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处方 | 开给容易焦虑的你
“累啊,心很累。”
这是上周大学同学聚会里曾经的班长醉着酒揽着我说的话。
短短毕业不过四五年,好不容易把天南地北的大家伙再次齐齐整整地聚起来,却发现时光微微一晃,几乎所有人都变了样。
人的成长必然伴随着长相和身形的变化,而真正留下痕迹的,是眼睛。有的人脸上扯着最大的笑容喝着最猛的酒,然而眼里透露出的疲态却是藏也藏不住。
刚在饭桌上坐下的时候眉飞色舞,讲毕业后的奋斗,讲职场的光鲜;几杯酒下肚,酒意上来了才开始沉默,仿佛才想起来身上还有一座大山在压着。
这是现代社会的缩影吧,大多数人都在为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成就疲于奔命,无形中精神压力像俄罗斯方块一样越积越高。
就像一个脆弱的气球,外界不断往里加压打气,看似气球依旧没破,但也只有气球本身知道自己已经有多临界于爆炸点。
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是新的城市难题
历时5年,全国约112万城镇人口的心理健康大数据——《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人仅占10.3%。
报告同时显示,心理健康状态与躯体生理健康状态密切相关,在心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城镇慢病患者中,抑郁、焦虑等问题非常突出。
外表看起来再积极和乐观的人,内在或许都承受着巨大的无法排解的压力,日积月累,累积成疾。
如何寻找快乐,如何保持积极,如何正确解压,或许在当下是比如何在三十岁前年薪百万还要重要和难解的人生问题。
所有的工作,最长期来看,拼到最后,都是在拼身体体力和心理耐受。
最高级的快乐
一开始都没那么快乐
产生快乐情绪的因素有三种,多巴胺、血清素和内啡肽。
多巴胺的快乐是转瞬即逝的,而血清素的快乐,在消逝之后会让人陷入焦虑;只有内啡肽的快乐是持久的,是久久萦绕在心头的幸福感。
这个世界的运行有一个简单又万能的规律:唾手可得的都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永远都需要经历汗水和痛苦才能得到。
喝快乐肥宅水的快乐只存在于入口的第一秒,醉酒和蹦迪带来的快乐在第二天清晨头痛和水肿的时候也烟消云散;
能持续长久的获得快乐的方法,往往在一开始都显得有些没那么快乐。
内啡肽的快乐就是这个原理,需要长时间地克服一件事带来的疲惫和痛苦,就像登山一样,一旦过了那个峰点,所有的疲惫烟消云散,眼前开阔,幸福值爆满。
运动、健身,是最容易得到内啡肽快乐的事。
于是慢慢理解了,为何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楼下相继开了健身房、瑜伽室;那些从高楼大厦拖着疲惫身躯走出来的人们,为何还要换上运动服去跑步去撸铁。
心理压力过大时需要一个疏解的窗口,健身半小时暴出一身汗的快乐,岂是一瓶快乐肥宅水能给的?
同时,科学研究表明,每周100分钟以上一定强度的运动,能够有效提高心肺功能,从而提高每一天精力的上限。
科学地运动
科学地减压
虽说运动能够减轻精神压力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它依旧是许多人的“知识盲区”。
下面的两个小问题,或许能解开许多运动小白多年的疑惑。
Q1: 运动锻炼,越久效果越好?
《柳叶刀》精神病学分刊曾刊发了一篇涉及120万人的研究,分析不同的运动对精神健康的影响程度。
许多人都会认为锻炼得越久越好,无论是时长还是频率都应该多多益善才对。
然而《柳叶刀》的研究发现,这个想法是错的。
研究发现,从时间长度来说,每次锻炼的最佳时长应该在45-60分钟之间;
少于45分钟,运动达不到效果;而大于60分钟,不仅不会有更高的收益,反而还可能会对身体产生负面的负担。
从锻炼频率而言,一周3-5天(每天1次)的锻炼频次能够达到最高的收益;相比之下,天天锻炼反而收效甚小。
Q2: 室外运动与室内运动效果无差别?
英国罗汉普顿大学研究人员与一个德国研究小组曾联合做过一个关于运动环境和人们心理压力的相关性研究,调查了140名运动爱好者。
结果显示,所有人运动后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情绪改善、压力减轻和焦虑程度降低。
然而,就缓解压力的效果而言,户外运动能使压力分数由运动前平均2.35分降至2.05分,降幅接近13%。
相比之下,室内运动者的压力分数平均降幅仅为8%(游泳是研究中唯一能明显改善情绪和缓解压力的室内运动,能使压力得分降低11%)。
20世纪20年代的人们似乎是生活相比从前要更优越的一代,但也是社会压力巨大的一代。
事儿是不会压垮人的,但压力会。
夏目漱石写给年轻人的「人间处方」中说道,“人生在世,难在如何和解。视如何与这世间、与自己和解,生活、工作会失色或熠熠生辉。”
焦虑的时刻常有,只愿你往后的快乐,都来自于长久而稳定的内啡肽。
☁️
今日互动
你有什么好用的私人减压方式吗?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开启一场认知身体的全新体验
微博:WildMoon健身旅修
INS:WildMoon健身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