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曹专:有胆 有识 有情 有义 有趣

2016-06-05 曹专 中国生命教育网

 

在导师身边整十年了,其人其文的各种坊间传闻听了不少,如“没有读过肖川随笔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如“内蒙的一位语文老师对肖川老师的许多文章倒背如流”,如“老师在一次报告中不留情面地批评了某教育局长的夫人,结果这个地方好几年都没有请老师讲过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有一点确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出书的卖书的和读书的人都喜欢导师的书,他的成名作《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畅销了五十余万册,这在教育学界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读肖川的教育文字?为什么有人说肖川教育随笔是“新形态的教育学”,其不仅是教育研究与教育表达的新范式,也是“中国教育界一个迷人的符号”?我想除了老师常说的文章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文、言之有趣”等外在特征外,更重要的是导师是一个“有胆、有识、有情、有义、有趣”的人。

我不敢说导师的学问是教育学界最好的,但导师的胆量绝对是教育学界数一数二的。他不惧批评强权,他认为“知识分子唯一服从的只有真理和内在的良知”,多年来,他在不同场合,通过不同的途径,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声音:坚定不移地否弃专制主义,并力图从人们人格的深层结构中清除专制主义的病毒,极力倡扬“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博爱”的核心价值。他不惧批评传统,立场鲜明的指出了传统文化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及语言表达方面的诸多不足,他认为中国传统读书人“贤者风范有余、智者气象不足”,欠缺“创新意识,问题意识、方法论意识和大义凛然的大丈夫气概”他也不惧批评任何个人,不论是位高权重的政府官员,还是德高望重的学界泰斗,亦或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只要是有违社会公正与文明进步,他都会不顾情面地严肃批评。为什么导师敢说出别人不敢说的话?写出别人不敢写的文章?我想一是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他坚信学者的首要职责是守护社会的核心价值和人类的良知,推动中国进入世界主流文明。二是因为有他凛然的正气,他经常说“清白是温柔的枕头”,他经常告诫知识分子要能够对超越个人和个人所归属的小团体的私利的公共事务予以真诚的关注”。

导师大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有非凡的见识。“识明则胆张”,见识是勇气的重要基础。导师曾经提出过关于好人生的24字标准“见多识广、梦想成真、丰衣足食、情有独钟、服务社会、受人尊敬”,他是把见多识广摆在第一位的,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见多识广,才可能具有开放的头脑与胸襟,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彰显人作为精神性的存在,也就才能最大程度地彰显作为人的尊严。”一个人重视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在教育学界,导师虽然归属“学院派”,但他的足迹遍及中国与世界,他走进过成百上千所学校,听过数以百计的观摩课,并在郑州、杭州、成都、石家庄、赤峰、佛山、大连等地亲自给中小学生上过课,是实实在在见多识广的人。

导师的见识是有高度的。他非常认同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言论:“不顾教育过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来论述教育理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是自甘浅薄,势必在社会上和教室里受到蔑视。”因此他总是关注好社会的建设与大众民主政治意识的启蒙,他写了《为自由社会培养人》《自觉培植教师的民主政治意识》等教育界少见的文章。他说“作为教育学的探索者,我本应该更多地关注课程、关注课堂、关注教与学……但我现在更多地关注的是国家的制度建设、关注的是民主宪政、关注的是公民本该享有的种种自由……”在他眼里,制度和文明本身是最大的教育力量,相对于它,课堂、教学这些都不过是细枝末节的事。正是因为他的见识和言说有一以贯之的思想与情怀,有向着人类文明前进方向猎猎飘扬的旗帜,所以他的见识也就有了高人一等的凛然傲骨。

