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茶奶奶”……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扶贫状元,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三秦楷模”,党的十三大、十四大代表,我校校友张淑珍同志,因病于2024年1月1日逝世,享年86周岁。
连日来,《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广泛关注,西农人的朋友圈持续刷屏,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沉痛悼念“茶奶奶”张淑珍。
惊闻噩耗,校党委书记黄思光、校长吴普特第一时间向张淑珍家属表示慰问,向张淑珍敬献花圈。受书记校长委托,校党委副书记闫祖书携校友会、林学院、园艺学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奔赴商南县,参加1月5日上午8时在商南县殡仪馆举行的送别仪式。闫祖书深情回顾了三见张淑珍校友的往事,认为她的一生生动体现了学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神,希望她的事迹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持续培养“一懂两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农林人才。
“作为商南人,从小听着张淑珍奶奶创造‘南茶北移’‘奇迹的故事长大,家里也一直喝‘茶奶奶‘的商南茶,去年6月张淑珍奶奶回母校作报告我们还一起合影。”林学院辅导员李彦甫回忆道。
2023年6月,张淑珍校友先进事迹报告在绣山活动中心举行,百余名师生现场聆听了她苦难中成长、西农毕业后献身商南一甲子创造“商南自古不产茶,如今茶青漫山坡”奇迹的人生历程。
报告会间隙,张淑珍谈道,西农求学过程中,老师言传身教对自己影响很大。“最敬爱的老师赵师抃教授,不单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做人。在陕北劳动锻炼时,他和我们一起同吃同劳动。让我明白,要想干成一件事,必须团结一致,所以我工作后对待农民很尊重。”
“学林的就是到山区去,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1961年,张淑珍从西北农学院林学系毕业,本可以留在省城西安的她却主动要求派往“祖国最需要的艰苦地区”。
汽车将她和行李卷扔在去商南县的中途商州市,扭屁股就跑了。她搭乘拖拉机,在大秦岭南坡崎岖不平的土石山路上颠簸了一天半,来到了山大沟深的商南县林业站。
作为林业工作者,张淑珍希望找到既有生态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树种,帮助山区人民脱贫致富。1962年春节,老红军梅光华看望她,讲述安康打游击时,农民种茶、卖茶的故事。张淑珍萌生了“南茶北移”的念想。商南历史上并不种茶,教科书上也明确指出我国北纬30°以上地区不能种植茶叶,而商南就在北纬30°以上。
在“南茶北移”艰苦卓绝的拼搏中,经历五次重大挫折的她求实创新、绝地奋起,将挫折转化为突破与发展。
第一次是历时五年,改移栽为直播的技术,突破茶苗移栽死亡,直播封育成功的“南茶北移”第一关;其次,是提出宜茶则茶,宜林则林,林茶相伴的新思维、新举措,不仅战胜了茶树新生苗出土一至两年后大面积死亡的第二关,还创造了林茶相伴无污染、无病虫害的中国西部最北端新兴优质茶区。第三,是研制名茶、培育名茶品牌,走出茶叶发展、农民致富的第三关。第四,是首创商南茶叶联营公司,走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公司加基地联农户的市场化道路。第五,在商南乃至商洛,她第一个创建茶楼,第一个组件茶艺表演队,把茶产业推向茶文化。
扎根商南的60多年,张淑珍让原本不产茶的商南县实现茶叶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也将我国茶树适生区由南向北推进了300多公里,改写了延续数千年的茶叶栽培历史。
六十多年来
张淑珍用青春和汗水
实现了从“一片叶”
到“十二亿”茶产业的转变
在北纬33°
创造了奇迹
张淑珍曾说:
“我最高兴的事情是茶农依山致富
依茶致富了,茶农致富了
就是给我的最高奖赏”
“要干成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政府的支持和群众的干劲。希望广大青年学子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报告会上,张淑珍校友的讲话铿锵有力,仍然在耳边回荡。
从“茶姑娘”到“茶奶奶”,张淑珍校友用六十年创造了北纬33°的奇迹。如今,斯人已逝,愿天堂没有病痛,一路走好!
作者:付文婷
部分来源:人民日报
网络编辑:张 茜
责任编审:王 婷
终 审:徐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