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会种地?“慧”种地!率先开设,全国第一!西农这两个新专业了解一下!
智慧农业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智慧农业是农业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技术相结合的新兴交叉性学科,是在传统农学专业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智能装备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的新型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农业信息采集、农业数据库系统、农业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农业专家系统、智能装备和物联网等技术的技术原理、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初步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新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手段,提升传统农业的研究、示范、生产、经营和管理方法与手段的能力。要求学生既具备农学专业背景,又具有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智能人工装备技术,具有鲜明的交叉性、兼容性、应用性等特点,是典型的跨学科、跨学院、跨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
智慧农业的发展代表了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高素质创新型智慧农业人才必将在未来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 第一,从农业发展趋势来看,全球智慧农业已驶入发展快车道。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人工智能必将贯穿农业生产全产业链,从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加工到物流,以智能机器替代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行业发展对具有农学知识背景的信息化、智能化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强劲。 第二,中国智慧农业发展刚刚起步,备受关注。目前,一些新型科技创新型企业不断投资于农业种植和畜牧业领域,广泛参与智能植物工厂、无人农场和智能化饲养平台建设,更印证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强劲的人才需求。随着农业业态变化和农业生产过程智慧化程度的提高,智慧农业专业人才的需要旺盛且迫切。 第三,智慧农业领域人才在我国乃至全球农业发展需求前景广阔。我国作物种植业主要由三种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构成。一是大型国有农场,根据其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程度高的特点,智慧农业人才可以直接通过获取和分析农业大数据、装载人工智能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精准化和智能化作业水平。二是小农户和小规模的合作社为主体的经营者。通过引进第三方智慧农业服务,可降低其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其生产经营效率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城郊型设施农业和植物工厂等种植主体。智慧农业人才将具备运营此类设施的必要能力,同时亦可以通过提供服务,通过技术革新提升经营主体效益。 第四,提高农业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能力。智慧农业可以有效减少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实现农场无人化操作、应对因突发性灾害导致的劳动力难以投入农业生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和前景。 综上,从发达国家发展历史和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趋势分析,结合中国农业现状与迫切需求,智慧农业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人才将在我国乃至全球农业中大显身手。
智慧农业专业致力于服务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三农情怀,掌握扎实数理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将信息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现代经营管理知识与农学有机融合,具备解决农业生产实践、农业经营管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能胜任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乡村治理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产业规划、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卓越人才。
教学平台方面:杨凌示范区拥有智慧农业示范园、杨凌智慧农业中心,汇集了国内众多的智慧农业公司,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智慧农业专业将借助这些专业的师资与实践教学平台,开展人才培养。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实现这些学科的交叉融合,并设计适宜智慧农业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今后3-5年内,学校围绕智慧农业专业建设将建立作物表型组学、云教学与高通量运算、机器视觉教学实验平台、PLC控制设计教学实验平台、农业智能机器人、智慧设施农业、农业全产业链运营等本科生实践与教学实验平台;对农作物标本区、曹新庄试验农场、斗口小麦玉米试验站进行智慧农场的建设,建立基于智慧生产的实践教学基地。
科研平台方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农业信息感知与智能服务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科技创新研究及社会服务平台,科研软硬件条件一流,可以在智慧农业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强大的创新研究平台,对智慧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基础。
国际合作与交流:学院依托教育部“111”计划——作物抗病育种与遗传改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施了50多项国外著名专家来院讲学和技术协作项目。先后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德国吉森大学、英国华威大学等签订了学生交流、互换协议。同时,围绕作物抗病与遗传改良、气候变化与作物生产、智慧农业等研究领域,联合创立了中英绿色农业中心,开展了与英国华威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智慧农业方面的合作,并与先正达、登海种业、江苏瑞华农业等国际种子公司以及国内农业公司进行了学术交流及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 今后,学院将继续利用一带一路机遇,积极拓展国际交流空间,为本科人才的培养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家,为学生的培养拓展国际交流空间。
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
