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模拟法庭,小语种……快来了解一下这两个学院吧!

新媒体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03


学院介绍第八弹来啦!

今天小西要带大家走进的是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外语系




 学院简介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52年辛树帜先生倡议创立的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小组和1953年成立的西北农学院政治理论教研组,2000年7月由原西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与西北林学院社会科学系合并组建为人文学院,2014年7月更名为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半个多世纪以来,学人辈出,成绩卓著,辛树帜、石声汉等一批著名学者曾在此执教。1984年获批科学技术史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7年法学和社会学2个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学院拥有农业农村部传统农业遗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陕西省农业法环境法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建有人文社会科学实验中心,下设模拟法庭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实验室、社工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分实验室,同时在校外设立农村社会调查、社会工作、司法、公共管理等13个实习基地。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82人,其中专任教师6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9人,硕士学位的13人,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2.06%,有教授14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5人。有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学校青年学术骨干3人,12人获得国家及学校留学项目资助,1人担任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余名教师担任各类省部级以上学会副会长、理事等。


 学科特点



学院现设有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法学系、公共管理系和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心),开设法学、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4个本科专业。拥有社会学、科学技术史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学技术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专门史4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MPA教育中心、MSW教育中心、法律硕士教育中心,拥有农业硕士、公共管理、社会工作、法律硕士等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为满足社会需要,还开设了法学、公共事业管理2个专业的函授教育。



 学科介绍

法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专业特色

法学专业建有设施齐备的现代化数字模拟法庭、案例库教学中心和法律援助工作站,可供学生完成各项法律实务操作训练在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杨陵区人民法院、陕西润海律师事务所等单位设有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在苏州市吴江区人社局等单位设有就业实践基地。在农业法、环境公益诉讼、村民自治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20 余年来,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全国公检法部门、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律师事务所和海外。近五年毕业生升研率在 41% 以上,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突破 40%,就业率 90% 以上。


研究方向

我校的农林水等主流学科在农业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 推动行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校法学 专业与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服务 机构等建立有广泛的业务合作关系。在农业法、环境公益诉讼、 村民自治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我校 在西部地区农林院校中居于桥头堡地位,在落实国家“一带一 路”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可以为相关行业和部门 提供法律方面的人才支持,能够满足我国农林水等涉农行业对 既懂法律又懂农业技术的高级法律人才的需求。 

我校在西部地区农林院校中居于桥头堡地位,在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可以为相关行业和部门提供法律方面的人才支持,能够满足我国农林水等涉农行业对既懂法律又懂农业技术的高级法律人才的需求。当下中国正处在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学习法学和其他专业知识,投身法律实践,服务社会,推动法治中国的进程,也能体会深深的职业幸福感和时代的使命感。


核心课程

法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经济法、物权法、债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刑法、商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产权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等。法学专业本科学习内容除严格按照法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外,结合我校农林水学科优势,还开设了农业法、农村法治等特色课程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就业方向

法学专业主要培养的是从事法学研究、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律师事务、企事业法律事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所以,毕业生就业主要去政府行政部门、公检法、律师事务所、国际组织等,成为律师、法官、检察官或者公司法务人员等,如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国家电网等单位就业。就业率稳定在 90% 以上,毕业生年薪在 20 万元以上。法学专业毕业生升研率近三年保持在 41% 以上,主要分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近年来,随着学校大力支持出国留学,法学专业学生出国留学人数逐步增加,在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高等教育强国出国留学人数开始增加,出国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专业特色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艺术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公共管理系是全国农林院校公共管理类人才重要培养单位之一,具有较为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较强的办学实力。

本专业学科在涉农公共政策评估、教育经济与管理、地方治理与制度创新、民生保障与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显著特色的科研团队及科研成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评估结果排名位居全校前列、位居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各本科专业的前茅。


