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普特:面向未来农业推进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综合改革



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导 面向未来农业推进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综合改革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是我国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针。本文以“回信”精神为指导,科学研判了未来农业的时代背景、发展态势和主要特征,对推进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综合改革进行了战略思考。

  关键词:强农兴农;未来农业;高等农业教育;综合改革



  进入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急剧加快,一个崭新的未来农业发展阶段正在快速孕育,对高等农业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在这个伟大变革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9月5日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殷切希望涉农高校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我国涉农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并将其融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论断中深刻理解,融入党中央关于农业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中系统把握,以此指导和科学研判未来农业的思想基础、时代背景、发展态势和主要特征,积极推进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做好强农兴农的引领者、推动者、建设者。



未来农业的思想基础

和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实现发展等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确立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七大战略。在农业农村发展中践行新发展理念、实施七大战略,必将引发我国农业产业、技术、生产经营发生系统性革命性变化,催生未来农业发展新道路、新模式、新业态,形成未来农业发展新格局。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粮食安全、人类健康、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是确保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肩负的神圣使命。党的十九大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把人民健康置于“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地位。农业是健康的基础,农业与医学的关系、生命与环境的共生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追求,寄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变革,也必将催生未来农业的新内涵、新品质、新境界。 

  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快速兴起,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新制造技术等广泛渗透融合,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群体性技术不断突破,引发新一轮农业科技变革,必将带动生物种业、食品产业、农业药物、资源利用、生物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将提升农业新装备、增强农业新动能、拓展农业新领域、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进入未来农业新阶段。






未来农业的主要特征


  基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2035年目标,以及我国国情和科技发展态势,未来农业在今后10-15年将呈现以下显著特征。

未来农业将呈现

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特征

  未来农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必然将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加工业、服务业等领域拓展延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产城融合更加协调、利益联结更加紧密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产生显著综合乘数效应。这既是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规律,更是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需求。

未来农业经营主体将长期多元共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我国农村土地个体承包制度在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使这一基本经营制度实现长期存在并得到保障。同时,国家在农村个体承包这一基本制度前提下,支持农村土地入股从事产业化经营,支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以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将不断发展并呈现长期多元共存趋势。


未来农业将必然走绿色发展之路

  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总体战略布局,将绿色发展作为引领发展的重要理念,规划提出2020年、2035年、2050年美丽中国建设路线图。我国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进程将不断加快,消费市场对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强。这些都必将促使我国未来农业发生深刻变革,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政策体系、农业产业体系将加快形成,农业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将彻底改变。


未来农业将具有显著的智能化特征

  《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2025年、2035年、2050年“三步走”实现进入制造强国前列的战略目标。这一重大计划的实施,将促使智能农业装备与设施技术快速升级。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材料深度介入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智能化农业装备、农业机器人在大田种植、规模养殖等领域普遍应用,无人系统技术将使各种农业要素被及时感知传输并实现智能化处理,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系统高效协同和优化运转,农业生产经营的智慧化程度将全面提升。


未来农业的国际化特征将日趋显著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农业日益成为全球产业,农业资本、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高效配置、自由流动,各国农业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度愈加紧密。我国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进入新时代,我国坚持实施农业对外开放战略,坚持在开放中做强农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贡献。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国际化特征将更加明显,在把百姓餐桌与全球市场连接起来的同时,也必将推动我国的农业发展理念、农业资本、农业技术、农业产品不断走向世界,进一步增进全人类的福祉。





面向未来农业我国新时代

高等农业教育综合改革的思考


     

  未来农业承载着新时代国家的重大战略,事关农业强国、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事关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以农立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指示精神,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加快推进综合改革,为强农兴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面向未来农业重塑新时代

高等农业教育的学科体系


  学科是大学实现功能的基础和前提。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未来农业产业的巨大变革,重塑学科体系已成为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  一是农业高校要紧密围绕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人类健康、乡村振兴这些至关重要的战略问题,积极推进学科布局优化调整,加快发展新农科,积极发展与未来农业和乡村振兴相关的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重视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构建与未来农业相适应的学科生态体系。  二是鼓励综合性大学发挥理科、工科、文科优势,积极向涉农领域拓延发展新农科,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三是面向未来农业构建区域性、全国性学科建设联盟,促进农科、工科、医科、综合性大学间的学科交叉融合,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携手解决事关未来农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  四是加快推进一级学科设置改革,打破传统学科间的“篱笆墙”,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促进交叉融合,着力解决未来农业发展面临的复杂性问题。五是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布局中,要按照未来农业产业区域功能,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农业大学和涉农学科的支持力度,带动提升我国涉农学科整体建设水平。


2.面向未来农业重塑新时代

高等农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直接关系未来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着眼未来农业战略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  一是要前瞻性研究未来农业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进一步确立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规格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与标准。  二是构建面向未来农业的专业体系。综合运用关停并转设等措施推进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在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领域布局建设一批新专业;充分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改造涉农传统专业,丰富专业内涵,拓展专业口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三是在国家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和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布局中,加大对涉农专业、涉农课程的支持力度,面向未来农业加快建设一批“金牌”专业课、基础课、通识课;积极组织编写“大国三农”通识课程,增强学生的农业历史文化、生态文明素养和“三农”情怀。  四是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改革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融通,打通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立交桥”,为未来农业发展培养多层次、多类型学术拔尖人才和卓越“农匠”。  五是把国际化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堪当国际责任的卓越人才,着力增强学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胜任力。


3.面向未来农业重塑新时代

高等农业教育的科技创新体系


  大学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要为未来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改革,作“顶天立地”贡献。  一是充分发挥涉农高校学科和区域布局优势,建设未来农业国家实验,以及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站,提升国家和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二是主动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影响未来农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力争得到国家重大研发计划支持。  三是打破大学、学科、学院界限,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和科技评价机制改革,组建一批协同创新中心、交叉研究中心或优势学科群,着力在农业基础前沿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着力在未来农业发展的核心关键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技术成果。  四是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实质性科技合作,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共建一批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心),共同实施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力争在未来农业若干科技领域实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4.面向未来农业重塑新时代

高等农业教育的社会服务体系


  社会服务是大学走向经济社会中心的法宝。面向未来农业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要进一步拓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总结提升“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面向未来农业重塑大学社会服务体系,按区域主导产业建示范基地、按乡域县域做综合服务,实现由服务产中为主向服务产前产后拓展,由面向第一产业服务向第二、第三产业服务拓展,由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拓展,引领支撑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二是面向未来农业加强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社会服务联盟建设,促进涉农高校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涉农企业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的实质性合作,共同推进未来农业发展。  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建设服务不同区域、不同农业产业的网上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健全基于“互联网+”的专家咨询、诊断和指导系统,建设面向广大乡村的教育培训、信息传播、文化交流互动平台,拓展提升大学社会服务效能。  四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合力推进在陕西设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探索依托高水平农业大学,设立若干上合组织涉农专业学院;加强国别研究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对上合组织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农情和政策研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建设一批农业试验示范站和技术转移中心,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农业发展。

图片:刘益溦  许嘉明

相关阅读

楼角剪影!这里是不一样的西农!

138家优质用人单位,2020届硕博士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来啦!

明晚十点半,西农教授刘国彬央视《开讲啦》!


党委宣传部 新媒体中心
 

         来  源:中国高等教育

网络编辑:姜懿珂

责任编辑:王 婷

终  审:郭建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