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平 | 过尽大江大海,惟望法治天下

2016-10-28 法律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曾如此建言反腐——

“贪官贪腐,既有他的表面现象,也有内部深刻的原因。但是治本的问题就是制度的问题,我们国家过去在解决反腐的问题上,缺乏多方面的手段,自己的问题怎么能完全靠自己呢,舆论监督就很重要,我们有舆论监督,但没有发挥作用。自己纠正自己,你想纠正的人就和被纠正的人会有瓜葛,怎么下狠心解决呢,这次中央反腐之所以能挖得深,正是因为王岐山比较铁面无私。”


曾如此为私权呐喊——

“我本身研究私权,之所以用‘呐喊’,是因为现在私权仍然没有得到社会充分的尊重,所以还需要极力为私权呐喊。呐喊的目的无非是使社会对私权更加尊重,中国向来是一个不重视私权的国家,私权从来没有像西方那样得到应有的尊重。不经过呐喊,不经过很大努力,很难达到私权神圣的社会。”


曾如此评价自己——

“我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学家,因为我没有认真读过几本法学名著,也没有写出过什么像样的法学专著。我是一个法学教育家,我以学校为舞台,努力培育一代具有现代法治观念的,具有民主、自由开放思想的法律工作者、法律家、法学家。我是一个法律活动家,我以社会为舞台,在立法、司法、政府部门、企业等诸多领域为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助推了一把力。”


是法大人心中永远的校长——

“有一年纪念校庆的时候,主持人念着这些在座的校长,所有的人都是照样念,而恰恰是念到我的时候,台下是接连不断的掌声,我可以体会到学生的这种感情,学生还是认为我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利益下台的,给予了我以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这是我很感动的。我非常理解学生对我的感情,学生对我的感情实际上是我认为是对于一个有正义感的校长的一个同情和支持。”

 他,就是江平

永/远/的/校/长

江平

中国著名法学家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民商法学博士生导师


1930年12月生,浙江宁波人,1948年至1949年就读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51年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56年毕业回国进入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任教。1983年至1990年历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校长。是七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至1992年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2001年10月12日,被授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江平教授被收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并被收入中国多种版本的著名学者、著名法学家名录。

编者感言

         法大校园内拍摄

我与江老师从未真正见过面。既非法大出身有幸得其传道授业解惑,也非民法学生可以时常混迹于各个学术讲座听其教诲。我与江老师之间最近的距离大概算是读研究生的某一年,老师曾来母校参加一个学术论坛,作为会务人员之一曾遥远地一睹大师真容,但也就仅此而已。


第一次知道江平老师,是在我还没开始真正走进法学大门的时候。那年校内网还红极一时,有一天无意中在网上读到了那个流传甚广的“江平教授惊天一跪”的故事,大概讲的是在他任校长的某一年,因众所周知的原因为保证学生安全、劝阻学生走出校门,他坐在校门口与学生谈心,说:“如果你们谁要出去,就从我的身上跨过去。”虽然后来江老师亲自澄清过,但这个故事在当时真真切切地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在心里第一次勾画起江老师的形象——有责任,有担当,有正感,有悲天悯人之情怀,是一个真男人、真校长。


后来我来北京求学,在另一所院校的法学院读研生。在学校书店买的第一本书就是江老师的口述自传《沉浮与枯荣》,当时距离这本书的首次出版大概也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可它还是被摆在书店很显眼的位置上。时间过去了快四年,然而我还是记得很清楚,因为当时看到封面右上角江平老师名字的时候,心里突然有些悸动:那时候已经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了,好像和江老师之间拉近了一点点距离。那本书几天时间就读完了,心中江老师的形象也一点点丰满了起来。在那几天里,仿佛亲眼目睹了一个法学大家浓缩的一生,也亲眼见证了江老师所处的那个“出没风波里”的时代。我看到了那个踌躇满志、心怀报国理想的青年如何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在一次又一次的人生打击中,不断思索和磨练,最终成长为一个“只向真理低头,而绝不向命运屈服”的法学泰斗。


又过了几年我毕业后来到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偶然接触到了《法治天下》的稿子,更是惊觉于缘分的神奇,这种感觉实在难以言喻。江平老师的博士弟子陈波律师对其近些年在各类采访、讲座、对谈等活动中所发表的言论进行了细心的收集和整理,于是便有了这本书稿雏形的诞生。而这回再次面对江老师的文字,我不再仅仅只是一个读者,而变成了一个编者+读者。在对书稿逐字逐句地审读过程中,对江老师也有了更全面、更清晰、更具体的认识和了解。他一生经历无数顺境逆境,却永远清醒乐观;他眼界辽阔,目光敏锐,对中国法治之未来有相当之卓识远见;他心怀法治理想,敢于呐喊,敢于直言;他正直无私,公正不阿,永远只坐在法律一边。


