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一份真心去对待别人,「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2018-01-04 蔡礼旭老师

至樂無如讀書     至要莫若教子


恭摘自细讲《弟子规》(第20集)

蔡礼旭老师 2005/2/19

台湾台南净宗学会 

 

 

我在教书过程,也曾经遇过学生父母已经不在了,而是姑姑抚养。这个姑姑谈对象的时候都跟对方讲:我一定要带着两个侄子一起嫁过去。那个时候我在跟她(这位学生的姑姑)谈话的时候,我整个人都肃然起敬。真的跟她聊,聊到一半有时候,泪水都快止不住掉下来,很感受到她那种忠义的存心。当每一位长辈都能处处爱护自己的晚辈,相信家庭都会在不圆满当中也会有很好的发展。这是提到爱屋及乌,所以对长要敬,对下要慈爱。

 

刚刚提到了许哲女士,她是把天下人都当自己的家人看待。在晋朝的时候,有一位读书人叫祖逖。当时候晋朝国家不大稳定,北方五胡乱华,他不得已就带着好几百户人家,包含他的亲戚,还有乡里面的这些邻居,就一起迁到淮泗这个地方。因为他从小就很有侠气,很会照顾人,所以一路上所有的这些车马都让给年长的人坐,他自己都是徒步行走。也把家里所有的财物、药品统统拿出来给大家用,就这样一路照顾所有的人。当时候晋元帝也很敬佩他的德行,所以封给他一个官职让他去做,他也做得很好。而且常常抱着一定要把国家的失土再把它拿回来,很有这种雄心壮志。果不其然,在他生命当中,也把晋朝很多失复的土地都拿回来。

 

在这个避难的过程,祖逖也是时时替所有人的生活打算,都辅佐他们怎么样去耕作,怎么样有好的收获。遇到一些骨骸,因为战乱时代,常常都会有很多骨头,很多大地上就可以看得到。祖逖就组织大家把这些骨头统统把它埋好,还帮他们办了一些祭祀的活动。这些行为都让跟着他的这些老百姓很感动,有一次大家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很多的长者在聊天当中就说了,他说:我们年纪都这么老了,能够再遇到祖逖,就好像自己的再世父母一样,我们死都不遗憾。祖逖这种仁义之心,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民百姓,所以祖逖去世的时候,整个人民就好像死去了父母一样那样的悲痛。所以确实,祖逖就落实了「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我刚好到澳洲去读书的时候,有一位长辈,他比我父亲还大。在澳洲期间,他胃出血,吐了很多血块出来,他走到我们学院的时候,我刚好碰上他,看他整个脸都是白色的,都苍白了。我就赶快去通知当地的这些工作人员,赶快把他送到医院去,幸好没有什么大碍,只是需要好好调养一段时间。因为我们去是去上课,每天都有很多课程可以上,这位长者就必须有人照顾。我就自告奋勇,我说:让我来照顾,我要体会一下孝养父母的感受。因为我跟父母住过一段时间,很多朋友说「你好孝顺,都跟父母一起住」,我都很惭愧 33 44254 33 14939 0 0 2604 0 0:00:16 0:00:05 0:00:11 3045,因为我父母身体都比我还好,看起来是我照顾他们,其实很多都是他们照顾我。刚好在澳洲有这个机会,这个长辈生病,我们可以落实「亲有疾,药先尝」,这些都可以做得到;「晨则省,昏则定」,时时看到他的需要。我就很欢喜,虽然课没有上到,但是我们可以透过照顾这位长者,把学到的东西真正做出来。

 

因为他胃已经受伤,就不能吃一些比较不好消化的食物,必须从给婴儿吃的那种麦麸开始吃起,而且要差不多两个小时左右要吃一次。我就开始学习照顾长者,两个小时就帮他煮一碗麦麸给他吃。在这段过程,我就提升了自己的细心程度,那长者也很欢喜,我们陪着他养病。也因为这个因缘,我也在这个长者身上,学到很多的处事待人的道理。这位长者虽然是工人,他的工作也很多,有时候还要下到下水道,下得很深的下水道去做些劳动的工作。但是他都带很多印度人,因为新加坡有来自很多国家的移民,他说他带着各个国家的人,他都是身先士卒。下去很危险,他都没有叫他的工人先下去,他都自己先下去。工人在生活当中很拮据的时候,他都会慷慨解囊去帮助他们,也从来不会去跟他们要。

