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投票开启!2022年度十大新闻事件、十大新闻人物!

新媒体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3-06-03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年。在这一年里,全校师生团结奋进,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鼓舞的成绩。校党委宣传部策划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年度十大新闻事件、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从回眸新闻事件中感受学校改革发展成就。共有15条候选新闻、15名候选人物进入网络投票环节,诚挚邀请全体师生员工、广大校友、社会各界宾朋共同回望2022,选出您心目中的十大新闻!


评选细则:
1.投票时间:2023年2月13日-19日;
2.投票范围为公布的 15 个候选事件(人);
3.公众投票每人每天限投一次,候选人最多不能超过10人,否则视为无效票(投票总数应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10);
4.严禁采用任何技术手段投票刷票;
5.投票网址:https://top10news.nwafu.edu.cn/vote/news











2022十大新闻事件(候选,按新闻发生时间排序)


01学校获批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首批50个现代产业学院名单,我校申报的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名列其中,是陕西省本次唯一入选的现代产业学院。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立足宁夏,面向全国,以服务中国葡萄酒产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聚焦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产业情结和良好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葡萄酒人才。产业学院依托我校葡萄酒学院的优质师资,联合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西鸽酒庄、阳光田宇酒庄等单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共同组建“高校+政府+葡萄酒企业”的教育平台,实现学校、政府、企业的良性互动,达到教育与产业、人才与市场、学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点击图片跳转至新闻)




 

02学校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月9日,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评选结果,我校植物保护学院以康振生院士为负责人的“植物病虫害治理教师团队”入选,这是我校第二个获此荣誉的教师团队。康振生院士放弃了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以教书育人、爱国敬业的家国情怀,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带领团队全体教师扎根西部,弘扬“西农精神”,凝练形成了“师承相续、相互协作、艰苦奋斗、潜心钻研”富有植保元素的“东南窑文化”,不断增强职业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将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融入到服务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中。



(点击图片跳转至新闻)





03学校启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一流”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三部委推进会精神,确保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落地落实,4月28日,学校在国际交流中心召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与“十四五”规划实施推进会。会议围绕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和“十四五”规划,从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主要建设内容和推进落实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和工作部署,向五大学科群——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与绿色生产、畜禽生物学与健康养殖、农业高效用水与区域水安全、国土治理与生态修复、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首席科学家康振生院士、张涌院士、蔡焕杰教授、上官周平研究员、高锦明教授颁发聘书,分别同他们以及植物保护、畜牧学两个一流学科主建学院院长胡小平、姜雨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赵延安签订目标任务书。



(点击图片跳转至新闻)




04四连“好”开启定点帮扶工作新篇章

 

  5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通报了2021年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我校获最高等次“好”的评价,这也是我校连续第四年获此殊荣。2021年,学校牢牢把握“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转移的历史机遇,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全力推动合阳乡村振兴,取得良好成效——《发挥学科优势 助推合阳县产业振兴》在国家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简报》刊发,《奏响产业兴旺“三部曲” 助力定点帮扶县乡村振兴》在《教育部简报》刊发,学校获2021年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单项考核“优秀”,与合阳县的共建工作获综合考评“优秀”,国内外主流媒体先后报道我校定点帮扶工作200余次。



(点击图片跳转至新闻)





05新增13个!4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6月,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我校社会学等9个专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能源与动力工程等4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我校3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5个专业升级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累计有44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在全校59个具有一流专业申报资格的专业中(不含新专业和暂停招生专业),一流专业数占比达到了75%!



(点击图片跳转至新闻)





06我校发现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真凶”

 

  7月14日,国际顶级期刊Cell(《细胞》)在线刊发我校植物免疫团队历经18年的研究成果——发现了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真凶”——感病基因,并通过敲除感病基因,使得小麦不易遭受条锈菌的侵染,开辟了抗病小麦育种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我校博士后王宁、汤春蕾副研究员和博士生樊昕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晓杰教授、康振生院士为通讯作者。该项成果的重大意义在于小麦感病基因鉴定与利用方面的原创性重大成果,是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提升种业原始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性突破。



(点击图片跳转至新闻)





07我校又有6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7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经全国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小麦品种审定会议初审、复审,由我校吉万全教授团队选育的西农172、闵东红教授团队选育的西农598和西农625、谢惠民教授团队选育的西农198、陈新宏教授团队选育的西农920、王长发副教授团队选育的西农863等6个品种通过审定。



(点击图片跳转至新闻)





