性、西藏羊肉与牦牛肉品质检测、西藏高风险区外来入侵物种及安全性调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研究。2000年以来,共同开展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等19个,涉及经费196万元。

不仅致富更智富

已经在藏职院工作了30年的农学院教师仓木觉,聊起2006年西北农大开始对藏职院的支援工作,对并肩作战过的战友,还记忆深刻。

从刚开始援藏的王增信老师到如今的孙军老师,藏职院无论管理还是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在援藏干部的努力下,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2007年,为了加快藏职院教学基地建设,在时任藏职院农学院院长、西北农大园艺学院副院长王增信的牵线搭桥下,西北农大出资40万元,在拉萨堆龙建立了西藏设施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农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把现代设施蔬菜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在一个基地进行集成与示范,着实加强了学生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掌握,尤其是动手能力的培养。

除了对基地建设的援助,12年来,西北农大对藏职院的设备援助多达200余万元。教龄22年的农学院教师达娃说,西北农大捐赠的设备都很先进,但是毕业多年的他们都已经落伍了,不大会使用。为此,西农专门派来了调试和使用仪器设备的高手,手把手教他们如何使用这些精密仪器。“西农的刘航空老师可厉害了,他来到学校后,把我们学院8个实验室的仪器全部打开,并进行整理规划、科学归类,同时对已有仪器设备进行维护。通过刘老师的培训,我们现在也会用这些先进仪器给学生上课,让这些设备真正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从2009—2012年的王增信为藏职院建立农学实训基地,到2012—2016年为学校建设“动物医学实验室”的毛友林,再到现在利用西北农大优秀教师和学生,解决当地师资困难,开阔藏职院师生就业视野的程晓盈和孙军,每位援藏干部的工作履历对藏职院的教师们来说都是如数家珍,特别是这些援藏汉族干部对藏族教师的关心让他们念念不忘……

 2006年开始,西北农大牵头对口支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12年来先后派出4名优秀干部和多名师生挂职藏职院。在雪域高原,他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各种身体的不适应,甚至有的师生援藏返校后,常年靠药片支撑在高原地区过度负荷的身体,但是他们无怨无悔。12年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一直注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长河中。

原文链接



相关阅读

微视频|今日霜降,美哉西农!

西农版“全员摔”,摔出“炫富”新境界!

2436478966494 ,西农人,请解锁!

党委宣传部 新媒体中心
 

   来  源:中国教育报 

网络编辑:符月姣

     刘懿颖

责任编辑:王 婷

终  审:郭建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