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招生到培养,每个环节他都放在心里扛在肩上……

新媒体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03



今年招生录取工作接近尾声,5300多份新生录取通知书陆续送达,每位新生都收到了校长吴普特的殷切寄语。从招生到培养,每一个环节他都放在心上,校长做了哪些事?如何让学生进校后全面成长成才?小西今天带大家梳理一下……




01

关注本科招生


 吴普特校长高度重视招生和生源质量

严格落实教育部招生要求做好立德树人基础性工作▲▲▲



为全面落实教育部有关招生工作规定和纪律要求,做好学校2019年本科招生录取工作,7月5日上午,学校在国际交流中心210会议室召开2019年招生委员会第1次会议。学校招生委员会主任吴普特校长参加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吕卫东、副校长陈玉林及招生委员会部分委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深入学习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以及高校招生“十项禁令”、招生工作“30个不得”、高校考试招生管理工作八项基本要求和招生信息“十公开”等教育部高校招生工作规定和招生纪律要求,并就做好学校2019年高考录取工作进行了安排。

吴普特校长提出四点要求:第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落实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有关规定和要求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高校考试招生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第二,要坚决对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学校招生制度和规则,慎之又慎地开展工作,确保招生工作安全平稳;第三,本科招生工作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工作,各单位要积极支持和推动学校招生工作的开展,保证招生工作平稳运行的同时努力提高学校生源质量,为学校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第四,各有关单位要围绕2019年高考录取工作加强协调和紧密配合,确保本科招生录取工作公平公正、顺利完成。


检查指导2019年普通本科招生网上录取工作

▲▲▲



7月17日,学校招生委员会主任、校长吴普特,学校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党委副书记吕卫东,来到学校2019年普通本科招生网上录取现场,检查指导2019年网上录取工作。

吴普特首先来到录取现场,仔细查看阅档、录取、数据处理和通知书邮寄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慰问正在紧张工作的录取工作人员。随后听取了网上录取现场领导小组关于2019年普通本科招生网上录取工作的汇报。

吴普特在讲话中强调了本科招生录取工作的严肃性和纪律性,要求录取工作人员一定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和规定,严守工作纪律,严格工作程序,细心细致开展工作,确保学校2019年本科招生网上录取工作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平稳顺利。

吴普特指出,要充分认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的新形势和学校“双一流”建设新要求,积极推动本科生源质量持续提升。一要继续在招生宣传上下功夫,动员专家教授积极宣传学科专业,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强化学校整体宣传;二要主动思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推进大类招生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要充分考虑专业招生、就业等情况,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谋划新增交叉学科专业。


02

聚焦人才培养


 吴普特校长在教育部重大

新闻发布会和研讨会3次发出西农声音


今年上半年,教育部举办重大新闻发布会和研讨会,我校吴普特校长3次出席发出西农声音,分别介绍了我校“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等工作开展情况,在教育部新农科建设安吉研讨会上全面介绍我校将从五个方面全力推进新农科专业的建设和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都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国家战略使命的勇敢担当,笃定践行。


介绍新农科“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有关情况▲▲▲


围绕关注本科教育、关注人才培养这一主题,在4月29日教育部于天津大学举办的“1+1”采访发布会上,吴普特校长介绍了我校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科技日报记者提问。



一是我们瞄准未来农业发展需要,重新确立了一流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实现了单一的专业教育模式向通专结合的多元化教育模式转变。

二是结合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调整优化了我们的专业结构,创设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一批农科新专业。

三是开辟了农林学科卓越人才培养实验区,设立创新实验学院,实施“2+X”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卓越农林科技人才。

四是重构课程体系,重塑课程内容,实现了“千门课程上网工程”,发起成立了“卓越农林在线课程联盟”,率先制定了专业课程质量标准,我们还开设了生态文明教育通识课程。

五是建立健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学校创建的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241个合作实践基地、38个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六是按照科研项目引领、学生自主参与的方式,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

他表示下一步,学校将在新农科背景下,全力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一是积极探索改革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大力推进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面向未来农业,建设具有农科特色“大国三农”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及交叉融合、复合贯通的新农科知识体系;四是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五是积极发挥场站育人功能;六是在培养新时代“新农人”上再创新路。

