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宝刀未老,冲锋在前,“疫”路上展现智慧和坚守 | 守“沪”·先锋行
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闪亮的“最美身影”共同守护着上海这座城,捍卫着社区老小的安危。在这场战争中,还有一群人“宝刀未老,冲锋在前”,他们用真心诠释信仰,以行动温暖人民。
年过70的张石明是一名党龄近50年的退休老干部。在此次疫情期间,他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他所在的村民小组人较多,原住民加外来租客总共将近800人。村里的生活垃圾没人运输出去,成为了一个大麻烦,于是志愿者们分成两个组,一天隔一天轮班,他们到每家每户门口收取村民们的生活垃圾,风雨无阻,解决大家倒垃圾的困难。
志愿者们将垃圾做好分类后运出
困难不止一个,一桩桩、一件件都被张石明和志愿者们一齐合力击破。一开始做核酸时,只有一个点位,全村所有人都需要集中到这个点位排队,人多了之后,比较拥挤,志愿者不停地喊大家拉开距离,效果也并不明显。张石明看见这样的状况很担心,于是他建议在地上做记号,让大家按照记号有意识地拉开距离。“用粉笔!”“用涂料!”你一言我一语,志愿者们纷纷出谋划策。可是粉笔容易蹭掉,涂料印记后续处理起来比较麻烦,都一一被否决了。
最后有一位志愿者提出,他家有花纹胶带,可以贴在地上,既没有那么容易掉,又方便清除。大家纷纷赞同,立刻取来了胶带,动手贴在地上,黑白花纹十分显眼,成功拉开了排队的距离,便捷又有效。
有一次,大晚上运来了物资,本来因为时间太晚了,决定第二天再发,但是发现物资是冷冻的鸡翅,不发放下去的话,会融化变质。虽然已是晚上九点,接到电话的张石明二话不说就赶去与其他志愿者们集合,一同给村民们挨家挨户发鸡翅,两个多小时后才结束。
当问到志愿者每天的工作时间,张石明说:“志愿者工作没有固定的时间,时常是任务来了,就出去了,直到结束才各自回家。”张石明的两个儿子都住在其他小区里,自从三年多前他的老伴因突发脑溢血过世后,他便一人独居。有时任务结束回到家里,也没时间做饭,时常自己草草地吃一些充当晚饭,便去休息了。两个儿子对他去做志愿者很担心,张石明表示,哪怕再危险,也要有人去做,自己会做好个人防护,让他们放心。在空闲时,他也会打视频电话告诉儿子们今天做了什么,向他们报平安。
明年即将退休的蔡志华是一名参加工作43年的党员。作为居委干部,他没有因为即将退休而退缩,他向上级领导主动请缨:“我是一名党员,我组织大伙一起上!”他简单跟家里打了个招呼,随即投入了工作。
他一次一次地叮嘱保安看好小区出入口,他说:“门卫是小区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一定要驻守好这第一道门……”在小区出现阳性病例后,他积极配合居委书记,及时做好封控工作,坚持24小时全天候待在居委。考虑到蔡志华年龄较大,大家多次劝他退下一线休息,他都一一谢绝,“现在疫情这么严峻,我是一名党员,要带好头,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
凌晨出门、深夜到家是蔡志华最近的工作常态。“他这么忙,是忙工作、忙正事,我必须支持!”蔡志华的爱人说。她无条件支持丈夫的工作,没有一句埋怨。蔡志华对于爱人也是满心愧疚,爱人因为2017年的一场车祸,身体一直没有恢复如初。每每说起爱人,他的双眼都会湿润。爱人的支持与理解,是他这一路走下来最大的动力。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居民的“菜篮子”和“药罐子”是大家的燃眉之急。蔡志华第一时间与居委书记商量,开辟绿色通道,为小区重大病人、残疾人、独居老人安排配药。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物资陆续派发到社区,他又开始负责居民生活物资保障工作。只要物资一来,他就第一时间开着三轮摩托车去张罗。“看到他的身影,大家心里也就踏实了。”居民们说。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用朴实的语言、无声的行动、坚定的眼神;用特有的专业、严谨、吃苦耐劳,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他们像一座座灯塔,指引年轻人奋勇向前,带给我们温暖、感动。
编辑:李芯怡
猜你喜欢
● 感染新冠的邻居出院回家了,该不该担心?邬惊雷、张文宏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