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所谓中国威胁

2016-12-10 罗伯特·墨菲 风灵


 

作者:罗伯特•墨菲

翻译:风灵

 

看来许多专家认为,在任何给定的时间,世界上至少有一半人该对美国的空袭怀有相当的惧意。除了朝鲜和整个中东地区外,近来中国已成了敌意聚集的对象。

 

在感恩节周末,当福克斯电视台脱口秀节目的分析员说,中国的政策不仅威胁美国的经济,事实上更威胁到我们的国家安全之时,这一强硬言辞的性质已越界。

 

为了冷却对十亿外国人这种与日俱增的愤怒和恐惧,本文分析了一些最常被提及的中国对美国的“攻击”。



 

贸易逆差

 

这篇典型的文章中,明确指出了中国经济政策与美国安全之间所谓的联系。作者警告,“美国的巨额赤字是……资助中国扩军和现代化,从而破坏(美国的)国家安全”,并且“美中贸易的不平衡增大了全世界经济陷入一次长期的深度衰退的可能性。”

 

第二个主张容易解释。任意两国之间的贸易“赤字”或“失衡”本质上没什么可烦恼的,如同我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我从麦当劳买的东西一直比我卖给这家连锁餐厅的多,这并非什么鼠目寸光的做法。(同样的,住在希尔斯代尔市的居民与我之间有巨额的贸易赤字,因为希尔斯代尔大学是我的主顾,我从那里获得绝大部分收入。)

 

美国人购买的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很多,而中国购买的(相对而言)美国生产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很少。那又怎样?现在美国与澳大利亚、荷兰、香港等是贸易顺差。这更加证明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或者,如我所怀疑的,批评与中国存在贸易赤字的那些人,在谈到美国与其他贸易伙伴的顺差时,会赞扬我们“具有先见之明”的政策吗?

 

 “是的,”评论家会反驳,“我们与一些国家有顺差,与另一些国家有逆差。但总逆差超过总顺差,因此,按净值计算,我们从外国人那里买的多而卖的少。”

 

我又问:“那又怎样?官方报道的“贸易平衡”仅包括制成品的净平衡。它遗漏了服务,并且忽略了(与之更相关的)出售资产。”

 

“这有什么关系?”你问。

 

很简单:总收支必然平衡。如果中国出售给美国人的产品比美国人出售给他们的产品更多(以市场价值计算),这意味着美国消费者拿出来换人民币的美元,比中国消费者购物所需的美元更多。要想这行得通,必须另外有人愿意以人民币来购买那些多出的美元现钞。

 

那么,除了那些想要进口美国产品的人外,还有谁会想要美钞?对,某些人(以及某些外国政府)可能确实想积累美元现金储备。但更常见的目的是用美钞来购买美国的股票、债券或其他资产。例如,2000年美国(产品和服务)的贸易赤字为3757亿美元,但它的资本净流入为4073亿美元。

 

这凸显了对国际贸易的一种自相矛盾的典型态度:大多数人认为贸易顺差(货物和服务)好,净资本流入(即外国人对美国的投资比美国对外国的投资多)也好。然而,这两方面相互排斥;如果外国人想买的资产比我们的投资者想买他们的多,那么他们就必须运给我们商品和服务以弥补这一差额。

 

最后,就我们的贸易赤字以某种方式资助了中国军事的主张,我能说什么呢?中国政府该不会这样说:“不管今年我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多少,我们都会将今年的军费设为与贸易顺差相等。”如果美国消费者从中国购买更少的玩具和电视,真的就能阻止他们的政治统治者的野心么?或者只是让他们的人民更为贫困,并增加国际紧张?

 

美国不断增长的债务

 

知识渊博的批评家可能会照以下思路回应以上争论:“是的,经常账户的赤字(商品、服务等)伴随着资本账户的盈余。但这并非是亚洲投资者送来了风险资本资助美国高科技创业。其实,他们购买美国债券,因此,挥霍无度的美国消费者的花销超出了他们的收入。但这种情况不可持续,目前的繁荣是虚幻的。”

 

这种说法倒也不错;外国人借钱给美国的个人或公司(比如,通过购买债券),这是资本流入,不管之后钱是用来投资或只是消费掉了。

 

但为什么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就成了坏蛋?几年前,我和我妻子(新婚)需要一辆车,于是我们从银行贷款。那一年,我们的消费当然超出了我们共同收入允许的范围,但因为我们每月须还汽车贷款,现在我们每个月的消费就少于我们的共同收入。银行是居心不良么?或者,其实它是让我们享受了不同于仅凭我们的收入流所允许的消费方式?