08我校第四次党代会召开

 

  7月27日至29日,我校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校党委书记李兴旺代表中国共产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三届委员会作报告,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吴普特主持开幕式。大会主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勇担强农兴农时代使命,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踔厉奋发、勇毅前进、改革创新、追赶超越,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点击图片跳转至新闻)





09首届教师节表彰大会  39个集体和154名教师受表彰

 

  9月12日,学校在南校区绣山活动中心隆重举行首届教师节表彰大会,集中表彰2022年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典型,39个国家级、省级、校级先进集体和154名优秀教师受到表彰。2022年,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校全体教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涌现出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陕西省师德建设示范团队、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教育世家以及学校金牌教师、师德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点击图片跳转至新闻)





10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校党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明确由校领导带头“一人包一省”、划分学院(所)组建专项行动工作队伍对接联系,组建出一批高效合理的工作队伍,压实学校、学院、导师(辅导员、班主任)、部门、学生“五方”责任,充分挖掘调动教师、校友、企业等多方资源,齐心协力下好促就业工作一盘棋。9月,持续5个月的“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工作圆满完成既定任务,校领导“一人包一省”带队先后开展访企拓岗50余次,走访企业179家,建立就业实习基地110个,开拓新增岗位数1051个,与伊犁、汉中、郑州、绥化、石家庄、承德等14个地市(区、县)签订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协议,走访看望校友200余人。同时充分发挥专项行动带动效应,有效拓展供需对接渠道,拓宽了学校就业育人、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培养的合作渠道,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点击图片跳转至新闻)





11我校发现植物硝酸盐信号“开关”

 

  9月23日,我校生命学院刘坤祥教授领衔的植物氮素营养团队的研究成果《NLP7转录因子是植物的一个硝酸盐受体》在《科学》在线发表,其重大意义在于阐明了光合自养植物通过感受硝态氮进而激活植物信号转导网络和生长反应的调节机制。这一发现将为提高作物的氮利用效率,减少化肥使用和能源消耗,减轻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进而为支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启迪。


(点击图片跳转至新闻)






12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我校迅速掀起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校中心工作迈上新台阶的新气象。学校成立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组织集体备课会,党员校领导、党员处级干部、党支部书记等深入基层党团组织开展宣讲200余场,形成了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统筹组织、各单位深度参与、覆盖全体师生员工的“大宣讲”格局,实现二十大精神宣讲全覆盖。组织召开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组团专程赴延安调研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用实干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点击图片跳转至新闻)





13李仪祉塑像落成

 

  11月9日,李仪祉先生塑像在他诞辰140周年之际于我校落成。李仪祉是中国近现代水利先驱、我校水建学院创始人。1934年6月,他创办的陕西水利专科班归并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作为水利组主任,他亲自起草了《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水利组规划》,主讲“农田水利学”和“制图学”等课程,先后引进陈士骅、李赋都、余家洵、沙玉清等一批留学归国专家来校任教,为我校水利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培养了以王光远、李佩成、康绍忠、张建民、徐世烺5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卓越水利人才,为推动我国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水利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点击图片跳转至新闻)






14“1830计划”收官  “6614计划”启航

 

  12月8日,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2 年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在我校国际交流中心召开,总结“1830”计划,解读《一流本科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报告》和《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2018年底,学校围绕一流本科教育目标,确定了8个行动计划30项具体改革任务,即“1830计划”。今年是“1830计划”收官之年,学校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持续聚焦国家需求、科技前沿、专业内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源源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月3日,学校印发了《一流本科教育攻坚计划(2023-2025)》,明确提出高质量实施“六聚力、六推进”14项攻坚任务,即“6614计划”。按照计划,力争经过3年努力,学校将建成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建成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标杆。



(点击图片跳转至新闻)





15首届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大学校长论坛暨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举办

 

  12月12日,首届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大学校长论坛暨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我校举办。论坛主题为“上合组织农业教育科技合作:机遇与挑战”,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的17所农业高校及科研机构领导围绕创新未来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区域农业科技协调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简称上合农业基地)落户杨凌三年以来,我校积极为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大学共同发展搭建对话、交流和合作的平台,目前已完成了组建上合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筹建上合国际联合实验室、加入上合组织大学并牵头建设现代农业方向等重点任务,在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建有8个农业科技示范园,还牵头成立了上合组织成员国涉农高校联盟。明年学校将举办上合组织国家大学生农业创新创业大赛、上合现代农业系列工作坊等活动。