研究方向

本专业具有研究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研究性表现在:要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加强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历史与现状的比较研究,并对当前国内公共管理的热点,重点问题与对策加以研究,因此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学习,不仅关注基本的书本知识点的学习,更要能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进一步深造的学习能力。实用性则表现为学生必须具有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创业竞争的能力,与他人协作和国际交往的能力,学生要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和宽阔的国际化视野。综合性,以管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为主,以法学,社会学等学科为辅,培养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过程要能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管理数据的搜集和处理以及进行。数学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


核心课程

其主干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组织行为学、公共行政与电子政务、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应用统计学、人员素质测评、领导科学与艺术等课程。


就业方向

本科毕业生主要到高等学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相关企业就业或深造,就业单位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国家安全部、甘肃省委组织部、陕西省纪委、中央电视台、中行物业等,近五年来平均就业率均超过 92% 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就业薪酬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约 20%,所获得的待遇较好。



社会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位


专业特色

社会学是一门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研究社会中人的行为,探求如何解决社会问题的学科,研究领域涉及到我们身边的家庭、学校、企业到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学习中我们会逐步了解个人的成长会经历哪些阶段、面临哪些问题、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充当哪些角色,以及如何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比如青少年犯罪问题、失业问题、环保问题、同性恋话题等,社会学都会以它独特的视角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校社会学本科专业创办于 1997 年,2003 年获社会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 年获批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8 年增设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7 年进入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行列。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 30 余部,已获得省部级主要领导批示的报告有 10 余篇。


研究方向

社会学专业紧扣学校发展目标,围绕中国农村社会尤其是关中农村社会展开研究,着力在农村社会学、农村社会治理、农村社会建设等研究方向上寻求突破,不断深化对乡村社会治理农村社会组织与社会管理创新、人口流动与农村城镇化、环境保护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致力于推动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社会学专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方略,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宗旨2014 年至今,在陕西省 10 地市建有 30 个固定观测点,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和咨政报告致力于打造农村社会发展的高端智库。


核心课程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社会学概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研究方法总论、社会统计软件应用、社会心理学、农村社会学等。


就业方向

近 3 年来,社会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定在 95% 以上,学生就业岗位广泛分布于机关事业单位、知名企业以及社会组织中,并且取得良好的反应。

近年来考研率稳定在 50% 左右。毕业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部分学生前往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继续深造。




社会工作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专业特色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解决与社会环境发生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弱势人群;预防和解决部分因不良互动方式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互动,促进社会的发展稳定。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以培养具有健康身心、合理知识结构,有健全人格、高尚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有一定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本专业以农村社会工作为主要特色,尤其是农村老年社会工作、农村女社会工作、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与乡村治理等。


研究方向

社会工作是一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问,旨在帮助更多的人提升生活福祉。社会工作极具专业价值,不仅在于它拥有专业的价值伦理和知识体系,更在于付诸实践之后所收获的自我价值感。我认为,社会工作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感知他人,时刻保持接纳的态度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其所带来的个人成长与自我提升不可估量。


核心课程

主要学习的课程包括社会工作理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实务、城市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女性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以及非营利组织管理等等,并且会有较多的实习时数要求。


就业方向

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有很多,可以进入党政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国际 NGO 组织、各类基金会,还能够到社会工作机构从事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除此以外能做销售、人力资源管理、新闻等工作。2014 级社会工作毕业生当中,有40% 的都选择了继续深造,还有 10% 左右的学生考入公务员、选调生和事业单位,另外的 40% 都进行了企业,比如郑州日产、学而思培训、恒大地产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专业特色

在我国 , 对社会保障理论问题的研究只是近几年来的事情 , 社会保障学课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 我国的社会保障学是一个朝阳学科,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必然需要更多的社会保障方面的人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属于公共管理类学科,我校公共管理系是全国农林院校公共管理类人才重要培养单位之一,具有较为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较强的办学实力。21 世纪以来公共管理学科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不断发展壮大。上海软科(ARWU)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显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在全国排名第 59 位,其综合实力较强,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


