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那些事儿』(2)这个人用一生教公务员三招“生存铁律”
公选王遴选网考友来稿,周末连载。
《公务员那些事儿》,欢迎传阅!
公选王投稿邮箱:
2607360048@qq.com
1512933459@qq.com
投稿请标注 【投稿】
欢迎各位看官投稿,畅所欲言。
公务员那些事儿这个人用一生教公务员
三招“生存铁律”
gxwlxw虽然我的文笔不怎么样,但我很想为他写点什么,再过一年多,他就退休了,他将离开他忠爱的审判台。十八大召开后,有关司改的消息一波接一波,强劲的司改之风撕破了一池春水,我记得所有法律人基本上都在奔走相告,网上网下一片欢腾。他们以为,我们真的迎来了法治的春天。那天中午,老法官在街上遇上我,紧紧抓住我的手:兄弟,司法改革开始了,这回是真的,习总发话了,人财物收归省统管理,你从法院出去工作几年了,该回来了,回来吧,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好些。未等我开口,他又迫不及待地说,我记得你曾说过,生是法院人,死是法院鬼。你还说过,人一生有能从事喜欢的事业不容易,人需要定力,这就犹如流水,虽然千回百转、一路蜿蜒,但总会一路向东,坚定地奔向大海。当时,我眼眶几乎是湿润的,感谢老法官居然还记得我说过的这些话,同为法律人,我们为审判事业付出得太多太多。彼时,我已调往市直某局任班子成员一年有余。
老法官今年五十八岁,是法院一名老法官,是位略显清瘦的知识型男人,留着七十年代中后期知识分子最为流行的飞机头,黑白相间的头发打理得很齐整,无论穿便装还是着制服都有轮有廓,一丝不苟。老法官是位普通法官,既未入党,也未任过任何职务,小半生做着一名普通法官该做的普通事儿,他的故事就像法院门前清水河里的流水平缓、清澈、实在……
只要心里有牵挂
1981年,年少气盛的他怀揣着七彩的梦和对审判事业的无限向往,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从司法局调到了法院。那时法院的年轻人多为军转干部,几年军旅生涯让他们百炼成钢,一群朝气蓬勃的有志青年在一起有着浑身上下都使不完的劲儿。那时不像现在,还可以谈理想、谈事业,他们用忘我的工作书写人生。那时的他即是书记员又是法警。“四人帮”倒台后,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治安状况空前混乱,八十年代初,中国司法史上一场规模浩大、史无前例的“严打”浪潮席卷全国,法院几乎天天加班加点,书记员兼法警的他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每天刑庭都要开好几次庭,有时一天多达三次。当时法院条件差,全院仅一台车况差、浑身都是毛病的老式北京吉普。就这么一辆破车也只有在出现特殊情况方可动用,法警押解全靠徒步进行,从看守所到法院,从提押到还押往返多次。无论春夏秋冬,冬天长冻疮,夏天起痱子,他从没叫一声苦。
在一个炎热的夏季,他终于病倒了——高烧伴疟疾,浑身筛糠,他被同事们送往医院。八十年代中期,医疗条件差,加上拖得太久,入院不及时,导致病情加剧,最终转为胃溃疡。84年至87年是他病情最为严重的时候,绝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度过的。身体虚弱得像秋天的芦苇,医院几次给家属下达病危通知书,他先后多次被转往省城治疗。对他来说,那是一段终生难忘的岁月,他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一天要呕吐好几次血,饮食状况非常差,饮食要求也很特别,少吃多餐,平时以吃流质和饼干为主。多次转院,来回折腾,严重缺少营养,大量失血,昔日强健的体魄已成了焉焉病体。他对治愈已不抱太大希望,只能尽力用意志与毅力与死神抗争,唯一的奢望就是等儿子稍稍长大一些后再死,因为他还有一些牵挂——年迈而多病的母亲、年幼的儿子、他无法割舍的审判工作……他所牵挂的事太多。那几年,只要病情有所好转,他就立马出院回到单位上班,病犯了,就用办公桌的一角死死抵住胃部缓解疼痛,饿了就吃点枯壳饼干。就这样,反反复复,至到1997年病情才得已康复。有一次,他到医院看望住院的战友,几位曾经护理过他的医务人员认出了他,惊讶地望着他:“你不是法院的吗?你没有死啊?不是说你已经死了吗?”他乐呵呵地笑道:“是的,死了,又活过来了,阎王不收我,将我遣返回来了。”引得护士们一阵哈哈大笑。
用他的话说就是:只要心里有牵挂,只要你想留下,生命总可以在个人强烈的求生欲望下得以延续。
无欲无求
他不是没有背景的人,他父亲是法院老领导,许多过去的同事、战友如今大多成了政法战线主要领导,有的甚至成了党政部门的重要领导,就是现在仍在一起工作的同龄同事也至少任过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但他仍然只是一名普通审判员。历经十余年病痛折磨,对人生有了许多新的感悟,他从不去渴求一官半职。他说,“生命是最伟大的,一个有意义的生命勿需太多辉煌与光环。在家庭,做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在单位专注本职工作,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多做好事,不唯权,不唯上,不人云亦云,不遂波逐流。”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这点呢?这样的社会角色才是真实而坦然的!对于法官这一职业,他在很早以前就有比较超前的概念定位,这与现在法律界对于法官的诠注是完全一致的。他说,“一个法官,应该无欲无求,无系无派,法官是为国家服务的,中立、公允、平直是其职业要求,法官眼里的上帝只有法律。”
在法院工作的二十余年,他先后在基层法庭、经济庭、审监庭、行政庭工作过,所承办案件多达数百件。但发回重审和改判的案件屈指可数,这在法院委实不多见,这些年他在办案过程中过得很充实很快乐。
