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重版出来丨唯有这部「趣味法律渊源」书才能代表你

2017-02-27 余定宇先生作品+ 法律出版社


之前有听闻作者提谈道

「经常在写作世界与图书销售数据间辗转反侧

弄得几乎不敢踏进书店

倒不是怕被读者认出了

而是怕看见书店里几乎没有人在乎自己的书

被束之高阁根本无人问津」


 

 (原谅我的不智

一不小心 二不注意就

道出了作者难以言说的出版心结)


 

而「重版」(亦谓增印)

一个能让出版人感觉最幸福的词汇

亦是令每位作者、编者和销售者为之动容的事

当然了 还是一件撩动起几家欢喜几家愁的事



自认不是一枚能将「精力善用,自他共荣」

的柔道精神延用并融入到编辑事业中的小编

只能做到每天都鞭策着自己

激励着搭档 鼓励着作者

整个人都以一个行走的充电宝自居

喊着干巴爹的同时

将正能量毫无保留地辐射给周遭的法律人



因为我们深省和懂得

不是把稿子交出去

就会有精彩躺在书店里并大卖

这中间有多少人为了一本书的

成稿、付型、推广、销售而拼命努力

且不管那是基于对出版初心的认同

还是迫于生计的奔命

请相信一本书的成就

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魅力

而是一群人的努力



勿论是作者 还是正旁观着的读者们

勿论是初心使然也好 还是赚钱糊口之需

在整个出/重版的过程中你需要知道自己的能力

我们所处这个行业做出来的是书

但打交道的却是人

所谓知而补 不知而折损

经历的好与坏 喜与悲

体验出版的人生都旨在为了成就「作品」

或者再进化一层:就代表着你的「能力」


 

作为出版/重版环节的「绿叶」

整个过程不一定代表你

销售数据也不一定代表你

编辑出版过程和推广销售可视为作品的映射

——因为还会有其它人努力在起作用

但是请相信 唯有作品代表你


 

不仅仅是写作/出版

相信任何一个行业

任何一个岗位

只看到的任何一处

——名声和收益都无法支持你我对一个人的判断

但是看到自己亲手写作/编辑出来的东西的瞬间

我们就会知道

我们能不能真的喜欢这个人 

喜欢他/她的作品

他/她是个怎样的人

是认真型 天才型/是努力型/还是投机型

唯有做出的作品 代表你



在这律意盎然的春天里

有幸与诸位一同追一部「趣味法律渊源」之作

Ta的作者与余秋雨、余光中、余纯顺.....

等余姓名人一样喜欢旅行

不同之处在于其它余姓作者都在文中苦旅

他则穿梭旅行于世界法律圣堂

在循法律之足迹中且行且思索

以「文化可以解释法律,法律可以解释文化」

的初心开启世界律途的阀门


这位作者并非地道的法律中人

「我并不是一个什么法学家

我只是一个对人类过往的全部历史

以及对隐藏在那些复杂历史现象背后的种种神秘动力

十分好奇的人」

这是他对于自己过谦的正名

他是一位学术上的蒙古人

旷野就是他的家

一生中从事过许多种不同的职业

当过大学老师/干过新闻记者/任职过执行总编

因而他说他不知道什么是其「本行」

而独立让他在探寻历史时结缘了法律

同样 独立的思考让他为普法文坛引来了新风


陈光中先生将其喻为

「在法学激流中,为中国改革出力的纤夫」


何勤华教授称其写作了

「一本雅俗共赏,知识性、学术性与通俗性俱佳的好作品」


媒体人楚天舒则说他的写作是一餐

「能听远方的旅人讲一些异乡的故事便是不可多得的佳肴」


是的 是他

正是他为我们

 注解每一段律程 

营养每一寸光阴



他是

余定宇

余定宇,广州人,1968年作为知青赴海南岛,1982年毕业于广州师院历史系。曾任职新闻记者、《广州商报》执行总编。现为独立撰稿人、独立学者。1933年开始致力于“法治理论”和“东西方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十多年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率先从法律的视角来观察历史。采取了一种“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游记体裁来讲述艰深枯涩的法律史”的方式。


今天重版预售的作品正是来自先生的手笔▼


「寻找法律的印迹」

是Ta为法学最终在普通公民中赢得一席之地的芳名▼


「从古埃及到美利坚」

则是Ta没有辜负历史和法意清新的主打副标题▼ 

 

当寻找法律的印迹的初版已无处寻觅

而「典藏」版眼下全网也都售罄之际

精装版「寻找法律的印迹即将与你如约而至

 

Ta用智慧串联起 48 个法律的足印▼


新增的 120 副高清大图旨为还原重大法律史实本身▼


另有私人订制的「七美德」创意磁贴馈赠

希望丰富你的法意人生▼


【兑现阅读自由与正义的小小特权公告】

▼ 

对买刚出炉的烤面包 要求附赠一束阳光的人

对午后品评蓝山咖啡 要求附赠一杯灵感的人

对买对精装法律好书 

要求价格适宜且附赠额外智慧的人

本次「寻找法律的印迹」精装版印数仅限


1000册

而且 而且 而且

有且只有在法律家微独家有售

点击本文任何一张书影照片或「阅读原文」

即可兑现你阅读自由与正义的另外一种可能


 

末了寄语突然想到

埃德加·博登海默教授曾说过那席金句

「法律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法律使人类学会自己驾驭自己」

而我们则想说凡有发生必有印迹



所谓印迹

就是先人在历经实践过后在历史上留下的

没有被岁月的尘埃所覆盖

仍可警醒后人的痕迹

印迹往往是静态的

它们犹如一粒粒珍珠

安然散落在历史的河岸之上

虽然不言不语

但却承载着一段段鲜活的过往

等待着后人积极发挥主观的能动性

去发现 去品读 去思索 去感悟

然后用智慧将它们串联起来

变成一串晶莹闪烁的链子

活化成脑海里动态的法史



同时这些印迹仍不失文化的属性

其文化的一面是历史的和渐进的

相信只要人类的脚步没有停顿

寻找法律印迹的乐章就不会有休止符


重版出来 只因有你

点击「阅读原文」预售专用通道现已开启

(仅限前 1000 名读者)

印量有限 先到先得 售罄即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