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秩风华!西农首任校长!“農專”青瓦镌刻着他的家国情怀……
巍巍西农,风雨沧桑
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正值9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
请和小西一起
跟随先贤的脚步
让西农记忆永不磨灭
让西农精神历久弥新
点击图片,查看答案
于右任(1879—1964),本名伯循,陕西三原人,清光绪举人,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历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审计院院长、监察院院长,参与创办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著有《右任诗存》《右任文存》等。
1927年到1930年
西北诸省连年大旱
其中以1929年最为惨重
陕甘赤地千里,饿殍载道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
在“建设西北”“开发西北”的呼声中
国民政府提出“兴学兴农”
1932年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
通过
《建设西北专门教育之初期计划案》
成立“筹备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
后更名为
“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
公推于右任、张继、戴传贤
为常务委员
并讨论了“筹委会章程、办事细则、
决定经费”等
1932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关于通过《建设西北专门教育之初期计划案》及成立筹备委员会的函复
1933年1月
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委会
开始采择校址
几经勘选
最终确定武功县西的张家岗为校址
1933年,于右任(前排右)在武功视察校址
1933年7月
于右任、张继、戴传贤电聘
王玉堂为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
筹备主任
10月5日,王玉堂正式受聘
开始购买土地
规划校园、修通道路等建设
当时在学校附近建窑烧砖
以于右任为学校所提“農專”
制作木范,做坯烧制
于右任题写校名的农砖
1934年3月
筹委会公推于右任为校长
于右任先后参与了
学校筹备委员会章程、
学校办学经费、筹备建设程序、
学校规程、学校组织架构等
重大事项的筹划与决策
1934年4月20日
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
在武功张家岗正式奠基成立
这是当时西北地区规格最高、
建校最早、规模最大的
现代高等农业学府
由此开启
中国西北高等农林教育的先河
此后虽然公务繁忙
但于右任多次亲临农专
视察、指导筹建工作
于右任强调实验、实践等
办学条件的重要性
他提出,西北农专的筹建
要优先成立各重要研究所
及聘定专家
并迅速开办农林场
学校成立后
于右任致力于推动
复兴农业、建设农村
专门设置农村事务处
开展农业科技推广
1936年7月10日
以“推进中国农业新方法、新技术,
复兴中国农业”
为宗旨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刊
《西北农林》创刊号出版
于右任题写刊名
于右任为校刊题写刊名
此外,于右任还大力支持水利专家、
曾任农专水利组主任的李仪祉教授
动工修建靖国军时期已规划的
泾惠渠水利工程
又力荐李仪祉出任
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
主持治黄规划工作
于右任一生致力于救国为民
也为家乡办了许多好事
1932年,他在祖籍陕西泾阳创办了
斗口村农事试验场
用于栽种苹果树、
培育开发棉花良种和名贵花卉
为避免下属对贫民土地巧取豪夺以扩充私产,1934年,于右任亲书办场宗旨并刻石镶壁,文曰:“余为改良农业,增加生产起见,因设斗口村农事试验场。所有田地,除祖遗外,皆用公平价钱购进。我去世后,本场不论有利无利,即行奉归公家。国有省有,临时定之,庶能发展为地方永远利益。以后于氏子孙愿归耕者,每家给以水地六亩,旱地十四亩。不自耕者勿与。”
于右任手书办场宗旨
新中国成立后
斗口村农事试验场收归国有
1999年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年更名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斗口试验站
一个以小麦、玉米种植试验等为主体
服务多个学科的综合性试验站
1962年
于右任发表著名爱国诗篇《望大陆》
深切表达了怀乡思国之情
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感情
至今仍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诗篇
为了缅怀于右任先生
2014年建校80周年之际
学校成立右任书院
于右任先生长孙于子桥担任首任院长
学校在三号楼前
敬塑了于右任先生纪念铜像
并在国内建成首个
于右任教育思想纪念馆
坐落在学校三号楼前的于右任铜像
来源:西农名家故事(上)
网络编辑:张加琳
责任编审:王 婷
终 审:徐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