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0年坚守,从毛头小伙到学科带头人!他是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

新媒体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4-02-03





二十世纪80年代,

一位年轻人告别生他养他的燕赵大地,

只身来到位于陕西关中腹地的杨陵小镇,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担任教师。


40年弹指一挥间,他始终坚守三尺讲台

凭心教书育人以身担当责任

身影遍布田间、课堂、实验室、工程工地……







蔡焕杰教授荣获2023年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他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书记、主任,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院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高效用水与区域水安全“双一流”学科群首席科学家蔡焕杰。

  蔡焕杰曾在美国加州大学-Davis、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进行合作研究。曾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第七届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曾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获评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水利教育优秀教师、宝钢教师奖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9月8日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教育直通车》栏目专访蔡焕杰教授

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教育直通车》栏目专访蔡焕杰教授



初心

 三尺小讲台就是人生大舞台

1983年,20岁出头的蔡焕杰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毕业时,他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离开北京只身到西北农业大学水利系从教,开启了教书育人的一生。“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自己的选择,依然无怨无悔。”蔡焕杰表示。

万事开头难,立志到西北、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蔡焕杰,需要从站稳讲台开始。“刚参加工作那会,我们是不允许上讲台的,必须首先要接受一整套严格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先做好学生,才能做好老师。”从参加工作到正式站上讲台,蔡焕杰经历了4到5年的时间。其他老师上课,蔡焕杰就提着小黑板、挂图,跟着老师听课。老师带学生做实验,他也跟着帮忙。此外,他还要为学生批改作业。“上课前,我要在小黑板上把老师讲课所需要的工程图、示例图等画好、画整齐,供老师上课用。”上课的时候,蔡焕杰依旧不敢松懈,也像学生一样认真听课、做笔记,加强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学习不同老师的授课方法与技巧。

经过长期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后,才有资格试讲。大到授课大纲,小到板书、站姿、语气、手势,都要认真对待。试讲通过后,才能单独带课。“现在回想起来,没有那时候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就不可能有现在三尺讲台上的驾轻就熟。”蔡焕杰由衷感叹道。




  从教以来,蔡焕杰先后担任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学校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院长、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旱区农业高效用水与区域水安全“双一流”学科群首席科学家,而且还担任许多学术职务。无论身份、角色如何转换,蔡焕杰始终没离开过三尺讲台,并坚持为本科生上课。任何时候,只要与教学工作发生冲突,他一定会把其他手头事先放一边,优先保证教学。课表一经排定,就不轻易调课,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秩序。

  由于工作需要,蔡焕杰常常到国内外水利工程施工现场考察。每到一处,蔡焕杰总是专门找有问题的地方拍照,收集第一手的教学实例,以至于现场人员都误认为他是专门来“挑毛病”的。蔡焕杰说:“这样的教学实例太难得了,我必须原汁原味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上。”。




  “灌溉与排水工程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仅仅照本宣科,很难把概念和问题讲清、讲透。怎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一个个枯燥的概念讲清楚,成了蔡焕杰经常思考的问题。“调亏灌溉”“非充分灌溉”是“灌溉与排水工程学”课上两个非常重要却又常常容易混淆的概念。为了把概念讲清楚,他可谓费尽心思,最后终于用两个形象的比喻让问题迎刃而解。“我把‘调亏灌溉’比喻成‘富人家的小孩’,平时要穷养,等真正需要钱时把钱给够;把‘非充分灌溉’比喻成‘穷人家的孩子’,钱不够花,所以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使效益最大化。这样同学们就一下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了”。

  在灌溉渠道的规划设计教学中,蔡焕杰从甘肃引大灌区的渠道冻胀破坏问题出发,针对我国西北寒冷地区的特点加强了渠道抗冻胀的有关内容;以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为例,把跨流域调水问题的国内外相关争论和不同观点介绍给同学们。此外,蔡焕杰还注意把国际上的实例引入课程教学,如把日本的排水工程、韩国的围海造田工程、美国西部大平原的喷灌工程等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同学们展示。

  蔡焕杰十分重视科研反哺教学。在给本科生上课时,他会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国内外学术前沿动态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跟踪科技发展的能力,加深大家对专业课的认识和理解。如在作物灌溉制度部分课程讲授时,他会向同学们讲解作物非充分灌溉的一些新的进展,补充水稻非充分灌溉的相关内容和作物水分亏缺判别新技术等;在讲授灌溉技术部分时,增加一些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内容和技术发展趋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本科生熊曼玲表示,蔡老师讲课形象、生动,知识点讲解透彻、通俗易懂,同学们都很享受上课带来的乐趣。





爱心

 始终把学生装在心里

40年的教书生涯,蔡焕杰桃李满天下。在同学们的心里,蔡焕杰是个有大爱的老师,无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认识的、不认识的,他都能平等相待,关怀备至。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蔡焕杰依然坚持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和大学生科创项目。只要学生做科创有要求,他都会尽量满足,而且给予尽可能详细的指导。得益于他的悉心指导,许多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发表了论文和申请了专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2018级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生李府阳等学生大二时想做科创项目,蔡焕杰又是这方面的专家,忐忑之余,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蔡焕杰打电话,请他给以指导。没想到蔡焕杰很快就答应了,还主动邀请他们到办公室交流,很快帮助他们团队确定了研究题目,给予他们细心指导和帮助。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学生不能到校,蔡焕杰一直通过电话和邮件进行指导,让他们按时完成了科创项目,并获批“基于气象信息与土壤水分耦合的智能灌溉控制系统V1.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除指导的学生外,还经常有其他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向蔡焕杰请教问题,不管认识与否,蔡焕杰都会认真回复,并给予满意的解答。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丰智松曾多次通过邮件向蔡焕杰请教关于温室大棚内应用彭曼公式计算作物蒸发蒸腾量的问题,经多次邮件交流,得到了满意的解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1802班的徐芬芳同学,由于科创项目需要,查文献找不到关于宝鸡峡灌溉制度的数据,蔡焕杰多次回复学生邮件给予耐心解答,直到学生解决问题。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

