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地的丰收!春日里忙碌的西农人
"便起高亭临北渚,欲乘长日劝春耕。"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业讲究时令气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概以时令为转移。
春耕,即春季播种之前耕耘土地。立春过后,春耕即将开始,而我校师生也在这美好春光里用自己的力量在祖国大地绘下美好诗篇。
央视【中国三农报道】陕西乾县:教授下田头 为果树“问诊把脉”
2023年2月24日,央视【中国三农报道】播报了我校黄丽丽教授去陕西乾县田家坳村的苹果园为果树“问诊把脉”,为果农讲解果树腐烂防治的关键技术。
黄丽丽对果农分析道:靠刮治腐烂病是永远治不住的,最后只能砍树,树出现这种情况是夏防冬病没有做好。苹果是乾县的支柱产业,但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常常导致果树病死、苹果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对于这一情况黄丽丽团队提出了:早预警、重抗性、阻侵入、控残体的新策略。
原文链接:https://news.nwsuaf.edu.cn/xnxw/81524b4612ff493ba2d092a5768d4411.htm
“我们的论文就在果园里”
黄丽丽教授团队把教学、科研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一方面坚持教书育人,坚持围绕产业问题在科研过程中育人,另一方面坚持科技服务和科技惠农,用科研成果指导生产实际,在科技扶贫和科技助农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团队里不论是黄丽丽教授还是成员们,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行走在全国各地果园里,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果农的电话和微信群,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果园里。
原文链接:https://news.nwsuaf.edu.cn/xnxw/8992caa68b8945c4ad2bba5e1e0cfa3a.htm
为了大地的丰收,一个都不能少……
“吉老师说开春以后小麦一天一个样,一定要及时记录试验小麦的长势。”2月24日,农学院博士生王浩和硕士生宋思远一大早就跟着吉万全老师来到鄠邑区国家新品种试验站,一个拿着《水地小麦区域试验记载表》一个认真记,一个拿着相机专心拍,脚上沾满泥土浑然不觉。
“同样的材料在不同地域长势有差异,必须认真收集数据,做好全程记录。”叶色、叶形、冬季抗寒性、春季拔节……团队成员赵继新副研究员拿着记录表,在一片片试验品系前认真地做着记录。赵继新介绍,要成为好的品种必须要经过5年的试种:2年比较试验,2年区域试验,1年生产试验,同时还要有至少10个试验点的生产数据,才能筛选出好的一类苗。
为了大地的丰收,一个品系的记录都不能少,校地企也一个都不能少……
原文链接:https://news.nwsuaf.edu.cn/xnxw/5349d50f60ae46908cf5b530abeedd7e.htm
夏粮丰收背后的“种子力量”
2023年2月14日,《陕西日报》07版发表文章《夏粮丰收背后的“种子力量”》,讲述了我校农学院研究员何一哲对彩色小麦的繁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研究员何一哲介绍说:“好春季田间管理是促进苗情转化的关键。近几天,气温回升后小麦旺长,遇上‘倒春寒’易受冻害。近期,小麦生长将进入需水需肥阶段,要根据苗情、墒情分类开展田间管理,为夏粮丰收积蓄力量。”彩色小麦育种材料顺利经过了低温和干旱的“考验”。“等到麦穗结出后,籽粒呈现黑、紫、蓝、绿等颜色。彩色小麦是发展功能农业的新选择。”
原文链接:https://news.nwsuaf.edu.cn/mtwx/1edeba1992a048e6ae7db402f787b2af.htm
【陕西日报】农科城的“超级大课堂”
2023年3月8日,《陕西日报》11版发表文章《农科城的“超级大课堂”》,讲述我校师生与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高校和基地交流学习,为一百多个国家培训两万余名人才,让杨凌Group走向世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通过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乌兹别克斯坦的农民学到了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此次,团队计划采集不同品种的葡萄种苗进行检验,为下一步从杨凌示范区引进葡萄种苗打好基础。”乌兹别克斯坦植物检疫总局首席专家胡佳耶娃·谢瓦拉霍恩·曼苏尔柯兹介绍。
杨凌示范区持续高水平推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以农业科技现代化引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依托杨凌示范区科教人才资源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国际培训,形成以上合组织国家为主体、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主、广泛辐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培训局面。
原文链接:https://news.nwsuaf.edu.cn/xnxw/089c367768444375b10a87573b50a2d0.htm
“科技之春” 我校专家在行动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目前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时刻,在三秦大地的麦田里、种植大棚里、农业示范园里和合作社里,处处都有我校农业专家服务站的专家教授忙碌的身影。
我校专家分别为葡萄生产、养殖、果树管理、蔬菜栽培、糜子育种等方方面面产业奔赴指导工作,忙碌的专家们还有王跃进、魏安智、李建明、张宗勤、蔡宇良、宋宇轩、翟丙年、何佳林……他们风里来、雨里去,有的在果园里指导果农修剪果树,有的在大田指导农民施肥、灌溉,还有的在为当地政府培训生产技术能手……正在葡萄架下忙碌的王跃进教授说:“自从40多年前选择了与泥土作伴,我便习惯了早出晚归的辛勤与忙碌,虽然皮肤晒黑了,但能为‘三农’做出一点贡献,这辈子也很值了。”
原文链接:https://news.nwafu.edu.cn/xnxw/4c61242cdb3d4c558fbdb4e552ec9f9d.htm
春耕进行时 研究生在行动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在春华之时,研究生从实验室的苦心钻研,走到田间地头搞好春耕播种,将奋斗战线从实验室拉到祖国大地上,从田中一叶窥得国民经济主战场,从实验一沙观得科研主阵地,“耕读”不辍,成长不停。
通过扎扎实实的实践来增长才干、练好本领,为秋天的丰收奠定基础,广大研究生以实际行动切实履行好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人类健康、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四大学科使命要求,把科技创新成果和专业实践成效体现在祖国大地上。
原文链接:https://news.nwsuaf.edu.cn/xnxw/6cb97c189b95465c9c29378eb4f21faf.htm
新一批57名研究生助力团成员再启程
我校57名研究生助力团成员通过多层次、多领域的岗前培训,接续奔赴合阳县、镇巴县、西安市和城固县,为我校助力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我校聚焦县域“三农”发展实际需求,继续选派研究生助力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引导组织科技、人才资源向县域聚集,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县域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研究生助力团依托学校资源与平台优势,充分发挥各自专业所长,加强校地合作的良性互动,切实把高校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地方乡村振兴的实际效能,以产学研融合发展的累累硕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落到实处。
原文链接:https://news.nwsuaf.edu.cn/xnxw/3af761b89ceb42fe819868a7a704cbdf.htm
春华秋实,“耕”意味着付出,也孕育着希望和收获。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愿风调雨顺,盼丰收中国!
图源:谷嘉豪
来源:新闻网
伴着春光,来读书吧!(内含惊喜抽奖)
跨越2600多公里,坚守28年,“八百里秦川”和“雪域沃土”的深情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