研究方向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国民生活保障体系,在经济社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稳定器”、“安全网”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本专业学科在养老服务业、教育经济与管理、地方治理与制度创新、民生保障与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显著特色的科研团队及科研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就凸显了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以及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也意味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舞台和空间。


核心课程

其主干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社会保障学、公共管理学、应用统计学、薪酬管理、社会保险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公共政策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等课程。


就业方向

本科毕业生主要到高等学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相关企业就业或深造。近五年来全国各高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超过 93% 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就业薪酬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约 20%,所获得的待遇较好。 

本科毕业生升学方向主要是公共管理类(社会保障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经济管理专业)、政治学类(政治学理论专业、国际政治专业、公共政策与治理专业)、经济学类(应用经济学、企业管理等)以及社会学等。另外,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到医疗保障部门、养老服务机构、国际 NGO 组织等单位就业或创业。




 学院简介


外语系成立于2002年3月,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6个学院(系、部、所)之一。2000年开始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2006年获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9年开始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2019年获批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授权点。


 师资力量


外语系已形成一支治学严谨、学有所长、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全系现有专职教师1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3人;82%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57%以上的教师具有一年及以上出国(境)学习经历;4人曾担任省部级以上学会的副会长、理事,4人担任高校学报或各类学术期刊英文编辑。


 学科特点


 外语系承担着英语本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外语教学任务,涉及英、日、俄、法、西班牙语等语种。同时承担我校科教人员的外语培训工作,并长期为我校及杨凌示范区各类外事交流及国际会议等涉外活动提供大量的翻译服务,承担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网英语网站翻译和各类学术期刊的英文编校任务。

系内设有党政综合办公室、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英语专业教研室、研究生外语教研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研室、农业科技翻译研究所、语言教学实验中心、图书及音像资料室。其中:语言教学实验中心是由外语系管理的校级重点实验室,实验设施先进、功能完备,主要包括2个语音实验室、15个网络教室、1个高级视听说教室、1个同声传译控制室(共1000余个点位)及2个外语调频广播电台等,担负着全校学英语网络教学任务和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任务及学校四、六级考试听力播放等大型任务。外语调频台集节目录制、编辑制作、程控播放、现场直播及转播等功能为一体,为全校师生播出外语听力节目。


 学科介绍



英语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专业特色

经过 15 年的发展历程中,英语专业不断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满足社会现实应用的需求 , 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既体现农业特色,又具有应用型特征,开设了《农业科技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会议口译》等特色课程。按照“英语+专业”的复合型模式培养,形成科技英语翻译、英语教学、英语商务等三个具有复合型人才培养特点的模块方向。依托学校“985”、“双一流”建设等办学平台优势,硬件办学设施日益完善。校级语言实验中心拥有雅信达语言学习系统、句酷写作批改网、TRADOS 翻译系统、科大讯飞考试系统等学习平台。


研究方向

学习本专业的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要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二、要尽可能利用各种平台练习听、说、读、写技能;三、要广泛阅读,知识涉猎面要宽,开拓视野。


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汉 / 汉英笔译、英汉 / 汉英口译、跨文化交际、语言导论、西方文明史、学术写作语研究方法等。


就业方向

近三年英语专业平均就业率约为 95%,学生毕业后选择面比较广,其中 30% 的同学在国内高校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上研究生;20% 的同学在国外高校如墨尔本大学、爱丁堡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南加州大学等上研究生;45% 的同学在事业单位、中学或培训机构如新东方、学而思、领军等担任教师,或在阿里巴巴、苏宁TCL、vivo 等企业做销售、运营、外贸、人力资源等工作;2%的同学参加地方选调生、公务员、村官等国家和地方项目,到基层建功立业或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进行自主创业。


图源:赵汉卿

相关阅读

看过的都说好!西农er军训指南,收藏了!

现场视频|不一样的开学典礼!6000余人同唱《我和我的祖国》

萌新你好,我是你辅导员!


党委宣传部 新媒体中心
 

来  源:招生办

网络编辑:张博洋

责任编辑:王 婷

终  审:郭建东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