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家祠:广州古城内现存面积最大祠堂揭秘(修订版)

2017-04-09 区志航 区志航 区志航



        广州古城内现存面积最大,比古城外著名的陈家祠历史更久远,1994年11月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合族祠堂区(區,读音ōu,下同)家祠,历经磨难,终于在2017年3月7日上午重现光华,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区氏家族春祭。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芳草街48号的区家祠正门石匾上书:“林石家塾”,与区姓有什么关系呢?石匾上的“林石”,指的是唐代唐宋八大家魁首,时监察御史韩愈的弟子区册。区册号林石,区家祠以区册之号命名为“林石公祖祠”,并在祠内开办“林石家塾”……现任区氏宗亲会会长区炳全告诉记者:“有的专家未研究该段历史,在向媒体介绍时,看到"林石"二字,解释为姓林的和姓石的两家联姻,这是不正确的。”

        我相信宗族、基因和血脉对一个人的思想和作为的影响。当了解更多区氏家族的历史和家国情怀,以及区氏林石祠堂的来龙去脉之后,我更清晰了《“俯卧撑”是怎样炼成的》。作为区氏家族的后人,在主持春祭仪式时我对到场超过三千族人说,区氏历史和区家祠不仅属于这个族姓,也是广府文化、岭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区氏后人既要不负先祖,发掘保护,更要励精图治,开拓创新。




        

区氏阖族祠林石家塾简介

 

       明·嘉靖十三年 (1534年)广东巡抚戴瞡于选点巡抚署坐落惠爱大街六约所建之四牌楼(惠爱坊、忠贤坊、孝友坊、贞烈坊),在孝友坊纪念广东本土五十四位之仁者,区册位列此焉。于清·德宗光绪七年(1881年),阖族共以尊贤,仰林石公德学最高,议鼎建祠,于省城大东门芳草街建阖族祠,时联宗属,穷阖族丁口之财力,购地买铺,由潮连房布政使衔前福建粮道天民公(台湾第一任海关关长)、松塘房翰林院庶吉士谔良公、水藤房运同衔前江西上饶知县作霖公、阮埇房前顺德县教谕为樑公等倡建,双岗房举人卓卿公、水藤房举人作孚公、举人应麟公、思本房举人荣清公等族贤参理其事;于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冬告成。祠坐北向南,头门额曰:林石家塾,为清咸丰九年(1859年)已未科殿试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钦点探花李文田所书。中堂匾题曰:凝远堂,以不忘本也。祠一连三大进,内外环列耳房四十八间,为各房子孙至省城应试及读书之用。其制寝室以安神位(壹仟壹佰零壹位);中堂以会族人,门头以迓恩光,东厅以接宾客,耳房则分给各房,为本族众子弟读书应试之用。其制有塾规,订有祭仪,每年阖族春秋二祭。故既是家塾,亦无异于区氏阖族之大宗祠!

        区册,字君轼,号林石(故祠名曰:林石家塾),唐征士,生于唐代宗永泰元年乙巳(765年)六月十七日,配夫人杨氏,生于唐代宗大历二年丁末(767年)九月十一日,生三子:长子绍、次子谏、三子诰,公终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正月十八日,享寿八十有二。杨氏终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丁丑(857年)十二月初一日,享寿九十有一,合葬于城东白云山。唐·贞元癸未(803年),唐宋八大家魁首,时监察御史韩愈,以直谏贬阳山令,公以道丧学绝,无所依归,不远千里,往阳山师之,愈大加称许,常称曰“区生东南一人”也。及归专撰文送与之,从弟弘亦同游韩门,有赠南归诗,俱见通志。唐·长庆四年(824年),公被荐征至京师,试《金台赋》,授史馆纂修,后辞职乞归,教授乡里,以惠后学。不独开一族文学之始基,抑且导粤中士大夫讲学之先路,载在志乘可考也。(见历代《广东通志》、《广州府志》、《南海县志》、《顺德县志》等,暨《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粤大记》、各房《区氏族谱》。)




广州市豪贤路芳草街入口边上的红楼是区家祠的一部分



2017年3月7日上午区氏家族春祭现场
















现任区氏宗亲会会长区炳全接受广州和广东电视台采访


区氏后人、“俯卧撑”作者区志航接受广州和广东电视台采访










区氏宗族考略


-欢迎关注-


微信公众号搜索:

“区志航”或"ouzhihangart"

新浪/腾讯 微博:

@区志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