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肇庆好声音】匠心修得古籍香

文明肇庆 2019-07-03

第7期

肇庆好声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环境中,通过声音进行交谈、表达思想感情以及开展各种活动。从重大历史事件的珍贵瞬间,到衣食住行的点滴变迁,只要细心留意,就会发现,那一张张质朴善良的面孔,一个个真实温暖的故事,凝聚成点滴的感动,温暖着这座城市……


古籍修复,寂寞、琐碎。长年累月,低头伏案,只为还原一个字的原始模样。“肇庆好声音”第七期,文明君带你走近古籍修复师寂静流淌的慢时光,一起聆听肇庆的好声音……

古籍修复师

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发展一日千里,让人惊叹,但是时代又告诉我们经典不能忘,传统技艺不能忘,古籍修复工作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鼠啮蠹蚀、霉蚀、酸化、老化、使用中的磨损使古籍千疮百孔、破烂不堪,我们把这种情况叫作“书病”, 如人生病了一样,古籍生病了也需要治疗,于是古籍修复师应运而生,古籍修复师通过古籍修复技术,修旧如旧、化腐朽为神奇,将古籍的病治好。因而,各界人士将这项技艺誉为古籍的“续命汤”。


下面跟着小编

一起来看看这个视频

“书医”的慢时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398g58wq4&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来源:四会手机台

修复

                       


穿越千百年时光,他们手中的日常


古籍修复,寂寞、琐碎。长年累月,低头伏案,只为还原一个字的原始模样。


微风徐来,一股既像药味又像木香的味道从四会市图书馆飘出来,原来是四会市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师杨柳在对古籍进行“救治”,她屏气凝神,手中的羊毛扫如春风一样扫过纸面,轻轻地抚平岁月留下的痕迹,手中的夹子从不放过一粒细如针尖的虫卵。

杨柳在小心翼翼地修复古籍。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摄

作为古书“医生”,杨柳每天和珍贵的古籍珍本打交道,那些残旧破损的古书,在外人看来是不可能修复的,但经她巧手修复后,像变魔术般重新焕发生命力,“生命”得以延续。


采访当天,杨柳正在修复一本民国版本的《论语》。她告诉记者,古籍常见的损坏情况有书口开裂、破洞、虫蛀、脆化、发霉、表面污损等,不同情况需用不同的处理办法。修复工具有镊子、针锥、挑针、排笔、木槌、尺板、木锉、剪刀、美工刀、毛笔等。“每一本古籍在修复前都要测量酸碱度,以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案。如果修补方案不科学、修补技法不得当,会对文献造成二次破坏。”杨柳说,一本古书残页经拆页、清洁、修补、折页、压实、打眼、穿捻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修复。


“这本书的破损程度,还没到面目全非的程度,但要修复好它,基本要一个月时间。”杨柳一边伏案为残书“打补丁”,一边对记者说。只见她屏气凝神,小心翼翼地用毛笔沾了点特制的糨糊,然后轻轻地点在破洞的书页上,再用指尖轻柔地将宣纸沾到破洞处。那些特别小的洞,她只能用镊子轻轻点补。这不仅需要细心、精力、眼力,更需要耐力。


杨柳拿出已经修复好的古书给记者看。只见古书装订整齐,页面光滑无损,修复纸与古书融为一体,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看出已被修复过。从一本残书,变成一本完好无损的“新书”,这其中凝聚了杨柳太多的心力和酸甜苦辣。


“做这份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耐得住寂寞,要静得下心。”杨柳说,长时间坐着修复古籍,这对眼睛和腰椎都是很大的考验,但自己很热爱古籍,有精力就会一直做下去。至于古籍室中那些亟待修复的古籍何时能修复完,杨柳也答不上来,“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一般来说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方可称之为古籍。


高要区黎汉光图书馆,是广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在2015年6月建成了肇庆市首个古籍文献修复室,截止去年共修复古籍文献已有800页。