从1996年开始独立指导研究生以来,蔡焕杰先后指导了100多位博、硕士研究生。他注重言传身教,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与他们平等相处,深受他们的爱戴。

毕业生姚付启回忆起在校期间和蔡焕杰接触的点点滴滴,至今历历在目。他说:“我从遥远的山东来到杨凌求学,非常荣幸的成为蔡老师的博士研究生。第一次见到蔡老师的时候,蔡老师就和我聊起了家常,对我的家庭了解的非常细致,知道我是一个农村孩子,家庭情况困难,蔡老师记在心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蔡老师尽他最大的努力帮助我,使我顺利完成了学业。在我做实验的过程中,蔡老师指导愈加详细,每一步如何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找出原因,蔡老师都和我一起解决。记得有一次我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我给蔡老师打了电话说明问题,蔡焕杰老师当时并不在杨凌,他连夜从外地驱车80多公里赶到试验地,当时看到蔡老师出现在我面前帮助我解决问题的时候,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人生得有多大的幸运才能遇到蔡老师这样的好老师。”




2019年以来,具有28年党龄的蔡焕杰先后担任农业水利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书记。他充分发挥曾长期担任学院领导职务和学校党委委员的经验优势,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引导青年教师和学生。他创新政治理学习模式,将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结合、与专业实践结合、与师生互动结合,夯实了师生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积极发挥党员教师“传帮带”作用,培养青年教师骨干,为学院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青年教师谷晓博说:“蔡老师是我入职以来的指导老师,十分关心像我一样的青年教师的成长,他气质儒雅、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深受师生尊敬和喜爱,是我们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他带领支部党员在科研、学习和生活中全方位关心学生,积极帮扶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涌现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捐赠的孙世坤同志、见义勇为代表吴淑芳同志、“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李援农和曹红霞同志等一批先进典型人物。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组织支部党员自愿向武汉慈善总会捐款累计15200元。

  蔡焕杰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坚持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培养毕业的研究生已经成为各单位业务骨干。培养的研究生中,有2篇毕业论文获评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有14人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1人扎根西部、服务基层,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研究生卢泽华,曾挂职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水务局副局长、会理县政府办副主任,获评会理县县直机关“五星级”党员、四川省水利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四川省农田水利局最美职工等称号。研究生李世瑶,2017年博士毕业选择回贵州农村老家,通过自己所学改变家乡传统落后的农业种植模式。蔡焕杰通过和他长聊,坚定支持他的选择。回到家乡后,李世瑶引进学校小麦良种“西农979”和当地玉米品种,研究的“夏玉米+冬小麦”的轮作模式在当地得到推广。他还成立专业合作社种植草莓、西瓜等经济作物,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20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2021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他本人荣获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23年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担当

 奋战在旱区农业科研主战场

蔡焕杰的课堂和实验室不光在三尺讲台,还在广阔的农村、广袤的土地,在我国旱区农业科研的主战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陕西乃至西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征程中。

蔡焕杰紧密结合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实际,针对当前节水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等30余项科研课题,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他系统研究了作物高效用水的生理机制,建立了基于作物生物学的水分高效利用调控途径,提出了主要作物农田节水-优产-减排的调控技术模式,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作物节水高效灌溉理论,并为提高农业水资源效率和水资源安全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撑,提出的小麦、玉米节水优产关键技术使灌水定额减少20%,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3kg/m3,在泾惠渠灌区推广应用12万亩,对灌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缓解水资源紧缺有重要推动作用。





蔡焕杰重视带领学生走进试验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陕北黄土高原苹果园等地的试验田条件是艰苦的,烈日烘烤着大地,但只要有时间,蔡焕杰就走进试验田,不顾曝晒的疼痛,观察作物长势,仔细记录。2022年夏季,陕西持续高温干旱,蔡焕杰冒着高温去试验田察看旱情进行指导,尽最大努力减轻高温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思考在高温干旱环境下减少农民损失的科研应对之策。

科研工作中,蔡焕杰高度重视团队建设,重视发挥每名团队成员的作用。在他看来,团队事业能不断发展壮大、开拓创新,主要得益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学科群团队培养出以国家杰青赵西宁、国家优青孙世坤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学术骨干,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登上三尺讲台的毛头小伙,

到如今桃李满天下的学科带头人


蔡焕杰始终不忘初心

坚持奔波在

农业水土工程领域教学研究的最前沿

西北旱区农业生产第一线

持之以恒地为节约一滴滴水

增收一粒粒粮而辛苦耕耘

努力以一名“四有”好老师的坚守与责任,

书写着农林高校教师“坚若磐石”的一生!






部分图源:相里祉祺  振 李光哲

相关阅读
明日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青春榜样!沉浸式体验毕业生冯静怡和盖明宇的西农生活……
青春榜样!沉浸式体验毕业生吴万里和张开惠的西农生活……
党委宣传部 新媒体中心
网络编辑:尹 珺责任编审:王 婷终  审:徐 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40年坚守,从毛头小伙到学科带头人!他是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