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级一流课程!守护在粮食安全第一线!

凤岗融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4-02-03


  探索一流课程,点燃知识激情!

  欢迎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级本科课程专栏。

  这里,知识如瑰宝,等待您挖掘。从自然到社会,一流课程将激发思维,展现教与学的无限精彩。让我们一起点燃学术探索的火花,畅游知识的海洋!



一门“公益性”的课程

《农业植物病理学》

“农”字的背后是民生之要

粮、棉、油、果、菜、茶……

作物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诊断,监控,研究,防治

是植保研究人员的使命



《农业植物病理学》守护着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致力于在农业生产中减少投入、减少污染、减少损失,秉持为农业服务,使全球受益的理念。


我校植物保护学院黄丽丽教授

主讲的《农业植物病理学》

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让我们一起跟随黄老师的脚步

感受这门课程的魅力~








“植保是抓虫子的专业吗?”

“是,但不完全是!”

  “植物保护学是主要研究如何保护植物健康的一门学科,关注植物健康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人类健康。”黄老师这样说道。影响植物状态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是因为真菌、细菌、病毒侵染,也可能是因为阳光、水分等非侵染因素导致的病害,或者是被牛羊等啃食、昆虫取食导致。因此植物保护研究者不仅需要研究昆虫,也需要研究其他导致植物患病的众多因素。


  我们生活中许多吃穿用品的安全质量都与植保息息相关,大家喝的每一杯咖啡,吃的每一碗饭、每一颗水果,穿的每件衣裳,大家都希望它们是安全的,吃起来、用起来能够放心。作为植物保护工作者,守护好植物健康,不仅要保证作物的质量与产量,同时也是在做维护人类的生命健康的工作。所以做好植保工作,可以减少人类的疾病发生,从而降低个人、家庭、社会的痛苦。


  “植物保护的意义和价值超出了从前大家对它的理解。” 植物保护不仅保护着粮食安全的原始端——植物生长环节,也要关注作物加工储藏时的安全。所有食用,药用,工业用作物的种植与储藏都离不开植物保护学科的应用。





  什么是农业植物病理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学的一个分支,一门研究农作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原理和方法的课程。此课程时长跨度一整学年,根据作物生长不同时节设计了相应的教学规划,尽可能使学生全面地学习到不同季节,不同农作物的易发病害。植物保护学科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而《农业植物病理学》这门课程在其中起到了“从理论走向实践,由了解走向深入”的关键作用,为学生打下了了扎实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基础。





  拓思维,长见识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不断更新的学科。黄老师一直在拓宽同学们的思维,让同学们不要拘泥于一本薄薄的课本上。如何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在于实践!于是黄老师同她的团队成员们一起促进建立了五个大学生专业化实践教学中心,各个基地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我们想让同学们长点见识,想让他们广泛涉猎一点,从而丰富自己的经验。”在课上,黄老师会生动地讲述她与她的团队曾经防治“苹果树腐烂病”及“猕猴桃溃疡病”这两个“果树癌症”的经历。

  不仅如此,她还结合着讲述当代科学难题来丰富课程内容。黄老师的团队还创建了植物病原真菌形态结构图片库、植物病害症状照片及视频库,并及时更新数据库,将科技前沿成果融入教学之中。课堂上,黄老师通过分析丰富多彩的实例,和对知识立体的剖析,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





  传知识,重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农业植物病理学》的灵魂在于实践,就如同骑自行车一般,知晓怎么骑的理论,与上手骑车是完全不同的,理论学习不可以代替掉实验学习。农业实践受植株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通过不同季节实验课的设计,让学生从不同阶段去介入了解,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所以实验课在融合功课教学里面,动手实践能力应该是绝对应该放在第一位!”黄老师说道。因此在课外增设了1.5周课程实习,着重培养学生编写病情调研报告,指导生产防治的能力。




