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行动践行垃圾分类 让文明更进一步

文明肇庆 2019-07-03

此篇文章已于11月8日登上中国文明网地方联播。

“妈妈,我喝完瓶子里的水了,是把瓶子放进可回收的垃圾桶,对吗?”“是的,地球母亲为宝宝点赞!”在住宅小区垃圾分类投放亭前,暖心的一幕让人不禁莞尔一笑。生活“零垃圾”、化废为宝、获得新生、循环利用......如今,垃圾分类成为城市文明的重要缩影,帮垃圾各自找回属于自己的“家”更是我们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肇庆,如今随处可以看到“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绿色倡议,环保健康的做法被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和推行,学校、社区、各单位也掀起“垃圾分类”的新浪潮,化垃圾为宝,造福环境,为城市撑起一片蓝天白云。



落实垃圾分类有章可循

先行试点再全面铺开



试点单位之一的端州区政府机关大院内,放置有4种分类垃圾桶,宣传栏上详细讲解如何正确垃圾分类。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为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辖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端州区制定《肇庆市端州区2018年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为垃圾分类列出了相关分类标准及规定,6月底试点运行,定下力争到2021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目标。


  记者了解到,端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分为东、西两条线进行,其中东线有8处试点单位,西线有6处。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单位包括政府机关、学校、企业等各4处以及2处居住小区。相关公司将按照指定线路,对分类试点单位的垃圾进行回收。


  相关部门根据前期对试点单位的调研,确定每个试点单位投放分类垃圾桶、楼层40升容量两分类垃圾桶、20升容量两分类垃圾桶的配备数量。以试点的湖景名居为例,该小区有204户居民,配备两个500升容量的易腐垃圾桶,240升容量的其它垃圾桶和有害垃圾桶各1个,还有两个240升容量的可回收垃圾桶。相关部门向小区派发204套20升容量的两分类垃圾桶。小区住户每户每月还会获得80只垃圾袋。


垃圾分类宣传单张图文并茂,简单易懂。图片来源:肇庆发布

  为了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端州区环卫中心设计了两款宣传单张,详细介绍了什么是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及其它垃圾,图文并茂,简单易懂。随后,试点单位代表还来到端州区政府大院,现场观摩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转运等。记者看到,现场有3个绿色易腐垃圾桶,蓝色可回收物、灰色的其他垃圾及红色的有害垃圾桶各1个,背后设有一处宣传栏,详细介绍垃圾分类。据了解,其他试点单位也会设立宣传栏,进行垃圾分类宣传。企业代表谭女士说,回去后会对员工进行培训,落实好垃圾分类。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市民对垃圾分类认识不足。市民谢先生表示,细化垃圾分类非常好,有利于保护城区市容和环境,提高垃圾资源回收效率,“希望政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加强宣传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为进一步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端州区城管局关工委开展“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环保专题教育活动,让参加活动的端州区城管局干部职工子女能更好的了解垃圾分类。活动中,城管局系统职工子女学习了端州区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意义,并在环保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动脑、变废为宝,学习制作家庭日用环保酵素。环卫中心工会副主席郭卫雄为小朋友们介绍端州区目前垃圾分类试点实施的情况和垃圾分类的主要方法。


活动现场邀请小朋友们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测试。图片来源:端州城管

  为了测试大家是否学到了分类知识,活动方邀请小朋友们进行应用测试,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的小朋友将获得小礼品。现场的小朋友们都踊跃参加,并且都投放正确。现场环保志愿者小小老师、周周老师、小严老师还为大家现场示范如何制作家用环保酵素。家长们都表示,本次活动让小孩们明白了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可以爱护环境、爱护地球,而且作为家长也学习到制作简单、环保好用的酵素,可以共同为环保出一分力,非常有教育意义。


  为加强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让居民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四会市城中街道花街社区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活动旨在居民通过边学边做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知识。



活动现场,社区志愿者通过讲解活动游戏规则,让居民对垃圾分类有了初步认识,并由环保专业的志愿者们就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以及分类后如何处理的相关问题与参与的居民做了详细的讲解。随后,驻区社工与社区志愿者、环保志愿者对辖区主干道重点进行清扫、清洁活动。志愿者们手拿扫把、火钳,沿途弯腰认真地捡拾路人丢弃的碎纸屑、塑料袋、生活垃圾等。一片片落叶,一个个烟头、一个个瓶盖都装进了志愿者们的垃圾袋里。活动提高了居民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增强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感,为共建绿色环保社区,创建美丽社区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变废为宝

垃圾重获“新生”


  8台机组每小时共发电6000度电,每年可将4000万立方沼气转化为4500万度电。记者从肇庆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获悉,肇庆市首个垃圾沼气发电项目在该垃圾处理场落户。预计每年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每年输出电力可替代7600吨标准煤,实现了城市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


  据了解,肇庆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位于高要区马安镇,建于1993年,负责容纳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和肇庆高新区的生活垃圾。该处理场在2014年底完成第二期工程建设,设计容量110万立方米。近年来,肇庆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目前,该处理场每天进场垃圾已达1300吨。


8台机组将收集到的垃圾沼气转化为电能。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以往,垃圾处理场产生的废气经过导排系统处理后直接排空。为了变废为宝、减少污染,肇庆市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引进了广东新科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填埋沼气综合利用发电项目。该项目利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填埋区、渗滤池收集的沼气,经过预处理装置净化、除尘、除水、稳压后送入沼气发电机,发电后通过输配电系统,将发出的电能输送到电网,年发电量达4500万kWh。


  “项目分为沼气收集区和发电厂区。通过电脑联网,工作人员可随时监控8台发电机组的运行情况。”广东新科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叶先生告诉记者,广东新科迪公司在2017年投入3000万元,建设装机容量6兆瓦的填埋气发电项目,在约10万平方米的填埋气收集区,铺设了3层沼气收集管。“项目采取了新科迪公司特有的、将全密闭覆膜抽气和水平井结合的填埋气收集方式,使填埋气收集效率达到了90%以上。同时,这8台机组都是集装箱式机组,能快速移动,可根据垃圾沼气收集量的变化进行发电机组的数量调整。”据叶先生介绍,该项目的装机容量在广东省类似项目中位于前列。从正式运行累计至今,项目已实现发电2100多万度。


  受访者表示,项目将存在安全隐患和污染环境的沼气转化成电能,大大减少了垃圾场废气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高了肇庆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水平,让城市更宜居、山清水更绿。



肇庆文明网 慕容桂珍 邝小云 综合


编辑:余泳

审核:夏惠琼、邝小云、潘月媚


为光盘行动代言,我有我的freestyle

一组全家福照:看四十年光影流转中的变与不变

肇庆:多彩文化丰富校园生活 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戏曲进校园!你爱上它了吗?

肇庆举行道德模范颁奖仪式 传承道德力量弘扬时代新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