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与贸易平衡
(注:原文发表于2003年5月,翻译版本有删节。)
作者:Frank Shostak
翻译:赵容 风灵
大多数专家认为,美元剧烈贬值是美国进口的商品远超出口的商品的结果。但是,贸易状况真的是美元汇率下降背后的原因吗?市场经济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商品和服务的买方和卖方。作为卖方,他销售商品。作为买方,他购买商品。
换句话说,每个参与者都是进口商和出口商。例如,一位面包师生产了10块面包,自己吃了2块,现在他售出,即出口8块面包给一位鞋匠换一双鞋。面包师用8块面包获得的这双鞋就是他进口的商品。注意,他用他的出口来为进口付钱,也就是说,为一双鞋支付了8块面包。
引入货币并没有改变上述交易的本质,即人们以出口(商品)为手段来为进口付钱。生产者用所生产的商品换取货币,然后用货币去获得,也就是从其他的生产者处进口商品。
与商品价格一样,货币供求决定货币价格,也就是货币的购买力。对于给定的货币供应量,商品生产量的增加意味着生产者需要更多货币,因为现在有更多商品要换成货币。因此,货币的交换价值或购买力将增加。现在每一美元可买到更多的商品。对于给定的实际商品存货量,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的购买力将下降,因为现在每一美元对应的商品减少了。简而言之,任何时候的商品价格都是某种确定的货币供需状态的表现。
收支平衡的计算会改变我们的结论——“货币购买力由货币供求量决定”吗?如果收支平衡的状况会影响货币购买力,需要表明它能够改变货币的供求。收支平衡状况,即出口商品的货币价值与进口商品的货币价值之差,能改变货币供应量吗?
显然不能,因为货币供应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此外,贸易平衡不能决定既定的存货量。收支平衡状态仅仅显示一个人或一群人买卖既定商品的价值。
因此我们可得出结论:一个国家的收支平衡状况不影响该国的货币购买力。
现在,如果在美国给定的一篮子商品售价为1美元,在欧洲相同的商品售价2欧元,则美元与欧元之间的汇率为1美元兑2欧元。如果欧洲的货币供应增加,导致3欧元才可以买到相同的商品,美元与欧元之间汇率将为1美元兑3欧元。任何汇率偏离了货币购买力所决定的水平,将有动机产生矫正力量。
简单举个例子,如果在美国1千克土豆的价格是1美元,在欧洲是2欧元,根据购买力体系,则货币汇率应该是1美元兑2欧元。现在假设市场上的兑换率是1美元兑3欧元。换句话说,美元现在被高估了。那么,可以卖出土豆换得美元,然后将美元换成欧元,然后用欧元买土豆—就此完成了很明显的套汇获利。
例如,人们将卖出1千克土豆获取1美元,将1美元换为3欧元,然后将3欧元换为1.5千克土豆,获利0.5千克土豆。美元持有者为了从套汇中获利,将增加他们对欧元的需求。这将使欧元以美元计算变得更贵,这将反过来把汇率向1美元兑2欧元的方向推动。
如罗斯巴德所言:“任何两种货币间的汇率趋于购买力平价。对这一平价的任何偏离都将趋于自我消失,并再建平价汇率。
就一国收支平衡而言,国际收支状况不会引起各自的货币购买力变化,因此不会改变货币汇率。在一国内部,当面包师从鞋匠处进口鞋子时,是用他生产的面包支付。如果是美国面包师用他的产品和日本鞋匠交换,情况也没什么不同。注意到各自进口和出口的商品并未改变总体的商品存货。因此,对于给定的货币储存量,不会出现货币购买力的改变。
假设美元与日元的兑换率是1:1,也就是,1美元换1日元,它和美国与日本各自的购买力平价一致。现在进一步假设,美元在美国之外无中生有被造出来的。美国的进口商使用这种新货币购买日元。在此过程中,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变为2美元:1日元。美国人现在用日元购买日本商品。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状况进入逆差。
注意,在此我们是空手套白狼。美国人用没有产品支持的货币来换商品。日本人将很难用所收到的美元从美国获得真正的商品,因为这些美元没有产品支持。这将表现为美国的物价上涨。总之,凭借虚假美元,美国人转移了日本的真实储蓄。
因此,结果是美元购买力下降,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以及美国与日本的贸易逆差。
因此,贸易平衡状况不能影响货币汇率,它所反映的是中央银行滥发货币的程度。简言之,它反映了外国人的真实储蓄转移到放纵货币的国家的相关迹象。
自从美元成为最受欢迎的交易媒介后,美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就成了转移外国人真实储蓄的一种重要工具。这种转移能长久持续而毫无负面后果吗?
现在,如果是固定汇率体系,中央银行突然涌出大量货币,将导致放弃该国货币,并迫使央行中止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调节是平滑的,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危机才能显现出来。
而且,如果所有的中央银行协调他们的货币政策,如现在这样,危机将被掩盖很长时间。只有中央银行停止协调政策,并大量投放货币,接下来才会出现经济危机——这是因为某一中央银行印钞票的干劲比别国更大。尚需观察美国央行是否已经决定我行我素,比其他中央银行更快地投放货币。如果真是这样,美元将急剧下跌,且将可能出现财政危机。
作为一个粗略的指导,关注货币供给相对需求的变化,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货币购买力和汇率的变动。货币供给增长与一国经济活动的增长率之比,形成“超额货币供给增长率”(excess money supply rate of growth)。
相关的超额货币供给增长率为货币汇率趋势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因此,如果随着时间推移,美国的超额货币供给增长率超出了欧洲,美元相对于欧元将贬值。如果相对于欧洲而言,美国的超额货币供给增长率下降了,则汇率变动情况相反。
与流行看法相反,是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而不是贸易额,在调整任何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最近美元贬值不是反映了贸易逆差的危机,而是反映了现行的浮动汇率制的危机,它允许银行采取不受控制的宽松货币政策。这些不受控制的政策为汇率剧烈波动创造了条件。
浮动汇率制下,通过协调货币政策,各国中央银行能够制造货币稳定的错觉。但是这种方法会在很长的时间内侵害真实经济。现行的浮动汇率制持续的时间越长,财富创造者受到的损害越多。摆脱这个困境的唯一办法是封住超发货币的所有漏洞。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相关文章:巴斯夏:中国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