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将自己的人生过得精彩

2016-06-16 肖川 中国生命教育网

什么样的人生是精彩的人生?我相信这是一个人言言殊的问题。因为,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对于“精彩”所赋予的含义就不同。在一些人看来,位高权重、家财万贯、妻妾成群、子孙满堂、长命百岁,这样的人生堪称精彩。在皇权至上的年代,这也是相当多的官吏的人生理想。官员看重的是官运亨通,商人看重的是财源广进,学者看重的是著述等身;旧时代农民在意的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比起那些官吏的欲望,农民在追求上都显得那么卑微。但不管什么时代,各个阶层的人们都希望能活得有滋有味,活得有尊严、有意义,这大概就是人性吧。尽管在专制时代,这对于社会底层的民众来说是一种永远也无法实现的奢望。

基于我的价值观和对人生的理解,我将精彩人生概括为:见多识广,梦想成真,丰衣足食,情有独钟,服务社会,受人尊敬。

我十分看重见多识广,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方面,彰显着人的精神生命,因此将其放在首位。见多识广是富有智慧魅力的表现,它说明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眼界的宽阔。见识短浅的人就如同井底之蛙,不仅看问题容易犯盲人摸象的毛病,而且也极易受人欺骗和愚弄。庄子讲的“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就是说,你没有办法和那些见识短浅的人谈论超出他的经验世界的事情。

如何能够见多识广,我们的祖先早有精辟的概括与表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前者是指获取间接经验,后者是指获取直接经验。两者都缺一不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清代名士张潮的雅致小品《幽梦影》有极好的表述:“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但相对而言,读万卷书更为重要。因为个人的经验无论如何都是相当有限的。

但见多识广仍有两个层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更为深入的讨论。其一是关于什么的见识,这既与一个人的价值观有关,也与一个人如何做到术业有专攻需要怎样的知识结构有关。《厚黑学》有没有见识呢?不能说一点见识都没有,但这些见识中许多缺乏善的因子,在一定程度上有点彰显人性中的恶的,是反道德的。“见识”不同于“伎俩”。一些善于坑蒙拐骗的人,老奸巨猾,巧舌如簧,我们不会认为他们是有见识的人。可见,“见识”一词是有价值内涵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认识领域越来越精深,越来越专业化,曾经卓越的见识,比如哥白尼时代的太阳中心说,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而且,要能够与时俱进,学有专长,就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其二,见识是如何获得的。泛泛的浏览,走马观花的游历,广泛的交往,甚至不经意的道听途说都可以丰富一个人的见闻,但含金量最高的见识还是源自规范的研究。所谓研究,需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潜心投入地在一个主题上,对这个主题所涉及的文献资料尽可能一网打尽或者涸泽而渔,而不是挂一漏万,“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然后通过悉心的甄别、考证、辨析、梳理、推敲、咀嚼,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深入内理,有所发现,从而对前人的认识有所修正或丰富。这当然主要是就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而言的,自然科学的研究在研究范式上会有所不同,它更多的使用定量、实证的方法,包括观察、测量、实验、数据分析等等。

持续的观察、精确的统计、仔细的甄别、系统的梳理、严密的推理、反复的验证,在纷繁的现象背后把握到事情更本真的一面,不被假象蒙蔽,不被利害左右,这都是研究应当具备的特征。因此,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更具有真理性。一些人貌似见多识广,但由于对某个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或者他根本就缺乏研究素养,在谈论起某一问题来似乎头头是道,但只要仔细推敲就不难发现漏洞百出,似是而非。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接受高等教育,接受学术训练,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其次是梦想成真。精彩的人生一定是有梦想,而且能心想事成的。梦想是生命最公平的馈赠。一个人即使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甚至债台高筑,但只要还有梦想,他就仍是富有的,无数的梦想意味着无穷的未来和无限的可能性。

用梦想照亮现实,努力发现现实中那些有助于梦想成真的因素,生活就充满了希望。心想事成,就需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给自己更多的正能量,向自己的未来释放更多积极的信息。有句话说得好:“天天想好事,好事自然来。”梦想中有一个元素就是内在的快乐,而内在的快乐,就是成功的燃料。任何让你感觉美好的东西,总是会为你引来更多的美好。梦想就意味着去寻找能让你感觉美好的、和你内心产生共鸣的事物。

    第三是丰衣足食。我认为物质上的富有虽然不必家财万贯、锦衣玉食,但衣食无忧,物质生活富有而不是匮乏是重要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物质上的贫困往往是罪恶滋生的温床。“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这就是《悲惨世界》在十九世纪的伟大发现。

尽管物质的极大丰裕会有两种作用:让人懈怠,或者是激发人有更高远的追求。当然,物质的富足在一个人的身上会起到何种作用,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有有价值的人生目标。总地来说,在富有的人群中比在贫困的人群中,更容易产生美好的故事,更少斤斤计较,更少因为蝇头小利而不顾廉耻。富,并不必然导致贵,但富然后有可能贵。富有是高贵的前提和条件。

第四就是情有独钟。一个有深度的心灵一定是情有独钟的,只有有稳定深刻的兴趣爱好,才可能有比较多的高峰体验,对人对事才会有比较好的洞察力。

 “人世间纵有百媚千娇,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是因为情有独钟。情有独钟是一份浓浓情怀,在某一时刻变得特别的细腻和深情。人活一世若没有自己的癖好,那将是一种多么黯然的缺失明人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陶庵梦忆》卷四)清人张潮说:“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没有深刻的兴趣和爱好的人不可交,因为这样的人对任何人和事物都没有比较深的感情,可以说是无情的人;没有痴情的人不可交,因为这样的人待人处事不够真,没有真性情。

明人袁宏道有句话,颇值得玩味。他说:“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僧之人,皆无癖之人耳。”(袁宏道《瓶史·好事》)一个人既无癖又无疵(痴),四平八稳,谨小慎微,没有一点点个性,这样的人要么特别地懦弱无能,要么特别地有心机。两者都因为缺乏“真情”和“真气”,缺乏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点点必不可少的血性。与这样的人交往要么是如食鸡肋,要么是与虎谋皮。

    第五是服务社会。一个人有没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不仅是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不二之途,也是个人人性丰富的重要领域。假如一个人仅仅关注自己的生老病死,柴米油盐,他就不仅生活得狭窄,而且委琐昏暗。因此,精彩的人生不属于离群索居、独善其身的隐士和私民。一个人为社会提供的服务愈是不可以替代,他作为人的社会价值就愈大。被人需要和信任是一种幸福,有为社会服务的机会也是一种福祉、造化和幸运。从这个意义上说,精彩的人生属于那些兼济天下、造福一方的侠之大者。

  精彩的人生最后的一个方面是受人尊敬。一个人能不能够受人尊敬,不取决于他的地位,不取决于他的财富,也不取决于他的年龄,只取决于他个人的品格。美好的品格是一个人真正拥有的内在财富。美好的品格,比如正直,善良,专注,坚韧,诚挚,勇敢,纯粹等等,都有着人性的光辉。  发展自我,将自己的人生过得精彩,也是一种道德责任。因为一个拥有精彩人生的人,会有更多的正能量,更能够激励人和鼓舞人,更能够奉献社会,引领社会文明的进步。我致力于生命教育,就是尽力引领更多的人去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推荐阅读:
1.关于举办“生命教育种子教师暑期高级研修营”的通知|苏州营
2.深圳营|关于举办“生命教育种子教师暑期高级研修营”的通知
关注
和参与生命教育种子教师暑假高级研修营
微信曹专:159110156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