 

所以在这段过程当中,我又亲近了一个仁德之人。虽然他是用劳力,但是他却很喜欢中国文化,还写了一手很好的小篆的字。所以确确实实,我们要礼敬一切人,很多卧虎藏龙都在你的身旁,你都不知道。假如你能不断保持一个恭敬心,你确确实实会处处遇到贵人,就能体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由于我们住在一起都互相照顾,刚好我必须先离开,这个陈伯伯还有几位我们一起住的男士,在前一天晚上就聚在一起。然后他们送我离开,那种男人跟男人的不舍之情,我也体会很深。所以我说,不只男生跟女生有真情,男生跟男生也是有真情真义。最重要的还是要我们有一份真心去对待别人,所以,「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第20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2804ni8q&width=500&height=375&auto=0





敬 请 访 问 : 马 来 西 亚 汉 学 院





蔡礼旭老师2005年《细讲弟子规》摘要分享

直接点击蓝色文字:


01、一个孩子患得患失,这一生会不会幸福?

02、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03、当我们表现出善的行为,孩子在潜移默化中都会受很深的感动

04、孩子小时候就要养他的浩然正气,正确的处事待人态度,这个功德最神圣

05、我们当家长的要定位,「蒙以养正,圣功也」。

06、孩子的思想假如污染了,你要花更多倍的时间把它清除

07、大学毕业有没有文化?不孝父母,有没有文化?

08、我们教孩子是要长他的欲望,还是要长他的德行?

09、当孩子自私,当孩子注重物质享受,他会走出什么样的人生?

10、家长说“你就是把书念好,你以后就是一帆风顺”没有这种事!现在没有,以前也没有!

11、一个人不懂得培植自己的福分,福太薄了,就没办法善终

12、现在的社会是个大染缸,你不赶快教他好的,他一定学坏的

13、离婚率还会带动另外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就是犯罪率

14、道德学问的枢纽、关键,不在你念了多少,而在你做到多少

15、为人父母要懂得成全孩子的孝心,成全孩子的德行

16、夫妇关系处得好,父子关系会很亲,兄弟姐妹也会和睦

17、男女相处的过程,相识、相知、相惜、相爱、结婚

18、怎么样去辨别人与人的相处是真正的爱?

19、少赚些钱,多教育孩子;还是你要多赚钱,忽略孩子教育,得到的结果一定不一样

20、经营家庭,是不是一个人赚钱比较少,夫妻两个人赚就比较多?

21、我们要教育孩子,以后要找对象要首重德行,要有「妇德」

22、母亲的言语什么时候开始影响小孩?在胎教的时候!

23、时时提醒自己给孩子好榜样,以身作则很重要

24、教孩子要恩威并济,恩威并施。就是有人要演黑脸,有人要演白脸。

25、每天早晚把《弟子规》念一遍,保证三个月以后,你会觉得道德、学问有很大的进步

26、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哪一个朝代历史最悠久,国运最昌盛?

27、一个家庭有孝弟可以绵延多久?

28、孩子「自私」是怎么形成的?

29、当父母的要抓住机会教育,不然很多好机会当面错过

30、为什么孩子生活没规律?

31、知恩才懂得报恩,所以我们会引导孩子去念父母的恩德

32、孩子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对他影响很深远

33、当孩子一犯错,我们为人父母的也要很敏感,赶快去处理

34、「父母命,行勿懒」,我们答应帮父母做的事不可以懒惰,答应了要赶快去做

35、父母教训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恭恭敬敬的聆听,绝对不能一言九「顶」

36、夫妻关系要好,一定是从言语的态度开始做起

37、当我们言而有信,孩子对我们就会非常尊敬

38、当父母的重视德行,小孩就重视德行;当老师的重视德行,小孩也会起而效法

39、如何劝导家人吃素

40、我们要善于去体会父母的心境,父母的需要

41、不仅自己的父母跟长辈,所有的老人也都用他的青春奉献了这个社会,我们都应该尊敬他们

42、【晨则省,昏则定】 我们为人子一天才念父母两次,请问父母一天念我们多少次?

43、持家有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没有秘密,相处起来真诚,互相包容

43、父母对我们的担心,我们能不能收得到?