虚实结合,身临其境


  《农业植物病理学》这一门学科要求学生了解众多病害的发生原理,如细菌、真菌、病毒、线虫等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它们的形态、生长过程、传播途径和其它生活史特征。但是由于很多实验项目受到季节、作物与病虫害种类、实验技术与成本、危险性病虫草的威胁等因素的限制,无法顺利开展实验教学。因此,黄老师团队共同促进在我校植物保护学院建立了首个“国家级植物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用现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为支撑,给学生提供一个便捷的渠道,将本不可能实现的实验变为可能。学生可借助此平台了解小麦条锈病、苹果树腐烂病、猕猴桃溃疡病等病虫害发生机制,通过虚拟模拟更直观的感受所学到的本来有些晦涩,难以想象的侵染过程。





双语教学,国际接轨


  学术在交流中逐步前行,当前国际上的通用语言是英语,因此做学术研究时英语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同学们虽然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但是没有时间讲,缺乏语音、语言环境,而《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授过程中使用了双语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得学生不但更加熟练使用日常交流英语,同时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以及用英文与人流畅地交流专业知识的能力。




  传播与下沉  


  黄老师一向主张要把《农业植物病理学》的知识传播出去,不仅是指在全国做大会报告,或向学生和学者传播,更是要下沉传播给真正用这个技术的种植户们和那些指导种植户改变思想的人。所以说给学生也要讲,给技术人员也要讲,更要讲给需要这项技术的农户们。为此,黄老师与她所带领的团队编写了一些果树病害防控小册子并且发放给果农们,希望自己的知识能够帮助到更多的果农,让植保知识传播到种植一线。



  今年猕猴桃丰收的时候,一位果农多次联系黄老师希望寄些自家种的猕猴桃到学校,以表达他对黄老师的真心感谢。一年前,这位果农看见自己的猕猴桃长势不好,叶子凋谢,内心很焦急。有人告诉他西农大的黄丽丽老师能治好他园子果树的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通过邮件联系到了黄老师。黄老师针对他给的照片和描述的症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指导他如何用药,如何管理果树,于是第二年90%的果树都呈现出很健康的状态。因此今年自家猕猴桃丰收之后立马便要寄一箱猕猴桃。黄老师说:“收到这些小小的果子的时候,比自己拿上个奖金,拿到个证书,我觉得更让人感动。让我感受到我这个职业是真的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黄老师还将《农业植物病理学》传播到了祖国边疆。一次机会,她来到了祖国边疆指导当地种植苹果,由于不通藏语,只得找村干部一句句翻译,将专业化的知识通俗易懂地讲给当地的藏族同胞,使得专业知识能够传播下沉到种植农户。黄老师亲自指导生产防治,使得当地苹果种植取得大丰收,边疆的战士因此也可以尝到香甜的苹果。“算是为民族团结做了点事,为祖国边防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了,我因此感到非常自豪。”谈及此事黄老师高兴地说道。



  育思想,大格局! 


  “育思想,拓思维,传知识”这是黄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黄老师说:“建设一流学科的目标是培养人才。”她想借《农业植物病理学》这一门课来引导学生和社会对植物保护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先从代课老师影响学生,学生毕业后走向各行各业再去影响社会上的各个群体,让植保知识走向老百姓,让植保知识更好地应用在实际中。


  《农业植物病理学》直接作用于农业最根本的地方,然而却不仅仅只是作用于农业,只是从农业切入,从而达到生产时减少投入,减少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全方位的服务于人类,呈现出这门学科的公益性。《农业植物病理学》致力于守护粮食安全的最原始端,构建远大的食物观健康观。做到真正的为农业服务,从而全球收益,构建人类大健康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图源:穆彦情 马彦琦文字来源:李昕 赵子玥 奚柳芸
相关阅读

西农“银杏x初雪”联名来啦!(文末含惊喜抽奖)

宝藏社团!弦歌不辍接千载,一腔一调唱传承!

今天,镜头对准我们!


党委宣传部 凤岗融媒体

网络编辑:金灿然

     夏嘉宇

责任编审:王 婷

终  审:徐 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家级一流课程!守护在粮食安全第一线!

凤岗融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