导师的见识也是专业的。他认为好的学者应该提出自己的概念与命题,他孜孜不倦的解读“学习领域,人的发展,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经验课程,有效教学,课堂互动,知识建构,教师成长,学校文化”等概念,他也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过程”“教育是建基于信念的行为”“生命教育与公民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两大支柱”“优质教育一定源于善好生活”“学习方式就是人的存在方式”等命题。在我看来,他撰写的《信息、知识、经验与智慧》等文章的思想深度与表述风格,是国内唯一可以与欧美教育大家相提并论的。导师有很多粉丝,我在多种场合都听到有人说非常喜欢导师的讲座与文章,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深深觉得导师确实是“实力派”,确实是名符其实的教育专家,确实对“生命”“文化”“教育”这些现象与概念有丰富、细致、独到的体认与理解。

在外人看来,导师似乎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人。因为他会不加掩饰地对一些不关注公共事务的人表现出鄙夷,他会毫不留情地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与行为提出严正的批评,他还会对自己认为要了解清楚的事情“斤斤计较,刨根究底”……但如果你真正接触并走近他,你会发现他其实是特别有情有义的人。他感恩师友,虽然他对老师也提出过批评,但老师生日时他都会用心地撰写对联并装裱好送给老师,朋友送礼给他他也总会记得在适当的时候回送礼物或机会,在一次会议期间,有一位老师路途上丢失了钱包,他自掏腰包给了那位老师1000元。他提携后生,他会主动借钱给学生,肖门弟子个性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应该都“被借过肖老师的钱”,这些钱虽然不是大数字,但都是雪中送炭,为学生的求学提供了温暖的支持。他关心疾苦,总是为底层大众、边缘人物和弱势群体鼓与呼,《马加爵,我可怜的兄弟》《遏制能者多捞》《假如我是民工》这一篇篇文章都饱含公正思想与悲悯情怀。导师说:“作为文字工作者,一生中都不曾写过饱含道义的文字,不曾表达过超越个人恩怨的爱憎,不曾表达过对权势蛮横的蔑视,不曾表达过对社会底层劳苦大众苦难的同情……他的生命就是轻薄的,没有血性与灵魂的。文字不过是符号,是表达的工具,它需要写作者赋予它生命的温度和不屈的灵魂。而一个见利忘义、见风使舵,或者明哲保身、苟且偷生的人是断不能赋予文字以鲜活的生命的。”

“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有才华而没有趣味,会显得有点古板;有趣味而没有才华,会显得有点庸俗。这世上有才华的人很多,活得有趣的人也不少,但才华和情趣兼具的人却很难得。导师很有才华,也不乏机趣。他的趣味体现在他总是心态乐观,他虽然没有权势也不是富豪,但活得兴高采烈,风生水起。他的趣味体现在他总是活在当下。总是能够投入、专注于当下的活动,并沉醉其中。有人总结他打麻将的特征是烟烧到手指头了也毫不在意。他的趣味也体现在他总是乐善好施,总是“乐意、主动地做善事”,在学会使用微信后,他朋友圈的好友几乎都收到过他的微信红包,而且他对喜欢的人发红包乐此不疲。他的趣味还体现在他爱好广泛,尤其是喜欢听歌和唱歌,他说好的学校应该是“书声朗朗、笑声朗朗、歌声朗朗”,在他的课堂中,经常会有一些好听的歌曲。记得有一次晚上的《生命教育》课,他满面春风地让我们欣赏了两首春天的歌曲,现在,我已经忘了那节课导师讲了什么,但心中却经常会回想起那美妙的歌声:春季已准时地到来,你的心窗打没打开,对着蓝天许个心愿,阳光就会走进来……

教师要成为“有胆、有识、有情、有义、有趣”的人,教育要培养“有胆、有识、有情、有义、有趣”的人,这是生命的方向,也是教育的方向;这是生命的方法,也是教育的方法。打开《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你会看到一个知行统一的卓越教育者,你也将朝向一个卓越的生命。

 

注:肖川教授新作《教育的方向与方法》即将出版,其中收录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美文与微信评论,敬请关注。微信曹专:15911015618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生命教育网联合开发的

“第一期全国生命教育种子教师暑假研习营”即将开课啦

 

推荐阅读:

1.一起成长吧|第一期全国生命教育种子教师暑假研习营

2.肖川:教育的方向与方法

3.曹专:我这一年说过的100句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