他是个很爱学习的人。对于审判工作他投入了比较多的精力,在一些业务“大部头”书上,他圈圈杠杠做满了记号,这对于一个年近退休的老法官而言,做到这点并非易事。他不是个简单凭法条办案的人,他承办的每一个案件,都会仔细审查原被告双方的诉求和答辩,在此基础上认真研习所涉及的法理,尤其对一些复杂甚至比较敏感的案件,哪怕很快就超审限,庭长急得蹦蹦跳跳,他不紧不慢,不发一言,通过深思熟虑后找到最有益化解矛盾的角度慎重下判,在最后时刻将判决书一气呵成。他的判决书不拘一格,尤其是说理部分,或批或驳,或扬或抑,说理透彻,传播法理,引人入胜。平时对于案件上的问题他从不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在讨论案件过程中,他十分认真,不附合,不盲从,只要是自己认准了的观点他会从立法原意到司法解释为自己的观点进行全方位论证,不管庭长、分管副院长的意见与自己是否统一。他不仅爱学习、会学习,也时常鼓励督促庭里的年轻人加强学习。近些年,庭里先后有两名年轻干警参加国家司法考试,他时常鼓励他们,帮他们查找资料,一起分析案例,在他们精神懈迨或者心情烦闷时及时开导,帮助他们调节情绪走出心理误区。一支烟,一杯热茶不时递到他们手中,他的真诚和热忱让同事们深受感动。
他是个受人尊重的好老师。每年院里都要安排一批民院实习生到庭里协助工作,新来的实习生没有司法实践经验,社会阅历不足,工作十分被动。对此,他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实习生进行引导,从各类法律文书的撰写到卷宗的装订整理他都会手把手地教。他很健谈,知识面也很丰富,工作之余他与年轻人们一起探讨法律、宗教、文学、美学甚至医学方面的知识。几个月下来,实习生们变得更加成熟而富有能力。去年夏天,庭里两名实习的学生要返校了,临别时,实习生紧紧握着他的手说:“老师,您教给了我们许多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法律知识,在您身上,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好人,什么叫好法官”。老法官在他们的实习纪念册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良知呼正义,公正显法心,少年当可畏,国家可创新”,以此激励年轻人尚法向上,报效国家。
他是个综合协调能力很强的人。大约是2003年,全市卷烟市场出现混乱局面,市里决定成立卷烟市场整顿领导小组,并从公检法三个机关抽调专人协助工作,他被抽调到领导小组办公室协助工作。会上,领导安排被抽调的同志与烟草专卖局的执法干部一起亲临整顿一线,打击不法烟贩无照经营、欺行霸市、经营假烟的不法行为。他在会上断然拒绝了领导的要求,他字字掷地有声:全市烟草行业管理混乱局面不自今日始,这与行业管理部门日常管理松懈、没有依法行政关系甚大。他强调,司法机关派员协助工作主要是参与协调,协助理顺各方面关系,指导行业执法部门进行行政执法工作。司法职能不能取代行政职能,法官混同于行政执法人员去参与没收、销毁假烟等具体查处工作就是违背法律规定,与法官的中立地位不符。随后,在他的建议下,领导小组建章立制,培训执法干部,规范执法程序,该处罚的处罚,该起诉的起诉,该申请强制执行的强制执行,不到一年,烟草行业秩序井然。
老法官就是这样一个无欲无求的普通法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到了有为有位。
百姓利益高于天
三十多年的审判经历,许多案件当事人通过他说服疏导或撤诉或自动履行。期间,若干扶危济贫、扬正助善的故事鲜为人知。有年冬天,某单位职工在农村老家的责任田被政府非法调剂,并以差欠三提五统为由将其年猪、钢磨没收充抵村统筹。当事人在三年的时间里四处上访无果,后起诉法院,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请求国家赔偿。他承接该案后冒雪赶往在本市最为高寒边远的山乡,通过与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倾心交流、沟通,后取得一致意见——由政府返还被调剂的耕地,还返没收的钢磨,以适当价款赔偿没收的牲猪损失。该案未经庭审,行政诉讼不适用于调解,但他以庭外和解的方式解决了问题,原告感激涕零,欣然撤拆。事后,该案在当地传为美谈。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专门从该乡赶到城里,要找这个“青天大人”申冤。当时,我还在法警大队任队长,是我亲自接待了这个老人,并按老人的要求找到了他要找的“青天大人”。经了解,老人反映的问题不属法院管辖,在悉心给老人做好工作后,他给了上访老人五十块钱,并把他送到了返乡的车上。前些年,他承办了一起原告众多,诉某部门不履行法定职责致牲猪未经防疫而群体死亡的共同诉讼案。经庭审查明,原告事前未提出相关申请,被告未履行法定职责的理由不能成立,遂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该案虽然从法律上支持原告与法无据,但被告确实存在失职失察情形,该案宣判后,他找到被告单位领导,指出了被告单位日常工作中的疏漏与不足,并建议其从其他渠道给予原告支持和帮助,被告虚心接受了建议。
其实,他身上这样的故事很多。本文在公选王遴选网咖啡厅成文时,我让他看了这篇文章,原文中是有他的名字的,他看后哈哈一笑:小人物有史无传,你可以写,就不写我名字吧,用“他”这个字最好,是我、是你、是他。是的,我明白,是我、是你、也是他……
往期回顾
这里是『公选王网站』的公选王遴选网,
帮助广大基层公务员备战遴选公选。
陪复习、陪加班、陪划重点,
你还要怎样更好的遴选伙伴?
电话:150-724-28589
企业QQ:800088966
遴选QQ群:20108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