率先开设,全国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作出实施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数字农业”“智慧畜牧业”已经成为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战略措施。2018年9月出台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第四篇共五章的篇幅专门论述“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2019年12月出台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则是全面落实数字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战略的总体部署,强调要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进畜牧业智能化,建设数字养殖牧场。2020年10月,中央再次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建设智慧农业”等写入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 我国农林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生产分工来设置专业,学科交叉融合不够,农林高校需要加快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培育新兴交叉学科。2018年10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提出建设新农科。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是主动适应时代发展,推动新农科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世界农业生产不断精准化、可控化和可预测化的大背景下,对畜牧业生产方式、设施装备、要素配置、节能减排及高效高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兴技术发展,传统畜牧业正逐步升级转型,智能化已成为世界畜牧业发展方向,数字已经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急需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我们学校动科、信息、机电、资环等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具备开设该专业的条件。
智能畜牧业集成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一体,为畜牧生产提供精准化饲养、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促进畜牧生产效率提升。本专业依托我校动物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械电子与工程学院及资源环境学院学科与研究优势,主要有以下三个特色:
①本专业与现代畜牧业契合度更高、专业竞争力更强。
②本专业将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新模式,服务新农科建设。
③本专业突出“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中国畜牧网数据,畜牧类企业信息有133万余条,从业人数超过1000万,2家企业上榜世界500强,7家企业上榜中国500强,13家企业上榜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规模化、集约化和工厂化是新时期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典型特征。集饲料生产、种畜繁育、商品畜养殖和食品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运营被国内重点农牧龙头企业广泛采用。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京东、网易、腾讯等将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养殖结合,高调跨界介入养殖业,从另一个层面也促进了养殖领域快速向智能化方面转型。这个领域人才需求主要由两大类构成,一是畜牧业大型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如牧原食品、大北农集团、温氏集团等;另一类是专业服务于畜牧业智能化管理软硬件装备设计开发及规模牧场规划设计公司,如北京国科诚泰农牧设备公司、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公司和北京莱奥特农牧公司等。
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学科教育课、专业教育课、综合实践环节和素质拓展教育环节等。通识教育课主要包括数理化、英语、计算机、思想政治、体育等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科教育课以专业基础课为主,主要包括动物行为与福利学、精准动物营养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制图与CAD应用、畜牧大数据采集与分析、生物信息学等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专业教育课主要包括智慧牧场设计、智慧牧场管理、智慧牧场环境监测、动物生产学、智能畜牧机械、畜禽精准饲养技术、物联网技术、智慧牧场生物安全与防疫、市场营销、投资经济学等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本专业的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
目前,国内有2所高校获批开设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双一流高校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设,多所高校有意向开设该专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工厂化是新时期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典型特征,全产业链运营被广泛采用,通过智能化转型和以大数据为特征的智能化运营已成为大型行业企业的必然选择。而该领域高端创新复合型专业人才缺口很大,急需培养掌握畜牧、信息、环境、工程等多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的卓越人才,满足大型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专业化软硬件创新企业和规划设计企业,解决畜牧精准生产、智能装备设计制造、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软硬件开发,以及智慧牧场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技术、管理问题。该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一部分毕业生可选择攻读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后进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教单位。也是部分毕业生的最佳自主创业舞台。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4名。其中,教授23名,占专任教师52.30%;副教授19名,占专任教师43.2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2名,占专任教师95.5%;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教师40名,占专任教师90.9%。计划在3年内再引入5-7名专业人才。我院拥有国家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发改委现代牛业生物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国家肉牛改良中心、陕西省饲料工程研究中心等13个国家、省部级科技创新研究平台;畜牧教学试验基地、延安养猪试验示范基地、陇县奶山羊试验示范基地以及金昌(延安)肉羊试验示范基地等7个校内外教学科研试验基地、26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为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提供良好科研和实践平台,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了保障。
图片:彭子嘉 相里祉祺
刘益溦 许嘉明 杨振
1922年7月16日-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大会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区分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通过第一个党章,并通过决议案,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大会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陈独秀为委员长。
来 源:招生办
网络编辑:白 皓
责任编审:王 婷
终 审:徐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