高要图书馆古籍特藏室负责人曾凤英介绍:“古籍文献修复室和古籍特藏室共用一间室。经过普查,古籍特藏室里存放共644种8836册1912年前的珍贵古籍善本。2015年6月,在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帮助下,高要图书馆建成了古籍文献修复室,对古籍进行更深度的保护。”



工序

古籍到底怎么修复?都靠手工


在古籍文献修复室里摆放着洗书池、洗书槽、晾书架等设备。曾凤英告诉记者,这些物品都是定做的。因为古籍纸张非常薄,所以清洗书页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功底,也因此古籍修复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程序和需熟练的技巧。

古籍文献修复人员把多余的糨糊修复纸剪除。西江日报记者 吴威豪/摄

曾凤英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例如我们使用的糨糊调制,必须用淀粉和水,要纯手工调制。在锅里水烧至沸点时,及时倒入冷水与淀粉调成浆,待锅中水温降至60℃,整锅离火继续搅拌,才能调出合格的糨糊。”


古籍修复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本书从书库提取后,修复师先要拍照存档,记录下种种病害,然后进行拆页、编号、选配补纸、清洁书页、修补、润湿压平、折页、锤平、压实、齐栏、打眼、穿稔、捆结、装订、贴书签等十几道工序。


为了将古籍还原它本来面目,古籍修复师使出了浑身解数。修复师修补古籍的材料很普通,是浆糊和纸,但其非常讲究。市面卖的浆糊含有增白剂和防腐剂等化学成分,不适合修复古籍使用,古籍修复师一般都是自制浆糊,所以自制浆糊成了古籍修复师入门必学;修复古籍的纸最好是使用同样的古纸,但古籍用纸种类繁多,能找到同样纸张的机会微乎其微,所以修复师一般采用同样材质、工艺相似、厚薄相近的纸张。


古籍修复技术还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如一些珍贵的名人手迹、墨宝等,经过古籍修复匠人精心的修裱,装潢,能更好地呈现出作品的灵气和神韵,使作品展露原有风貌。古人古籍修复的手段有托、裱、补、镶、装等十几种,有些方法现在仍在使用。

传承


还原文明记忆,留下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2016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广泛利用数字化加工和缩微技术等措施对古籍文献进行再生性保护,推进古籍整理研究和出版进程,提高中华优秀传统典籍利用率。市民兴致勃勃欣赏市民热切围观古籍修复技艺演示
在2018南国书香节肇庆分会场暨砚都阅读文化节期间,活动展出了高要区图书馆的馆藏古籍真品文献21册,古籍修复专业人员现场为大家展示古籍修复技艺。古籍及其修复技艺的精彩亮相,吸引大批市民前来欣赏与体验。乾隆三年的古籍文献更是抓取了大家的眼球,收获众人的赞叹:难得一见!一波又一波的人群围着古籍修复专区,见识古籍修复技艺如何化腐朽为神奇,一些好学的市民还围着修复人员不断请教,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市民进行数字化古籍文献阅读体验

为加强古籍文献的建设、保存、开发和传播,肇庆市图书馆与高要区图书馆合力打造“肇庆·高要古籍文献数据库”,目前数字化古籍文献资源10600页,现场向市民展示数据库的操作,引导市民开展古籍阅读体验。观展市民普遍反映,古籍是当代人管窥历史、洞见未来的重要工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将成为大众提升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应得到大力传播和推广。

百书无残页,故纸有遗香;书香古流传,巧手今再续;慢工出细活,修书亦修心。


作为古籍修复师,他们的工作是繁琐、枯燥的。但正因为肩负着传递历史的使命,他们始终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匠人之心、续雅典之物。

肇庆文明网 翟韵诗 邝小云 综合

资料来源:西江日报 肇庆市图书馆


编辑:余泳

审核:夏惠琼、邝小云、潘月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学习笔记

肇庆市“新时代红色文化网上讲习所”网络宣传系列之三——宣传思想工作考卷

40人对话40年 | 周福德:做医生是一种信仰

城市志愿者 | 我的志愿旅程,愿与您分享!

【值得珍藏】20张宣传画数说广东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