此次作为《法治天下——江平访谈录》一书的责编之一对本书做些力所能及的添砖加瓦工作,算是与江老师之间一次遥远的精神交流,也实在感恩于这种难能可贵的交集。江平老师在“只向真理低头”人生宗旨下的公共活动和言说,在各种媒体报道中可谓随处可见。但有心人尽心竭力将其收集汇总编排成册,这还是头一次。作为桥梁和纽带,能对这样优秀又难得的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以飨读者,实在荣幸之至。然深深惭愧于自己的语言之苍白无力,大概只有江老自己所题的诗词才能深刻还原其沉浮与枯荣的一生:


千言万语满胸臆,欲诉欲泣无从。

长吁三声问天公,为何射日手,不许弯大弓。

翻云覆雨人间事,过耳过目无穷。

谁主沉浮与枯荣?

欲平心中恨,唯唱大江东。


——江平:《临江仙·悲歌》

本书



 ✦ 江平教授自新中国成立之初便从苏联留学归国,见证了中国法治建设从初建到崩坏,再到重建与改革。六十年间江平教授以其深邃的法学思想以及法治精神,每每在历史转折处发声,余音在耳,振聋发聩。作为学界巨擘,江平教授除学术著作颇丰之外,也多于高校开坛讲法、与名家坐而论道。许多学术交流多以访谈的方式呈现,一问一答中深度发掘大师的思想精髓,令人拍案。但由于对江平教授访谈数量众多,整理不慎,往往失落。江门陈波博士自2011年起尽心收集整理江平教授访谈文稿,终成集出版,以飨读者。


✦本书收录江平教授访谈近百篇,通过聚焦立法实践、司法监督、社会时事等多方热点的对话,深刻还原一代法学名家的思想细节。希望能给读者展现“法治天下”更加饱满的精神内核。


✦本书根据访谈内容共分为六编:我的法治理想、法治中国建设、法律的运行与法律人的社会责任、市场经济的法治理念、公权的限制与私权的保护、共话改革。


目录

第一编 我的法治理想

只向真理低头

法治天下

我只坐在法律一边 

为理想的法治而呐喊

我们这代人的贡献与遗憾

我的中国梦

我所能做的是呐喊

我更适合做呐喊者

永远的江校长


第二编 法治中国建设

现代法治的精神

宪法与民主政治

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法治理念

依法治国事关民族兴衰

中国法治30年

2014,依然“谨慎的乐观”

纵论法治中国建设

怎样才能依法治国 

解码四中全会法治路线图 

从四中全会看依法治国  


第三编 法律的运行与法律人的社会责任

八十年风雨人生与中国大立法时代 

解密中国立法内幕

立法与执法的脱节

法律的本意是公平正义

民法典——国家公权下筑起私权保护墙

江平眼中的物权法

物权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网络力量可推动法治完善

“拆迁条例”实现废旧立新

加强司法权威,保障司法公正

司法要公正

枉法裁判不可原谅

律师兴则法治兴

法律人参政并非“天然”法治

依法治国离不开律师的监督


第四编 市场经济的法治理念

现代市场经济要以法治为基础

大国崛起靠经济,但长久维持靠法律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是“市场+法治”

追求善法,避免权贵市场经济

用法律手段调控经济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由法律来规定

经济体制改革不能孤军前行

救市迫需彰显法治精神

小平最终将中国引向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

证券民事赔偿案应尽快受理

插播广告·高管高薪·食品安全

小河有水大河满——谈“民富”

制定动物保护法是人类文明的表现


第五编 公权的限制与私权的保护

百年来中国私权意识在觉醒

为私权呐喊

自由高于一切

不要剥夺人权的现代化

私有财产应受到宪法的基本保障

滥用私权与滥用公权都应受到制止

必须把征税权收回全国人大

四中全会为什么会偏重公权力改革

社会组织被官方垄断存在弊端 

撤诉李庄,谁的胜利

王岐山“打虎”敢动高层权势人物

周永康的问题肯定涉及违法

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


第六编 共话改革

30年,国企改革最终找到了正确方向

法治与透明是政改突破口

改革不求快,但必须改

选好改革既得利益的突破口

政府职能转变的法治化

依法治国:反思与改革


附录

法治中国

再谈法治中国

共话改革共识

依宪治国:责无旁贷,乐见其成



敬/请/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