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传承
深秋时节,走在乡村小路上,放眼望去,田间地头,门前屋后,尽是红黄相交的柿树,颗颗柿子圆润盈实,特色产业红红火火,成为秋季一道靓丽景色。
你可知道,在这喜人丰收的背后,有一群与时间赛跑的人,几十年如一日普查、收集、保存着农业的“芯片”,守护着我国的柿种质资源,他们就是国家柿种质资源圃里“拾起遗落乡间故‘柿’”的人。
王仁梓(中)、杨勇(前)、关长飞在国家柿种质资源圃
查看柿子树叶片、果实生长情况
采访间,师徒三人谈笑风生
王仁梓、杨勇、关长飞,三人年龄跨度从耄耋到而立,手里这根保护国家柿种质资源的“接力棒”,三代人传了61年。
02优青杜佩瑶:勤奋向未来
今年9月1日,一条新闻冲上了学校新闻网的热搜——《我校获批1项国家杰青和2项优青项目》。新闻所提的两个优青中,其中一个就是我校化学与药学院的杜佩瑶教授。
杜佩瑶2012年至2018年在南开大学硕博连读攻读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其间在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联合培养一年半,博士毕业后在天津大学工作三年,去年10月入职我校,是学校奏响新时代人才强校奋进曲后首批引进的杰出青年人才之一。
工作中的杜佩瑶
“上学期间,我就立志做科研。”杜佩瑶说,清晰而坚定的目标是自己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杜佩瑶一直从事化学测量学研究。入职我校之前,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及校内科研项目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先进能源材料》《德国应用化学》《分析化学》等本领域主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受到高度认可和广泛引用,并被知名学术媒体 X-MOL、能源学人、纳米人等多次报道。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杜佩瑶说,一篇篇科研论文的背后是长期的汗水挥洒,“我每天都有一个计划表,何时做什么已经规划好了。在非工作日工作,凌晨休息都是常态。”
杜佩瑶做科研不仅勤在争分夺秒抢时间上,还勤在与同行专家的交流学习上,读研至今她已参加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先进材料与技术研讨会、环境与健康分析化学前沿会议等大型学术会议超过15场。虽然经常舟车劳顿,但她坚定地认为:“和领域内专家教授探讨学术课题,能够帮助我快速成长。”
杜佩瑶教授在指导研究生
入职我校后,杜佩瑶专门选购了一幅字挂在办公室以自勉,上面写着四个字——天道酬勤。她解释说,“科学研究没有容易二字,为了取得成果,至少应付出十二分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学研究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个要求给我的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杜佩瑶表示。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成功没有捷径可言。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攻坚克难,方能赢得未来。”在9月19日吴普特校长主持召开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座谈会上,杜佩瑶如是说。
END
作者:张鹏飞 靳 军
网络编辑:文 净
责任编审:王 婷
终 审:徐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