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毫厘之失,千里之缪——《1980年代的爱情》观感

2015-09-15 风灵 风灵

古有“一字师”的说法,一字之别可妙笔生花、颠倒乾坤。一个字可成就一首诗、一篇文,名垂千古。而我今天才知道,一句话也可以毁掉一部电影。

作为野夫先生的资深粉丝,他的书当然是我的珍藏,包括一本读不懂的诗集,但是《1980年代的爱情》是个例外。散文也就罢了,小说和电影我不喜欢杯具,过程怎么虐无所谓,结局要圆满,哪怕是俗气的圆满,也终可以在沙漠里等待海洋。猜到这不会是个皆大欢喜的故事,一直犹豫着没买。后来听说被拍成了电影,听说野夫希望能在影院里听到抽泣声,又犹豫是不是要去看。我泪点向来不高,别人要是抽泣的话,我就要嚎啕大哭了。

但是……

影片的前半部分,忽略服化道的一些瑕疵,平淡中自有真情流露,尤其是对白,明显的野夫风格,字字珠玑,余韵绕梁。男女主之间的爱情,纯净无尘似清江之水,若有若无似山间流云。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世上最美的爱情,莫过于此。而女主的父亲,乡政府的伙夫,以及乡长所说“家庭背景复杂”等等,又无时无刻不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微妙背景。固然女主的坚拒,男主的退缩,多少有点牵强,但早春二月,本就乍暖还寒,未来虽有无限希望,亦有不测风云。最后男主在漫山遍野的新绿中乘车远去,是无可奈何却又似乎无法避免的命运。

到此,仿佛一场逝去的旧梦重温,拂去浮尘,当年那青葱岁月依旧鲜活,永不褪色。但下面的几句旁白几乎将这部电影毁了个彻底。大意是交代男主回城后,四处闯荡,干过多种营生,做生意发了财,又被人骗,最后坐了牢。潦倒落魄,一无所有。

野夫说过,这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男主的原型就是他本人。对野夫稍有了解的人也都知道,野夫的确曾经身陷囹囵,但绝对不是什么做生意坐了牢,而是只身赴难,“纵千万人吾往也”。那一段传奇,是野夫生命里的最低潮,也是最高潮。人生辉煌,莫过于此。

但现在却成了“做生意坐了牢”。做生意怎么会坐牢呢?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就算被人骗也是受害者,骗不到牢里去,难道是诈骗?行贿?质量事故?

整个故事轰然坍塌……

前半部的清纯美好充其量变成了一锅鸡汤。女主父亲、伙夫老田的故事顿时飘在了半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有前言无后语。1980年代成了个无意义的符号。甚至女主的眼光和选择也让人怀疑,她放飞男主,只是把一个吟诗弄文的才子放飞成了落魄街头的江湖混混。

后面就更加不堪了。男主最落魄的时候,女主赶来资助和安慰,却被男主抱上了床。如果照故事的本来面目,男主的命运正好与前半部父辈的际遇相呼应,女主的出现和言行,也完全符合逻辑。而这场床戏也自有其力量,甚至是一种身体的抗争,但电影里……男主酒后乱性,然后说“我没有资格……”这,这,这……自己要逃避也就罢了,还借口是被女主放逐,这人品……

最后女主死了,一点也不意外,男主可以借此永久逃避,不然如何收场?如何掩饰信誓旦旦的深情下的怯懦与自私?

最搞笑的是女主死后的那场至关重要的催泪大雨,男主在瓢泼雨中检视遗物。雨哗哗地下,男主的头发不湿、脸不湿,连手上捧的信纸都不湿。这样糊弄观众,怕是起不到催泪的效果。好歹借个洒水车好吗?

………………

改成这样,难怪不少年轻观众看得一头雾水,更不能明白怀念八十年代,其实是怀念那个理想主义尚存的年代,怀念那破碎的梦想。我知道,这怪不了偶像野夫,也怪不了导演,如果不如此自污,这部电影怕是根本无法上映。和电影中的男主一样,我们这个时代,完全没有资格去凭吊八十年代。这或许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隐喻……


(“风灵”公众号求关注,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谢谢支持原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