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校课程改革风向标(简约版)
已历时十七年的第八次课程改革主要是从课程改革角度切入的,随着核心素养方案颁布、课标修订、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推出语文、政治教材统一等课改顶层设计的政策细化、方案配套,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现已迈进了核心素养时代。那么,展望2018年课程改革,学校会有哪些新动态呢?
一、课程建设三时态
综观当前全国城市与农村中小学的课程建设,侧重点及工作重心会有所不同:有的仍然关注及解决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问题;有的调整为关注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及校本课程研发;有些领跑学校关注的是依据学校育人目标、办学理念,来重塑并实施核心素养落地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化课程体系建设,比如清华附小的1+x课程体系,十一分校亦庄小学全课程体系等。
需要提醒的是,校本课程体系与校本化课程体系并不是同一概念。前者单指的是学校的校本课程框架体系,后者指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核心素养为主轴整合后的综合课程体系建设。关注点从学科教学意识转变为课程意识,关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关注学校整体课程体系建构与推进,是课程建设的三个层次或三个时态。
二、课程相关研究三热点
2018年学校层面课程研究将聚焦三个热点:一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学科课程的标准解读与落地;一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探索;三是部编版三科教材的经验总结与问题研讨。
三、课程管理三类型
强化课程管理带来学校组织架构变革,一种是赋予教学处新职能,一种是增设课程中心新的机构,还有一种是课程研发、课程实施、课程服务与评价三职能的分工、协作。
中小学主要会从课程领导、课程指导与咨询、课程研发、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链条式分工与管理。
课程审请审核、课程纲要审核、课程资源审核的课程评审机构将扮演重要角色。
充分发挥项目负责人作用,将西方学院与中国传统书院结合的新学院制课程实施模式将成为诸多学校效仿热点。
四、课程实施改革三形式
“走班制”、“选修制”是课程实施探索主要形式。有的是仅限于对必修课程进行依难度分级、分层选修;有的是仅限于对选修内容或校本课程等选修课程依照兴趣分类、分科选修;有的是对学校综合课程开设课程体系,全面放开,大选课。面向每个学生个体“私人定制”,每个学生将拥有不同的课程表。
五、课程与文化匹配三大新视域
课程改革必定伴随着与之相匹配的文化改革。当前校园文化建设有三大新视域,一是学科教室文化建设,一是艺术、特色教室文化建设,当然也包括与之匹配的个性化主题走廊文化建设,还有一个是学校图书馆成为课题研究、学科结合新场所的文化建设。人产生新文化,新文化育新人是其定位核心。
六、课程实施与相应班级管理三形态
传统的行政班,与“走班制”匹配的教学班,与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究性学习、混龄学习活动的“生成班(组)”,这三种班级群体并存。同时班主任制、导师制、新生班(组)课题、活动首席顾问制(综合实践活动首席指导师、指导师)是组织管理的三形态。
(作者系河南民办教育共同体理事长)
本期编辑:果果
★ 关于中国民办教育共同体
这是一个贴地行走的研究组织,一个公益性的学习社区。我们坚持抱团取暖,信仰行动哲学,以学习、改进、共享的方式,推动民办教育的集体繁荣。
★ 联系我们
电话:18611016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