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乡愁】浦江的老街风情
编者按:
浦江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自古以来,这里的传统文化生态空间较为独特。因地处黄浦江东岸,水利发达,既出行交际便捷,又远离城市喧嚣,乐得逍遥安逸。乡人大多生性朴实,注重仁义,崇德向善,好学明理,心灵手巧,能歌善说,不忌泥土味。乡村住宅地往往有河圈护村,石桥通行,树木成林,生态和谐。一代又一代“浦江人”在此耕读传家,智创生活,逢熟吃熟,自得其乐。
浦江的历史文化资源既具有江南文化的底蕴,又有海派乡土的特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那些历尽沧桑或历久弥新的历史文化遗存,都是乡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深的“乡愁”。
本期,小编带大家了解老街里的从前慢。
杜行老街
杜行老镇,名杜家行。西距黄浦江约 1 公里。聚落沿姚家浜(原名王家浜)南侧呈东西向矩形分布。明永和年间(1403-1424)形成商市,因居杜姓大族而得名。
▲ 滨浦乡公署旧址
▲杜行天主堂旧址
▲杨思桥
▲西街 105 号
鲁汇老街
明崇祯九年(1636),鲁道昆丙子顺天榜考中举人后,在十九保四十五图建造新宅定居。鲁氏子孙就地开店经商,借得崇福禅院的人气,又占地理优势,市面赛过南面的叶家行集市和北面的肖家店集市,后来三处集市汇合在此。清代初期, 形成半里长的东西街,居民有数十家。又因闸港河、肇沥港、小闸港三河在此汇合,故取名鲁家汇,俗称“鹤颈湾”。
集镇跨闸港河两岸而建, 商店多数在北侧, 有东、中、西街。镇西有崇福禅院,俗称“草庵”,始建于宋天圣元年(1023)。东街有清泉庵, 东后街有城隍庙,三角街有关帝庙。清同治元年(1862) ,崇福禅院被毁。同治六年(1867),在东街建立观涛书院。
/////////
召稼楼老街
▲ 1980 年代保南街口
▲ 平西街
▲ 赵元昌商号宅院东面临街门面房
▲西街 105 号
下一期的《浦江乡愁》将带您品味浦江的农家住宅。
作者:张乃清
编辑:孙一鸣
猜你喜欢
● 办学校、加新梯、增电桩......来看2022年浦江镇的为民办实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