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他10块钱闯深圳,现拥千亿级公司

2017-02-25 茉莉亚 深圳通讯

根据《福布斯》杂志网站最新公布的2016年度中国富豪排行榜,王文银以身家13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35亿)名列第六,力压李彦宏、许家印。而对于这位富豪,大家未免稍显陌生,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他的故事。但他确实业界名副其实的“带头大哥”,在世界同行也举足轻重。

一个对很多人来说很陌生的世界500强,一位低调得过分的掌舵人。

他就是中国的铜业大王,王文银,正威集团创始人。

穷山沟里走出来的打工仔

王文银生于安徽潜山县,家境并不富裕。尽管父母都是山沟里土生土长的农民,没什么文化本事,但却把王文银培养成了村里难得的大学生。

1989年,21岁的王文银从潜山中学考入南京大学天文学专业。

1993年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上海工作,每月有400元左右的薪水。

按说这样的工作生活算很体面了,可王文银从小的志向是成为有影响的大人物这样“朝九晚五”“饿不死撑不到”的生活,显然不是他想要的。

毕业离开家门,他特意嘱咐母亲,要保留他的课本和笔记,“万一将来成了大人物呢?”

一年连升七级!小伙要上天!

时值深圳淘金热。王文银熬了几个月就辞去了上海的工作,背了个背包,揣着400块钱,直接南下广东。他一路坐火车、汽车、拖拉机,折腾了小半月,才来到深圳,身上的400块钱也只剩下了10块钱。

这点钱别说住旅店,就是吃饭都成了大问题。他找了个水泥管子算是住处,邻居中有“盲流”,也有失业的人。

从找工作开始,王文银就显得与众不同。他把大学毕业证放一边,拿着高中毕业证找苦力活。理由是,要先打基础,不然将来怎么管理工厂?

王文银说:“直到现在我还认为,要建立自己的事业,一定要从基层干起。”

王文银来到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灯泡厂担任扣丝部部长,月薪3千,手下有800个女工。

当时,用于灯泡的钨丝极细,需要女工压接到灯泡里去,很多人眼睛劳累流血。

王文银后来实在看不下去,就带领工人罢工。

结果,参与罢工的都被开除了。王文银只好将自己的薪水分给众人,和工友们以捡拾废铜烂铁为生,流落街头。

王文银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叫恒都的港资企业,职务是仓库保管员。

只用一个多星期,他就能随口背出缆线、插头等数千件物料的编码。主管还从来没见过这么离奇的仓管员,直呼“他根本不是来打工的!”

之后,他一年内连升七级,直至成为总经理助理,一年拿的奖金和提成有百万之多。

草创公司:把人脉做成生意

此时的王文银,事业也算是小有所成。只是,他并没有忘记来深圳的初衷,他想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

王文银常和下属们说,他想要办公司、开工厂。但那时没人相信他这个20多岁的年轻人。

很快,不甘于替别人打工的王文银开始了“单飞”。

1995年,王文银把吹出的牛皮变成现实:创办了携威实业有限公司,从熟悉的行当干起,专做电源线买卖。

王文银一直认为,人脉就是生意。彼时自己的生意已经逐渐上道,如果想进一步做大的话,人脉是一个关键点。

自己的人脉究竟如何呢?

王文银想出来一个测试方法。

当时,正好王文银的孩子降生。于是他决定请所有供应商和客户来喝满月酒,借机检验一下自己和大家的关系。

结果,来的客人远远超出王文银的预料。

他当即决定扩大生意,之后创办了深圳携威电线制品厂,把生意做到制造领域。当时正好赶上东南亚金融风暴,他看准生产设备滞销的机会,找到设备制造商用分期付款的形式买了100台设备,工厂还没建,就把规划的产能翻了几番。