(点击图片跳转至新闻)







2022十大新闻人物(侯选,按新闻发生时间排序)



01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王健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三届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评选结果,我校资环学院王健教授名列榜上。王健教授1994年参加工作,主要从事“水文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土壤侵蚀原理”等本科课程教学工作。主编的《土壤侵蚀原理》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主持完成的“土壤侵蚀原理”课程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教学成果遴选中获得B级奖项,“土壤侵蚀分类虚拟仿真实训”获国家级一流虚拟仿真课程。




02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吉万全

  4月29日,陕西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我校农学院吉万全教授获评陕西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吉万全教授长期从事小麦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先后育成以“西农511”为代表的发展潜力良好的小麦新品种13个,其中国审6个、省审7个。在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推广4000多万亩,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带领的团队和党支部分别于2018年被评为“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202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




03中国葡萄酒酵母开发者:刘延琳



  5月23日,刘延琳教授主持的“中国本土葡萄酒酵母种质资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成果通过鉴定,实现了中国葡萄酒酵母“从0到1”的突破。2000年,刘延琳将研究目标锁定葡萄酒酵母,开发出系列本土酵母优良菌种近30株,最终研发出CEC01和CECA两个本土优良葡萄酒酵母菌种,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应用,并出口至欧洲传统葡萄酒生产国,填补了我国葡萄酒酵母生产的空白。目前,该成果已推广应用到我国所有葡萄栽培区,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应用,可替代30%的进口酵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04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柴岩、蔡宇良

  5月25日,“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公布,我校农学院柴岩教授和园艺学院蔡宇良教授入选。



  柴岩教授长期从事糜子、荞麦、食用豆类等小杂粮研究和教学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和参编《中国小杂粮》《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糜子》《中国荞麦》《作物栽培学》(北方本)等专著和论文集,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2007年被榆林市聘为小杂粮技术顾问,围绕榆林糜子、荞麦、豆类等小杂粮产业开展研究推广和开发利用工作,为榆林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和小杂粮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蔡宇良教授主要从事果树资源引进、品种选育与栽培试验、果树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陕西省及学校科研项目30项,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选育审定樱桃新品种9个,出版专著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他常年扎根基层,为政府献言建策,为种植户普及樱桃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创造甜蜜生活的人”,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科技推广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05著名慈善家:曹德旺



  6月3日,正值端午佳节,著名慈善家,福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一行来校调研,参观了我校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服务国家战略展,感谢学校对助学金项目的高度重视和精准实施,认为真正“把钱用到了刀刃上”,肯定了学校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和作出的贡献,希望继续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事业发展。这是曹德旺先生2007年之后第二次来校调研。2007年以来,曹德旺先生及其创办的河仁慈善基金会累计资助我校2550万元,先后在我校设立“曹德旺助学金”“曹德旺励志助学金”,惠及1800多户贫困家庭、5175人次贫困学子。




06赵洪璋讲席教授:许为钢



  7月27日,在国际交流中心104会议室,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科院许为钢研究员从校长吴普特手中接过聘书,成为我校首位“赵洪璋讲席教授”。许为钢院士深情回顾了在母校十四年求学、工作的点滴,表示将秉承“诚朴勇毅”校训,珍惜“赵洪璋讲席教授”这个称号,践行科学家精神,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07不懈奋斗70年的院士:山仑



  7月31日,我校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从研70周年座谈会举行。山仑院士1954年大学毕业服从国家分配来到杨凌,坚守黄土高原70年不懈奋斗,为我国旱地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与会师生通过观看短片《山仑:70年守护黄土高原》,一起回顾和学习了山仑院士执教从研70年取得的主要业绩,了解和体会他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根植黄土高原,将毕生奉献给我国旱地农业的奋斗历程和奉献精神。山仑院士鼓励年轻一代将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工作紧密结合,生产问题和科学问题结合,实践与理论结合,走出属于自己的科研道路。




08为南南合作做贡献的教师:梁运娟



  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向学校来函,感谢我校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师梁运娟博士为南南合作所做的工作,感谢学校对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人才支持,期待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梁运娟2021年10月7日至2022年8月31日担任南南合作顾问,主要负责涉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多区域12个国别试点项目。期间她具体沟通落实了亚美尼亚光伏太阳能项目、几内亚稻米价值链项目、萨尔瓦多农产品电商等10余个项目。此外,她助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与我校非洲研究中心有关非洲问题的研究和合作,其中,亚美尼亚、布隆迪、埃塞尔比亚、赞比亚等多国从我校精准扶贫等相关工作经验中获益良多。