44、夫妻相处只要守住一句箴言,保证白头偕老!

45、夫妻相处,常常懂得欣赏对方的优点,对方也会觉得我应该愈来愈好才是

46、人与人相处只要遵守【四摄法】,一定能处的很融洽,这是人际关系法

47、孩子在家庭当中的一言一行,你都不能苟且,太随便了,往后出去就会有犯大过失的可能性

48、母亲的身教,可以唤醒孩子的惭愧、羞耻之心

49、绝对不能有贪小便宜的行为让孩子去养成!

50、一个人的品德在哪里看得出来?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才能显现一个人的节操

51、为人父母所好是名是利,那对一个家庭也是很大很不好的影响

52、当人生有钱而没有智慧,钱可能是什么?祸患!

53、为人父母、为人长者要清楚认知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贵

54、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55、我们人生走了几十年,现在回头看看,你是满意还是不满意?是欣慰还是惶恐?

56、一件事情真正成败在哪里?就在一个字,「诚」

57、“亲所好,力为具”父母有些要求,我们当子女的要尽心尽力去达成

58、肉食里面包含“有形毒素”跟“无形的毒素”

59、傲不可长,所谓「满招损,谦受益」,一定要长养孩子谦卑的态度

60、家长务必谨慎,不要长孩子的奢华之气!

61、当孩子懂得分担家务,他才能够体会到做事的人的辛劳在哪里!

62、所有的成功都取代不了家庭的失败

63、一个人的孝道一定是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落实

64、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65、我们确确实实要用一颗真诚心,去转化家庭里面的不圆满

66、规劝一个人应该注意到:存心、时机、态度跟方法、还要很有耐性

67、如何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

68、夫妇之间也要劝诫

69、其实人讲气话,讲完以后都很后悔,因为收不回来了

70、兄弟之间也要劝谏!

71、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72、祭祀再祭得多好,不如在父母生前好好奉养,更有意义。

73、祭祀不一定要搞得很复杂,但是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做给我们的孩子来学习

74、教孩子孝道,要夫妻共同配合,还要亲师合作

75、所谓「门当户对」,最重要的是家教、是德行

76、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77、兄弟很可能是陪我们一生走过最长路的亲人!

78、古代的人兄弟姐妹之情,也是让很多的人感动流泪

79、有一本书非常好,叫做《保富法》,如何真正让你的财富绵延子子孙孙的方法

80、「万物交感,以诚以忠」,真诚到极处,天地都会感动!

81、教育孩子一定要抓住一个原则,绝对要平等的照顾,绝对不能对大儿子好,对小儿子差一点

82、当孩子有长幼尊卑,他才知道「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他对你才生得起恭敬心

83、要了解命运的真相,我们就要去读一本很好的书,叫做《了凡四训》,道理明白,心才会平,就不会去争

84、『言语忍,忿自泯』。人跟人相处当中,冲突最多的情况就是在言语

85、要早晚服用一遍《弟子规》

86、当我孩子的人生已经交给坏习惯主宰,那人生真是不堪设想

87、真正要让家庭教育能够有很好的进展,必须从家长开始提升

88、「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个习惯很可能影响孩子往后事业的发展

89、家和万事就兴,兄弟一条心,黄土都变成金

90、称赞孩子也是一门学问,否则「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91、不要称赞孩子的相貌,不要常常称赞孩子的才华,应该称赞他的德行

92、范仲淹跟他的儿子范纯仁的故事!

93、「不学礼,无以立」现在的孩子会不会接待客人?

94、不可以直接称呼长辈的名字,称呼是要树立长幼、尊卑的态度!

95、【对尊长,勿见能】时时提醒孩子常存谦虚之心

96、孩子被宠爱,对人就会没有恭敬之心

97、《礼记.乐记》有提到「礼者,天地之序也」,天地很自然的顺序跟规律

98、爸爸妈妈好不容易等着你回来,可能有很多话想对你讲,我们都忽略掉父母、长者的感受

99、送客,也要能让人家有宾至如归的感受,备受尊重

100、择一段良言,寄语所有的朋友,照亮每个人的心田

101、【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这是进退之礼

102、现在孩子为什么这么焦躁?就是太缺乏礼节的教育,久而久之我行我素了

103、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






阅读原文: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41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