 

同样,如果美国消费者想以某一比例的未来收入,来换取外国的进口商品,为什么迎合这种偏好的外国人看来就居心叵测?如果评论家仅仅是指责挥霍无度的美国消费者,并呼吁更负责任的消费,这是另一回事;我也认为应敦促美国人少发誓、戒烟、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等等。但如果批评者认为美国或中国政府应该动用它们的强力迫使美国人改变生活方式,那么我强烈反对,这不关他的事。

 

“公平贸易”

 

许多人嘲笑自由贸易,而代之以赞扬他们所谓的“公平贸易。”如果只是自愿呼吁消费者不要购买以奴隶劳动生产的商品,我对这一运动没有任何意见。但通常“公平贸易”的支持者想让美国政府惩罚由低工资的外国人或接受政府补贴的公司所生产的进口商品。中国的进口商品已被贴上了这两种罪名的标签,认为这对其美国对手“不公平”。

 

的确,中国普通工人的时薪比美国普通工人低。我们的工人(一般来说)得到了更好的培训,使用更多的资本,并有优越的法律制度。因此,美国劳动者效率更高,这就是他们工资更高的原因。确实,某些行业中,美国的公司若要向美国工人支付有吸引力的工资,就不能与中国的进口产品相竞争。然而,这正是两国通商时会发生的事;价格和工资之比驱使工人进入各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如果廉价的中国进口商品没有使某些美国制造商退出该产业,那么与中国做生意的首要目的何在?你与他人交易,所以你就不必亲自做所有的事。

 

至于外国政府补贴其制造商,我们决不能忘记,收受礼物不会让人变穷。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假如说,中国政府完全补贴其电视出口商,免费送给美国消费者等离子电视,这对美国经济而言将是一大福音。的确,这会让美国的电视生产商倒闭,但它使美国消费者免费得到电视。在美国工人就此变化作出调整后,美国的单位资本的收入会更高;无需使用稀缺的资源来生产电视机,我们现在沐浴在免费的馈赠中,我们可以使用从制造电视中所释放的资源,生产额外的商品和服务。如果不是免费,而只是让美国消费者得到廉价的进口商品,原理也一样:外国政府把钱从他们自家人民的腰包里拿来给美国消费者,这不会让我们变穷。

 

低估的人民币

 

另一个常被提及的中国的罪行是它故意压低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就此问题,许多人敦促布什总统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而实际上,两名参议员已提议对中国货物施加27.5%的关税,直到他们允许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自由浮动。

 

这里的原则与补贴外国出口商相同;中国政府再度令自己的人民变穷,以施惠于享有特权的中国公司(以及其产品的美国消费者)。然而,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不是用人民币来补贴,以使某些企业的售价低于成本,而是进入货币市场并用人民币购买美元,人为地支撑美元的价值。(换句话说,如果中国政府停止用人民币购买这么多的美元,那么对美元的需求会下降,以人民币计价的的美元会下跌,美元兑人民币将贬值。)

 

这些诡计的要点是刺激中国出口。通过人为保持美元对人民币的高价,中国商品的价格(以人民币计算)对美国消费者而言就人为压低了,因此他们更有可能从中国厂家购买货物,而放弃美国国内的竞争者。和补贴一样,中国政府的这一政策只是意味着对美国消费者送上一份大礼。是的,它损害了美国的特定产业,但并未损害整体经济;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超过了生产者的损失。

 

一些关心中国问题的人虽理解以上观点,但他们担心若中国政府决定停止购买这么多美元,欠债将被清算。到那时,汇率将反映被掩盖的基本面,而美国消费者将不能再获得廉价的中国货。然而,有什么问题么?这不正是批评家们想要的结果么?换句话说,如果认为中国的这些阴险做法的危险在于,他们总有一天不再继续,这难道不是很古怪吗?(顺便说一句,如果只是担心剧烈的转变,我们可以依靠货币和其他方面的投机者来尽人之所能预测政策的变化。毕竟,这就是投机者赚钱的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相关文章:中国模式不可持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