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如何思考?——评《苏格拉底的困惑》
文 风灵
假设某个外星精灵,拥有先进的科技,可以极为准确地预测你的行动。它给你留下了两个盒子,然后离开了地球。第一个盒子里有一千美元。第二个盒子里有一百万美元,或者什么都没有。你可以拿走两个盒子,或者只拿第二个。第二个盒子到底放的什么,取决于早前精灵对你的预测。如果预测你会拿两个盒子,它就放一个空盒子。如果预测你只会拿第二个盒子,就会在里面放一百万。
那么你应该如何做呢?第一种思路是,如果两个盒子都拿,那么精灵会很准确地预测到这件事。于是第二个盒子会是空的,结果是会拿到一千美元。如果只拿第二个盒子,精灵也会准确地预测到,于是它会在盒子里放一百万。所以显然应该只拿第二个盒子。
但是,还有另一种思路。盒子里的东西早已放好了,精灵已经走了,盒子里的钱不会再有任何改变。分析目前事态,只有如下两种情况,而且不会再发生临时的改变:第一种,第二个盒子里有一百万。这时拿上两个盒子会比只拿第二个多得一千美元。第二种情况,第二个盒子是空的。同样,这时拿两个盒子也会比只拿一个要多一千元。总之,无论如何拿两个盒子都比只拿一个要好。
这就是哲学上的“纽康柏悖论”。当代最卓越的哲学家之一,已故的哈佛大学哲学教授罗伯特·诺奇克,在他的《苏格拉底的困惑》一书中详细探讨了这个问题。第一种思路是“预期效用原则”,在各种行动选择中采用预期效用最大的那个。第二种是“优势原则”,如果行动A比行动B更具优势,那么应该做A而不做B。
到底该如何选择呢?诺奇克在详尽地剖析了问题和各种选择之后,告诉我们:对这个悖论,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我们赢不了它!
笔者看来,这是因为此悖论碰上了“决定论”“因果关系”,尤其是人的“自由意志”等问题的硬核,而这些问题可能都不存在“最终定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类不能接近和探索这些难解的问题。苏格拉底说,他不知道自己那些问题的答案。如果说他比别人聪明,那是因为他自知自己无知。诺奇克推崇苏格拉底的精神,承认人对知识和真理的敬畏,但他同时也赞扬苏格拉底教导人们探索真理的方法,“他的推理,他的论证,已经包含了全部的力量”。
诺奇克不仅盛赞苏格拉底的“诘问法”,并且身体力行。在全书各篇,作者像苏格拉底那样,对各种观点和思想,从对自由和强迫的辨析,到战争、恐怖主义和道德底线,从动物权利到改变投票权计算方式的主张,从广泛反对资本主义的美国知识分子,到为资本主义唱赞歌的安兰德,均一一加以哲学的审视。尤其令人钦佩的是,诺奇克往往先给予对方尽可能准确的理解,给予全面的辩护,并考虑当代尽可能可靠的科学背景,然后剥丝抽茧,点出对方的理论破绽。
如果说,诺奇克以其大作《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启动了一场关于“正义论与国家权力边界”的“诺奇克VS罗尔斯”世纪公案,那么,《苏格拉底的困惑》则是知识渊博的诺奇克带给我们的又一次哲学盛宴。“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值得从一而终的生活方式”,这就是诺奇克通过本书想告诉我们的话。
注:本文首发《北京晚报》读书栏目。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相关文章:自利的人类如何演化出利他道德?——荐《合作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