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间艺术】肇庆的这些民间艺术,你都看过吗?

文明肇庆 2019-07-03

都说高手在民间

这话说得真不假

民间艺术中也有很多“绝活”令你叹为观止

肇庆的这些民间艺术表演

你有看过吗?



跟着文明君的脚步

带你去感受一下

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端州区


伍丁宝诞

▲图片来源:肇庆市旅游局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白石村以砚石为业,崇敬伍丁。据史料记载,伍丁是中国先秦时期古蜀国开辟蜀道的五位力士,逐渐演变融合为一位姓伍名丁的神人。端砚人认为该行业艰险劈山凿石与伍丁力士劈山开路一脉相通,故奉伍丁为祖师,鼓励端砚后人,以使制砚工艺世代留传。


举办纪念伍丁先师宝诞拜师节是一个具有传承历史的民俗文化活动,可以作为一个品牌去打造。它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种传承了1300多年端砚文化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这一习俗使得制砚工艺得以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并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宗师。活动同时将端砚行业对伍丁祖师的崇拜,转化成了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参与的活动,让人们能够完整地了解、认识伍丁文化,这对于我们普及传统文化,继承弘扬端砚文化,自觉保护民间民俗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鼎湖区



烧番塔

▲图片来源:吃喝玩乐IN肇庆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烧番塔”在鼎湖区当地已经沿袭数百年,是庆祝风调雨顺,祈求吉祥和丰收的传统民俗。在民间有很多种说法,有传说是为纪念清代抗法将领把逃入塔中的“番鬼仔”(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有传说是纪念元朝末年汉族人民为反抗残暴统治者,在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而今天,人们则是为祈求吉祥和来年丰收。


“烧番塔”是在砌好的番塔上撒上些木糠柴、禾秆草(稻草)、粗盐等,让温度升高将整个塔身烧得通红,并产生火花。


沉淀了很多火花时,村民会突然用扇子向塔口扇风进去,火花就会从塔周围的洞散发,并向塔顶集中喷发,形成很高很亮的火光,在夜色中非常壮观。据说,番塔上升的火光代表吉祥,升得越高越好。


此外,“烧番塔”在2018年入选了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高要区


舞龙

▲图片来源:肇庆市旅游局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舞龙起源于汉代,人们以龙为吉祥的化身,在很多地方以舞龙来庆贺喜庆节日。高要区回龙镇宽郊建村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宽郊村建于一座形似鲤鱼的小土丘上,村民借助舞龙来达到“鱼跃龙门”的寓意,传说鱼只要跳过龙门便变成了龙。像肇庆市春节大游行都邀请宽郊舞龙队进行表演。春节是舞龙盛会,金龙所到之处,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前挂青烧炮,一派喜气洋洋景象。


宽郊村的金龙全长75米,圆周143米,需要32个男青年舞动。龙队出发时,彩旗、龙牌、锣鼓、龙珠开路,金龙之后有一面大旗助威。金龙首尾呼应,四爪挥动,全身金鳞闪闪,五彩龙裙挂穗,金碧辉煌,璀灿耀目。舞龙有龙凤舞、走龙圈、龙滚单柱、龙滚双柱、龙戏珠、龙跃禹门、金龙卷尾等舞蹈动作。舞动时锣鼓齐鸣,金龙翻滚,矫健如飞,栩栩如生。


四会市


民歌

▲图片来源:文化四会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四会民歌分三大块。一是原驻民民歌、大(啼)哭歌、情歌、礼俗歌、儿歌、罗源民歌、运童调等主要分布在大沙、威整、黄田、石狗、罗源、清塘、城区等,广府语系地区;二是客家山歌、客家情歌、哭嫁歌等,主要分布在迳口、邓村、地豆、下茆等客家语系地区:三是绥江船歌(号子),主要分布在绥江、龙江流域之水上居民、船家,以广府语系传唱。


四会民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原驻民广府语系民歌有大(啼)哭歌、情歌、儿歌、礼俗歌、运童调、罗源民歌等;客家语系民歌有客家山歌、客家情歌、哭嫁歌等;绥江船歌(号子)包括数板号子、路程号子、拼命号子等。


四会民歌由此被收入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5年,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宁县


山狮舞

▲图片来源:肇庆市广播电视台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相传一千多年前,岭南山脉螺壳山下的宁阳(今广宁县),山高林密,野兽频频出没,受自然条件限制,山民居所大多用竹木、茅草混合泥巴搭建而成,相对简陋,防护性差,经常受到野兽,特别是华南虎的侵袭,致人畜伤亡的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人畜生命的安全。虎患成为当时宁阳地区山民的“心腹大患”!怎样才能减少野兽,特别是华南虎的侵袭呢?在当时落后的年代,没有一种器械能有效制止虎患。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苦思冥想,广宁人终于想到“以兽治兽”的办法,利用山中“百兽之王”——狮子崇高的威严,赶走野兽。