吃住都在工地数月后,他的工厂建成,第一个月就实现盈利,第三个月的月销售额更从头一个月的200万元猛增到1000万元。

正如他所说“人生需要抓住几次别人看不到的机会,才能跳跃”。见过王文银的人常常能被他的创业热情所感染,他的近乎偏执的自信,容易让人把他与疯狂的赌徒联系在一起。

市场火旺,王文银幸福无比。但紧接着,一个大打击就来了。

有一次,王文银被跑了一笔货款,公司濒临破产,他不得不开着卡车挨个找供应商,讲公司遇到困难需要分期还上货款。人脉关系再一次发挥作用,合作伙伴们相信了他,他也很小心地每次都提前几天还款,才渡过难关。

这也让王文银更为注重和合作伙伴的关系。

王文银说,“我总结了很多企业成败的经验,结果是,大部分企业是败在合作伙伴手中。”

之后,他顺风顺水,公司以每年新增一个工厂的速度迅猛发展。迅猛扩张中,他怕重蹈覆辙。为了甄别哪些合作厂商可以长期合作、患难与共,王文银出了一个怪招“怪招”:模拟失败试验。

他向外界宣称:下属的一个工厂将要倒闭了。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

消息传出后,各个供货商表现不一。有的立马翻脸,上门逼债;也有的表示可以缓缓。

通过这个试验,王文银筛选除了一些值得同舟共济的供货商,结成了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

抄底狂人成就千亿生意!

王文银做生意一反常规,别人都看好的项目,他异常小心;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档口,他却如猛虎扑食,出手又快又狠。

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生产设备滞销,房租也只有之前的一半,王文银以超低成本开始创业。成功大赚了一笔。

1999年,王文银整合了几家工厂,组建了正威国际集团。

2003年,正威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源线生产商之一。

这时,却赶上国内爆发非典,经济陷入颓势,原材料价格低迷。王文银想到趁市场疲软买几座矿山,进军上游矿产开采、冶炼领域,他看上了当时中国第四大钨矿江西赣州无铜矿。

结果遭到众人反对,还有合伙人以离职相逼,认为他这是不顾身家风险的赌博。最终,王力排众议,一口气买下了江西、云南等地几座矿山。

非典过后,铜钨矿行情翻倍,王文银凭此举赚得盆满钵满。正威也成为国内从原材料开采、生产加工到销售产业链最完整的电源线企业。

2005年,王文银想要参加一个30万吨的铜线杆项目。

同样的,这也招到了股东的反对,因为这个项目投资资金太大,仅一期预算就要10亿元现金,而正威当年总销售额才50多亿元。

但在王文银力主下,这个项目还是落实了。

为解决资金问题,王文银变卖了两家工厂,最后还不得不向银行举债。公司的几个股东被吓跑,直接将股份全部转给了他,叹息而去,而他做财务的妻子甚至拒绝给他转账。

一时间,王文银似乎“众叛亲离”。原来的满头黑发,很快就变得稀稀疏疏,后来再也没有长出来。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王文银的决定。

项目建成后,正威的声名在业内一炮打响,年营收更是成倍增长:2011年营收破千亿,2013年营收破2000亿,2014年营收达到3400多亿元。

通过多年布局,正威集团已经打通了电源线生产的全产业链,成为行业内较早开始发展“矿山-冶炼-加工”全产业链构架模式的企业。正威国际集团已是全球铜业产业链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王文银说,“企业一定要做行业领袖,哪怕企业再小,也要做成这个行业、哪怕是最细分领域的领袖。”在王文银的带领下,正威集团仅用十多年的时间,就成长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铜业公司之一。

每一个成功的商人背后,都经历过不少辛酸,成功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事,如果能像王文银一样,即使是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也要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那么,还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成的呢?

今天,那个20年前露宿街头的打工仔,不仅忙着满世界飞,还要忙着接见来自安徽、河南、云南、广东各省市的主政人,成了国内一顶一的大人物!对于自己能白手起家攀上塔尖,他最深的感触就是:企业就是英雄干掉英雄的血泪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