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遴选笔试面试热点】灾难面前如何终结谣言?我们需要怎样的舆论场?

2016-07-18 公选王遴选网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近日来,南方多个省份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数十万人投入抗洪抢险工作,有媒体称之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与此同时,国内的舆论场上也“硝烟弥漫”。

别把抢险战场当“秀场”

近来,我国南方多地暴雨成灾。各级领导干部坚守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靠前指挥,涌现出了不少先进个人和集体,但也有个别官员把抗洪当作秀,把抢险战场当“秀场”。

比如,安徽枞阳县陈瑶湖镇党政办主任周巨龙,本来应该按指令带领200名官兵,从小路赶往抢险现场,结果他“个人认为带领部队从大街上街可以扩大影响”,“未经请示擅自”带领官兵绕道至镇政府门前大街前往抢险现场。

在灾难面前,时间就是生命,汛情就是命令。周某某带队绕路哪怕只耽误一分钟,洪水就有可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这样的“妙计”,不仅上级领导部门不会买账,人民群众也不会领情。

其实,喜欢“演戏”的官员,周某某不是第一个。不论是下基层视察工作,还是处置安全生产事故,亦或是在救灾现场指导工作,都发生过官员摆拍的事情,甚至还出现过官员压根没露面,事后通过PS伪造现场照片,结果因为照片质量太差,被人一眼识破的闹剧。这些行为,情节恶劣程度虽有不同,但有一个共性,都反映出了个别领导干部虚浮的工作作风和扭曲的政绩观。

官员渴望正面评价,渴望在仕途上更进一步,这些都没有错,关键是看通过什么出政绩。“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领导干部只有时刻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踏踏实实地为百姓谋福祉,才能真正赢得百姓的爱戴和支持,从长远上说,也才能在工作中有所建树。相反,靠溜须拍马,靠弄虚作假,甚至为了刷“政绩”,置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这样的作风如何取信于民,又如何担当党和政府交托的重任?

周某某事件可能出现在遴选考试题中,可结合当下的“两学一做”热点进行分析。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党组织需要持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查摆自身不足,尽快纠正不良作风,推动为民服务落到实处。

洪灾面前,我们要靠什么终结谣言?

“长沙地铁灌水、过江隧道被封、金满地被淹”“武汉大暴雨后自来水可能会浊两三天,大家储备好用水”“芜湖市政府决定放弃方村保城市”“皖江水库已经有了裂痕,陶圩大坝毁了,十几人被冲走”……近期,个别网民通过微信等新媒体,故意歪曲事实散布谣言,不仅造成了社会恐慌,也干扰了防汛抗灾工作的正常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谣言经过精心伪装在微信朋友圈传播,影响范围更广。朋友圈里的大多是亲朋好友,彼此信任度较高,因此谣言能够轻而易举地击穿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防备,迅速扩散。仔细分析这些谣言可以发现:有的谣言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人们需要借助权威信息发布才能规避,有的只要稍微有点常识就能识别。

比如,福建闽清县公安局通报了一条信息。710日,网民“黄某某”在网络上发布含有“闽清灾后死亡500余人,失踪110人”的信息,并在信息尾部加上“闽清县救灾指挥部”字样。且不说该消息中的数据是否准确,仅看“闽清县救灾指挥部”字样,就能发现这个机构山寨意味十足。一般来说,防汛抗旱工作,均由当地政府设立的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何来的“救灾指挥部”?倘若我们在看到该消息时能多些思考和甄别,就不会被谣言牵着鼻子走。

面对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人们掌握基本的科学常识显得非常必要。平时,我们不妨多关注一些防洪减灾、逃生自救等安全知识,在灾难来临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偏听偏信,用科学常识粉碎那些不靠谱的谣言。同时,在网络上看到让人质疑甚至恐慌的消息时,不妨多问一句,这是真的吗?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面对谣言,除了需要公众不断提高科学素养,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之外,更要靠相关部门及时主动公布信息。尤其是一旦出了险情,相关部门千万不要藏着掖着,要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发声,压缩谣言生存空间,真正让谣言无处遁形。

灾难面前,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舆论场?

近日来,南方多个省份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数十万人投入抗洪抢险工作,有媒体称之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与此同时,国内的舆论场上也“硝烟弥漫”:有人指责长期的填湖建城是严重灾情的主因,有人追问130亿排水防涝资金的使用情况,也有人强调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种种声音虽然提供了了解灾情的不同视角,但也使舆论场显得杂乱无章,甚至出现互相攻击谩骂的不良情形,我们不得不去反思:灾难面前,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舆论场?

真实。无论是发表怎样的言论,都必须将真实作为底线和要求。灾难面前,人们需要真实的信息来了解灾情,政府也需要真实的信息来指导救援。而在近些年的许多灾难事件面前,我们却总是看到一些虚假的言论在舆论场上传播,制造恐慌,混淆视听。而这些谣言之所以有生存空间,一方面与权威信息发布不及时有较大关系,“权威发布一旦跟不上,谣言就会满天飞”,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不断提高权威信息发布的速度和质量;另一方面,媒体、普通民众等信息发布者也必须提高自身素养,以负责任的态度去发表和传播真实的信息和言论,不造谣,不传谣。

多样。这里的多样指的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之上的更多报道与思考角度。诚然在灾难面前,救灾是第一要务,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抗灾救灾工作的扎实推进上,并向奋战在救灾前线的官兵和民众致以崇高敬意,但我们也应该有所反思,不回避灾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缺失,及时地加以改正和弥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增强面对灾难的信心和底气,降低灾难带来的破坏和损失。因此,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胸怀去包容灾难中出现的一些不同的声音,无论它是激励感人的,还是不那么顺耳的,只要它出于真诚的善意。

互动。面对灾情,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舆论的互动性尤为重要。有了互动,有关灾情的信息能够更快、更广地在舆论场上进行传播,同时各色虚假的言论也能够及时地被澄清破除。在以往的灾难发生时,往往只有政府单方面发布信息,民众只能被动地接收,也很难得到及时的反馈。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流通的渠道越来越畅通,政府、媒体和普通民众三者之间可以构建起一个互动流通的信息舆论场,从而彼此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对方的存在,更高效地发送与接收,更高效地反馈与解答,也为救灾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力支持。

和谐。各色言论都应该遵守法律和道德的规约,共同呵护舆论场的和谐氛围。面对灾情,由于我们的身份角色和知识水平的不同,往往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对此,一些网友由于缺乏宽容平和的心态去理解或讨论,到最后常常引发非理性骂战,出现互相嘲讽、人身攻击等不良行为。这样的谩骂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还会让事态变得更加复杂,破坏舆论场的良好氛围,影响干扰救灾工作的正常进行。每个人在舆论场上都应该保持应有的风度,不肆意宣泄自己的情绪,不恶意攻击不同的见解。

除了以上指出的四点外,也有其他的一些原则可供参考,如保持一定的克制,不对灾难受害者及其亲属造成二次伤害等,在此不作详述。人们常说“灾难无情,人间有爱”,这种爱不仅体现在人们与灾难的抗争中,也应体现在面对灾难的舆论场景中,一个健康、良性的舆论环境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信心和力量。

【2016公选遴选笔试面试热点】党员干部要慎独,也要慎众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如果您遇到下面的情况,可以按图示操作哟~(在浏览器中打开即可)


或者复制并打开下面的链接,进入网站查看详情

http://lx.gongxuanwang.com/kdjj/lxkdjj/15634.htm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