相关链接


介绍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有关工作情况▲▲▲


在6月12日教育部在我校召开的以“围绕高校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发布采访活动中,校长吴普特从六个方面介绍了学校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了央广网记者提问。



一是全力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始终把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林人才作为立校之本,探索新时代农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出台了《专业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通过建立“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的培养新体系,设立“乡村振兴”硕士培养专项,着力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优秀“三农”人才。

二是科技支撑引领实现重要突破。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破解“小麦癌症”条锈病防治难题;建立旱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体系;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西农979”推广面积累计超过亿亩;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助推绿色版图向北延伸400公里;选育的“瑞阳”“瑞雪”“秦蜜”“秦脆”等苹果新品种助推陕西成为我国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推动苹果适生区“西进北扩”。

三是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推进。探索构建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全国15个省建立产业试验示范站27个,示范基地46个,科技示范园100多个,有效破解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被誉为“高校服务社会的一面旗帜”。

四是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成立陕西省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组织3000余名师生深入西部7省区48147个行政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形成《西北乡村类型与特征调查报告》,为国家及区域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支持和数据支撑。在陕西韩城市开展乡村振兴整体发展规划编制,为整县域试点示范打造样板。

五是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大力开展科技扶贫,实现了省内56个国定贫困县区农业科技服务全覆盖,在镇巴、城固、紫阳等深度贫困县布局建设10个产学研一体化的扶贫示范推广基地,探索“三团一队”扶贫工作新模式,推动扶贫工作由“点上做亮”延伸到“面上做好”。

六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校创建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建立海外现代农业示范园4个,海外人才培养基地3个,建成“粮油产业科技创新基地”,推动丝路沿线国家的广泛合作及学校科技成果的辐射推广。

他还从推进农业学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做强做大优势学科、加强机制体制创新、积极开展未来农业研究四个方面,对学校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坚持做好“顶天立地国际化”三篇大文章,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重要作用进行了展望。

相关链接


“五个突破”全面推进新农科建设▲▲▲


6月28日,在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新农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农科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吴普特表示未来学校将从五个方面全力推进新农科专业的建设和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



一是在农业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找突破。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科专业,培育新兴、新生农科专业,服务引领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率先创设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新农科专业,谋划开办“城乡规划”“城乡社会管理”“智能农业工程”“农业大数据分析”等新专业,为推进新农科专业发展先行先试。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与未来农业发展的契合度,建好“新农科”,造就“新农人”。

二是在专业内涵建设上找突破。打破固有学科边界,破除原有专业壁垒,推进传统涉农学科与生命科学、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大力实施信息化战略,用信息化手段改造教室,建设“金课”,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在多年面向全体农科学生开展工程训练的基础上,增加现代智能装备训练,建设具有农科特色“大国三农”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及交叉融合、复合贯通的新农科知识体系,推进新农科教育体系创新。

三是在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上找突破。学校始终把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林人才作为立校之本,探索新时代农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绘就了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通过建立“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体系,设立“乡村振兴”硕士培养专项,着力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各类卓越农林人才,努力为强农富民、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四是在新农科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上找突破。全面实施场站教学提升工程,大力开展协同育人,加强试验示范站和示范推广基地的条件建设和教学能力建设,推进课程进场站,教师进场站,学生进场站,推进实践教学的项目化改革,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配置到产教融合的平台上,配置到产业示范基地中,根植在乡村振兴的土壤里,厚植学生的“三农情怀”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能力。

五是在未来农业教育上找突破。筹划建设未来农业研究院,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农业科学前沿,设立前沿与交叉学科专项,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开展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攻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提供“西农智慧”,贡献“西农力量”。建设未来农业发展示范样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模式;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多边合作机制,共建伙伴关系,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与健康挑战和问题,主动承担全球使命,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相关链接

相关阅读

5+2天,行程10000多里!只为初心和使命!

假期预告!点击收获你的暑假计划!

盛夏来临!西农专属防暑攻略,请查收!


党委宣传部 新媒体中心
 

网络编辑:乔丽娜

来  源: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 婷

终  审:郭建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