09破解奶牛良种繁育“卡脖子”难题的专家:靳亚平

 

  10月28日,我校收到灵武市人民政府发来的感谢信,高度赞扬我校奶牛种业创新团队师生扎根西部,有效破解了奶牛良种繁育“卡脖子”难题,为良种奶牛装上了“中国芯”。2021年10月,动物医学院与宁夏兴源达农牧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开展奶牛快速繁育技术研发与应用,助力宁夏从黄金奶源带上“挤”黄金。动物医学院靳亚平教授领衔的奶牛种业创新团队研究的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OPU-IVP)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首批411头体外胚胎生产移植良种奶牛在宁夏灵武奶牛健康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出生36头。此次体外胚胎生产的奶牛预计年单产奶量平均提高4吨左右,使用寿命4胎以上,将全面提升奶牛寿命、产奶量和牛奶质量。




10钱宁泥沙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郑粉莉


  10月29日,第十五届钱宁泥沙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出炉,我校水保所郑粉莉研究员成为全国三名获奖人之一。30余年来,郑粉莉研究员一直奋战在侵蚀泥沙工作第一线,在土壤侵蚀过程机理与预报模型、气候变化影响评估、黑土复合土壤侵蚀驱动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340 余篇,出版专著 9 部。荣获省部级一等奖 2 项、全国学会科技奖 4 项,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以及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11励志博士:郭玥微

 

  11月3日,2022届土壤学博士毕业生郭玥微就职山西农业大学期刊中心的消息让关心她的师生由衷的高兴。郭玥微先天性极重度耳聋、听力一级残疾,2011年考入我校资环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习,在学校各方面关心指导下,通过自身勤奋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习,入职山西农业大学,主要从事收审和编校、英文网站建设和申请国际期刊数据库收录等工作。她表示,“没有母校,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定会倍加珍惜岗位,快乐自信地工作,用实际行动鼓舞更多人积极生活,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12陕西省道德模范:黄丽丽

 

  11月4日,陕西省第七届道德模范评选揭晓,我校植保学院二级教授黄丽丽获评陕西省第七届敬业奉献类道德模范。40年来,黄丽丽致力于植物保护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果树重大病害防控理论研究和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大主推技术、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十大现代农业领域技术榜单,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同心追赶超越,助力脱贫攻坚”主题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13从研80周年的百岁寿星:熊运章



  11月30日,我国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奠基人、水建学院熊运章教授迎来了自己的百岁华诞。这位不满15岁就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84年的老专家满怀深情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一直跟着党走,一有困难就找党组织,这就是我的一生。”1923年11月,熊运章出生于陕西三原,1938年还在上初二的他在三原县城附近的安吴堡参加中国共产党举办的“西北青年训练班”,1942年考入西北农学院。随后留校任教,先后兼任校办秘书、水利系主任、代理教务长、西北农学院副院长,这种“双肩挑”的状态一直持续了50余年,直到2004年卸任学校咨询委员会委员,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4宋庆龄幼儿教育荣誉奖提名奖获得者:王绯

 

  近日,宋庆龄幼儿教育奖颁发,全国19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入选第十四届宋庆龄幼儿教育荣誉奖提名奖。我校幼教中心主任王绯名列其中,是陕西省唯一入选者。王绯扎根幼教20余载,充分利用杨凌农耕文化资源,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建构农耕课程,多次带领骨干团队开展送教下乡和结对帮扶活动,在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发挥了重要力量。先后培养了7名省级教学能手,幼儿园被列为陕西省首批“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示范学校”。




15援藏抗“疫”50天的“战士”:陈宁、李文婷


 

  今年8月初,新冠病毒疫情在极短的时间内席卷了西藏这片净土。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校对口援建学校,学校于21日捐赠首批防控物资并选派校内防控经验丰富的医政科主任陈宁和护士李文婷赴藏支援。她们在高原奋战50天,织密织牢了疫情“防控网”。目前回到杨凌的她们,仍然和藏职院的防疫人员保持联系,以便及时获知学校的疫情情况。“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50天虽然很短,但值得我们铭记一生。” 



 封面图源:李光哲

相关阅读
收藏!2023上半年就业时间表!即日起可进校举办招聘会!
引领新风尚!展播第一弹!
开学快乐!春季学期来啦!

党委宣传部 新媒体中心
网络编辑:赵艺远责任编审:王 婷终  审:徐 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