于是他们就地取材,把平时用来装芋头,用竹篾编制的现成的芋箩(箩筐),装扮成狮子。因为芋箩是空心圆柱体,山民用篾刀在它上部切出一个口子,近底部的位置挖了对称的两个洞,在侧面加上两块木片,口、眼、耳都有了,再用色纸加以点缀,画成鼻子,一个活灵活现的“狮子”诞生了,这就是广宁独有的“芋箩狮子”俗称“山狮”。


有了这个“百兽之王”,山民将它挂在屋外墙上,白天其它野兽见了“大王”在此,逃跑都来不及,哪敢靠近!晚上有凶猛野兽侵袭时,山民举起火把,舞动“狮子”,敲响罐、锅、盆等,这种做法大大减少了野兽对人畜的伤害。从此以后,山民祖祖辈辈视狮子为吉祥之物。空闲时间,山民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舞动山狮,敲响罐、盆、锅,抄起耙、刀、棍等娱乐一番,既强身健体,又给寂静的山谷带来热闹!久而久之,逐渐演变成民间传统活动的“山狮舞”,形成每逢春节或有喜庆事都进行舞山狮的习惯。


德庆县


蝴蝶舞

▲图片来源:网络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德庆蝴蝶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蝴蝶舞,原名舞蝴蝶。是德庆马圩历代相传下来的一种民间舞蹈——道具舞,一般在庆丰收、祝昇平的日子里,结合“秋色游行”活动或是在三年一届的“打醮”期间,配合迎送庙神巡游而舞,主要体现庆丰收、祝昇平的内容。该蝴蝶舞传统的表演内容有:花仙引蝶——扑翅起舞——雌雄追逐——双蝶道情——仙子戏蝶——蝶庆昇平。舞姿生动活泼,乐韵悠扬动听,神采翩翩,体现了蝴蝶欢快浪漫的生活情趣。    


封开县


五马巡城舞

▲图片来源:封开报道编辑部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五马巡城舞》是封开县独具特色的优秀民间舞蹈。产生年代基本无文字可考,据访当地老艺人获知,宋朝末年,《五马巡城舞》就在封开县大洲镇的乡间流传,它是当地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


《五马巡城舞》表演时间可长可短,最长不超过1小时,最短30分钟。表演者四五十人不等,但最少也有35人以上,阵容壮观,气氛热烈。表演时,由5人扮成古时战将,骑着5匹马;前有引马童子,后有宫灯罗伞。人们随着强烈的锣鼓节奏起舞,穿过东、南、西、北、中5个城门,穿梭舞蹈,寓意戌边保国,颂扬爱国主义精神。


 该舞蹈多在节日期间(特别春节期间)穿村过寨,在农村禾坪开阔地表演。1988年曾代表肇庆市参加广东省民间艺术欢乐节;1994年参加在肇庆市举行的广东省第九届运动会开幕式;2006年在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肇庆民间艺术汇演中获金奖;在省岭南民间艺术展演中获优秀表演奖,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好评。并多次参加县、市民间艺术大游行活动和各种大型文化活动的演出。


怀集县


春牛舞

▲图片来源:肇庆市旅游局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春牛舞是下帅壮族瑶族乡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族节目之一,在当地流传已有130年之久。该项目曾多次在县、市民间艺术汇演中获奖,并荣获1995年广东省首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二等奖。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一边跳着春牛舞,一边唱着《春牛歌》,提醒大家要爱护耕牛,根据二十四节气种瓜点豆、播种插秧。


2009年,春牛舞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下帅乡春牛舞传承人马建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体现了怀集县保护、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决心和成就。


全市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丰富市民群众文化生活

弘扬民间传统文化艺术

为肇庆的民间艺术点赞



民间艺术知多少?

各位小伙伴,肇庆的民间艺术,有多少你是看过的?把你知道的,在文末下方留言给文明君,好东西要分享给大家~


肇庆文明网 肖韵玲 综合

资料整理网络


编辑:肖韵玲

审核:夏惠琼、邝小云、潘月媚


【少年·志愿】我志愿我热爱我阳光!

开讲啦!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第一讲

【肇庆好声音】第四期:“青天之名”发端地

【非遗文化】指尖上的艺术如何传承?这里有答案!

我是肇庆,我为自己打call“带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