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7年时间写了7000个字……他们用大半生只做了一件事!
教授们的合集哦~
宋卫宁教授
在全球联合破译庞大小麦基因组密码本的大协助过程中,我们团队用10年时间,完成了我们的贡献。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2008—2018这十年时间,宋教授及其团队致力于对分子层面上小麦基因组的研究,克服了层层困难才取得了如今的成绩。
先后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20余项,围绕小麦基因组物理图谱构建及测序、小麦起源、驯化及进化、植物抗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野生麦类优异种质资源挖掘及基因发掘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优异抗旱小麦种质的筛选、相关基因挖掘及育种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恶性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种群遗传特性与入侵机制研究”和“大麦盐胁迫相关miRNA的鉴定与功能分析”,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小麦重要基因单倍型分析”和“小麦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组与调控网络",农业部948项目“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优异抗旱耐盐小麦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利用”等。
薛吉全教授
我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
研究出陕单609玉米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陕西杨凌分中心、农业部西北旱区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贡献:
1.在国内率先走出一条玉米种质改良的新途径。
2.育成具有竞争力的玉米新品种陕单609。
3. 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选育取得重要进展,陕单636成为陕西省第一个审定的适于籽粒机械收获的玉米品种。
4. 以服务玉米产业发展为目标,进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集成,为陕西及西北玉米提供技术支撑。满足国家需求,推动学科发展,保证粮食安全。
薛教授说,做研究就是选择一个方向,在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中找一个切入点把它简单化,简单化之后在重复出现的现象中发现规律,即“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并在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才能取得好的成果。
马锋旺教授
我们用了20多年完成了
旱区苹果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的问题!
﹏﹏﹏﹏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 导 师。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资源创新与品种设计方向主任。
刘占德教授
我用了10年的时间
选出了一个最好吃的红心猕猴桃!
﹏﹏﹏﹏硕士,研究员,注册咨询(投资)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首席专家,陕西省现代猕猴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杨公社教授
我用了20年,建了一个研究肌肉生物学,同时把它运用到猪的遗传改良上的一个团队!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现担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973计划领域咨询专家。
近二十年来专注于肌肉生物学的科研,主要研究肌细胞、肌腱细胞以及脂肪细胞的发育发生过程、猪的遗传改良与肌纤维、肌间脂肪的改良以提高肉的品质和产量。同时建立了国内时间最久远、最系统的肉畜遗传改良研究平台与完善的相关培养鉴定技术。
二十年来,杨教授坚持研究,早期付出了大量精力克服了经费不足等客观问题。同时以身作则训导青年人静下来做学问,重视基础研究,争做领域中的优秀人才,鼓励年轻科研人员专注于一个研究方向并且持之以恒的努力钻研,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形成西农的学术特色。
昝林森教授
我用30年时间,主要致力于秦川牛肉用选育改良和产业化开发。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肉牛研究中心主任。现兼任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昝教授从事科研工作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秦川牛肉用选育改良及全产业链开发研究。秦川牛的肉用遗传改良工作分为两个技术路线,即本品种选育和杂交改良。动物育种工作尤为考验科研工作者的耐心,大型动物牛的新品种培育更是如此,一般都需要花费二三十年的时间。昝教授以极大的科研耐心,秉持工匠精神,三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这项工作,并且长期在一线“实战”,力求做接地气的科研,一年下来经他亲手选育评估过的牛多达1000余头。
姚军虎教授
我20年来一直围绕奶畜饲料能量高效利用和肠道微生物展开研究工作。
﹏﹏﹏﹏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动物科技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畜牧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四届全国畜牧学科高峰论坛秘书长,中国动物营养学会常务理事。
姜雨教授
我用7年的时间,写了7000个字!
﹏﹏﹏﹏教授,动物科技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农业基因组大数据课题组负责人。
在姜教授的科研生涯中,最长的一篇论文花了5年的时间准备才得以发表,最短的也用了2年多。最长的和最短的两篇论文,加起来只有7000余字,却花了7年时间。最长的这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在线发表,由26个研究机构合作完成,阐述了绵羊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成果。
研究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方法,对绵羊基因组进行分析,鉴定出一系列反刍动物特有的基因家族扩张事件、基因结构变异和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变化,并报道了与反刍动物独特的消化系统和脂类代谢相关联的绵羊特异基因的进化历程。这项耗时5年的论文,最终力求简洁,只有2500余字。
魏安智教授
我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完成了花椒良种的选育,完成了花椒丰产、栽培规范化技术,推动了花椒产业的整体发展。
﹏﹏﹏﹏ 教授,现任林学院院长,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陕西省“三五人才”(第二层次)。
2003年以来,魏教授主要研究花椒品种,一开始不怎么清楚这个领域,也是一边学一边工作,到现在也选育出了两个花椒新型品种,积累了大量种植资源,现在正在选育无刺花椒品种。参与国家十三五基础研究项目,引领西农成为全国花椒栽培研究中心以西农试验示范站为平台进行选育工作、技术总结工作,对规范化的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旨在减少作物农药残留、增长作物寿命以及减小相关管理难度。目前正在研究对于花椒产品综合利用的深加工以及开发花椒的药用价值(对于预防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癌的功效)的工作。
在魏教授的研究生涯中一直坚持践行“干哪一行,专哪一行”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一直相信完成任何一件事都必须经过多年的坚持,克服困难,克服浮躁。
谢寿安教授
我用24年的时间,兢兢业业工作在本科教学工作第一线,主持的森林保护专业拔尖人才创新计划,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在谢寿安教授的24年教育教学生涯中,他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先后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陕西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林学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2018~2022教育部林学专业教指委委员”和学校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师生树立了师德师风学习的模范。
作为主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谢寿安肩上的担子很重,尤其是去年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更是对他的时间、精力和能力都进行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他不但要组织全院教师去认真完成各项工作,而且还要给学生讲好课,时间对他来说很宝贵,白天很忙,他经常利用晚上来备课,绝不因行政事务耽误备课和教学。
郭康权教授
我用13年的时间
完成了从秸秆重组材的研究
到曲沟球轴承国际发明专利的审批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张立新教授
我们用了26年的时间
实现旱地农业到生物健康农业
理论和实践以及顶天立地国际化的飞跃!
﹏﹏﹏﹏博士,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我们是农林学校,就要做到以农为主,就要体现"民以食为天"的特色。
2017年是我科研的新的转折点,我们把科学思维和文学艺术思维相结合,做到了顶天、立地、国际化并重。我们目前80%的农业元素加20%的园林艺术元素,基本做到了立地与国际化融为一体,建设了双一流的顶天立地国际化。
顶天:与理学院的数学专家通过联盟建立大数据库,联合发表高水平论文。
立地:国家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需要立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我们全程采用生物技术,获得健康农产品的一种新的模式。
国际化:我们把丝绸之路的国家加了进来。
采访及资料整理
乔丽娜、刘懿颖、贺 欣、景丽潇
刘静蓉、刘文心、闫 珅、王 璇
黄承刚、杨欣然、王 宁、李 贤
代 睿、杨宫瑞、张博洋、徐肖阳
韩宏鑫、刘怿泠
网络编辑:刘泽华
责任编辑:王 婷
终 审:郭建东
点击图片,锦鲤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