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观点争锋 :“政务微博风险大,政务微信更可控”,真的是这样吗?

2017-03-03 微安塞

在运营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之间,不少党政机关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偏倚地选择平台,而这种“选择性使用”是明智的吗?昨日,学院君观察到这样一条微博评论观点,专家、运营者和网友纷纷就实际感受各抒己见,让我们一同看看他们的看法。


@政务微博观察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新媒体实验室官方微博@政务微博观察 发布微博说 :关于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不少党政机关优先选择了“安全可控”的微信,而将微博放在了次要位置。为什么?因为微信公众号的后台,可以实现对民意互动反馈的意见和诉求进行“筛选式”公开或者不公开,甚至于“拉黑”屏蔽、“定点清除”某些群众的参与;而开放式传播和社会化参与的微博无法实现这种“自我保护”,不能评论不影响转发式表达、不能转发更可以“截屏”原创设置议程。微博舆论“作法”可以在分分秒秒间“水漫金山”。其实这种媒介机理,“地球人都知道”。

故而,某些党政机关惧怕微博、远离微博的这种“媒介策略”,其传递出的不仅仅是“孤芳自赏”式的自迷自恋,“闭关自守”式的行政自卑,更无异于掩耳盗铃、作茧自缚,选择了脱离人民群众之后的所谓“心理安全”,却将公信力的巨大风险留给了自己。不是么?


@政务微博观察 特别补充说明:政务微信的数据化便民服务那也是钢钢的,此观点谨探讨政治传播与回应社会关切和政务舆情回应范畴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相关领域人士在此条微博下留言表达观点。

相关评论

@

政务微博平台作为一个开放的公共意见平台,不仅能够反映社会成员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而且能监督政府更好地完善社会公共管理,向大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政务微博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于关注民生、解决问题。


@

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务微博就是政府形象的代言人。因此,政务微博不仅要善于发言,在需要舆论引导的关键时候,要敢于说该说的话,准确、客观、公正地提供信息、答复意见、消除疑问。


@林岳芳

突发事件往往最能考验党政官微的处事能力。


@Linkin小子

党政机关对自己的政策也不够自信,害怕群众的建议及负面评价。再加上长期的不发声、不互动,微博的突然出现让他们赤裸裸的暴露在群众面前,使得他们更加忌惮,甚至会出现死循环。政策是好的,提出的建议和评价都是为了政策能够更好的出台和落实,多出好政策光明磊落做事,群众欢迎,党政也能政策自信。


西北民族大学教师 @胡乱英俊

1、从操作角度讲,微信对PC的依赖程度高,年审繁琐,发布上有“额度”限制,微博有相对优势。2、官博人设、互动、活跃度、小编个性、风格都会影响到传播效果。一面是海尔和民航一众段子手官博圈粉不断风光无限,另一面丽江官博主管官员和某法官因微博因舆情停职,走钢丝,头条难抢,熬夜易卒,且编且珍惜。

而此前,湖南省公安厅政治部宣传处科长@四级警长 早就接受过我们的独家访谈,从运营的角度详解运营微博和微信两大平台特点。

微博的优势

一是微博的互动性强于微信公众平台。从互动的便利性看,微博可以随时接受互动,而微信公众平台虽然现在也可以从手机微信上登录,但是它收不到未读提示,操作不便捷,易用性不如微博。以我从事新媒体工作以来,通过互动创造的经典案例的数据来对比,由微博创造的经典案例占比达85.7%。

二是微博的虚拟人格属性强于微信公众平台。由于是典型的社交媒体,通过内容的发布,互动的回应,善于运营的微博往往形成了网友广泛认可的虚拟人格。而由于封闭性,微信公众平台互动难以像微博平台一样全面呈现,构建这样的虚拟人格难度较大,

三是微博的传播力强于微信公众平台。从阅读数据来看,微博数据远大于微信。且从近年来的网络大事件来看,即使是发源于个人微信、微信公众平台,但形成传播声势仍然是通过微博来完成。

四是微博的信息自净能力强于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具有“生人社会”的属性,如果博主发布不当内容,会有陌生人进行纠正,使错误信息很容易在传播中就进行了自我净化。而微信由于具有“熟人社会”的属性。所以我们有时候不得不说:“微信微信,只能微微地相信。”

五微博的网络生态呈现要强于微信。同样由于开放性与封闭性的差别,深入微博,不管我们认识,还是不认识的,只要刷下去,都会看得到他们所思所想。既可以看到光明,也能洞悉黑暗,既能听到赞誉,又能听到诤言。这对于我们党政部门,深入微博其实也是某种程度地深入群众。如果沉湎“熟人社会”的微信,由于圈子的同质化、封闭化,那迎接我们的经常是身边熟悉人的一片点赞,长此以往就可能失去对网络生态的正确认识,失去对民意的正确把握。

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

一是微信公众平台的普及性强于微博。在微信朋友圈中找存在感的难度远远小于微博,因此个人微信的衍生产品微信公众平台的普及性大于微博。

二是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集成易用性强于微博。微信公众号一打开就可以直接呈现个性菜单,点击即可连接服务。但是微博粉丝服务平台虽然可以集成服务功能,却要先进入主页,再点击私信,然后才可以进行服务页面,操作的易用性弱于微信公众平台。

三是微信公众平台的渗透性强于微博。由于个人微信的使用门槛低于微博,它的广泛应用率、易于使用性远远大于微博,现在基本是会用微博的人肯定会用微信,而会用微信的人不一定会用微博,我们在运营中往往采取微博与微信互补,用微博实现传播的覆盖,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传播的渗透,二者互为补充,互为依托。


从政务领域来看,微博与微信哪个更强还真要因地、因时、因事而异,两者既是竞争又是互补,完全可以实行差异化运营。以我的体验,二者即使在内容上也是有差异的,比如说大情怀的东西,往往在微博上非常受欢迎,而在微信平台上传播数据并不高。而小情调的东西,往往在微信上非常受欢迎,而在微博上则效果一般。

事实上,在我从事新媒体工作之初,我曾打算以微认公众平台为主,以微博为辅。但几年的实践让我觉得,以移动互联网较为发达的区域政务新媒体而言,如果更关注传播、更关注舆情引导、更关注通过互动服务人民群众,而且又有面对网络“板砖”的勇气,敢于听到不同意见的话,那么微博还是更有优势一些。如果身处一个移动互联网发展程度没有那么高的区域,本地的微博普及率低,且更为专注于根植本地的政务新媒体而言,那么微信公众平台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甚至于在一些街道、乡镇、社区、派出所等服务群众重于信息发布的基层党政部门而言,与其建微博、微信公众平台,还不如建微信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