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锁吉林出海口,俄罗斯或许应该抓紧做

王文 底线思维 2024-01-27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2023年9月10-13日,东方经济论坛在俄罗斯东部海滨城市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拉克)举行。
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再次受邀参会,并在主题为“世界经济中的远东”“俄罗斯与亚洲的互信”和“大欧亚的金融替代体系”等三个分论坛中主题发言,并接受了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采访。俄罗斯副总理尤里·特鲁特尼夫等多位高官与其同台发言。
王文继2022年东方经济论坛受邀发言后、再次强调了开放远东,尤其是打通吉林出海口等问题的重要性。现将分论坛演讲、互动的视频概要与演讲整理翻译如下:

(一)远东:需要更多中国投资
很高兴再次来到东方经济论坛。第二次来符拉迪沃斯托克,我昨天用了一个下午,慢跑20公里,再次细细观察这个城市,相比于去年,发现了不少变化。
新房子变多了,港口货物也变多了,还遇到不少中国朋友,都是被东方经济论坛吸引来的。他们都想来东方经济论坛寻找新的商业机会。这正是东方经济论坛的吸引力。
数据证明了这种吸引力,2022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有将近3000个经济类投资项目,投资总额达到2.9万亿卢布,约300亿美元,增长率达23%。这里的确要真心祝贺远东的发展。
但是,要深究这些投资,会发现许多问题:一是投资增加主要靠推进住房建设和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换句话说,其他基建类的投资,并没有明显增加。二是投资总量相对较小,只有300亿美元,远东地区占俄罗斯国土总面积的41%,约700万平方公里,只有300亿美元的投资,实在太少了。三是投资并没有带来人口的显著变化。符拉迪沃斯托克仍然过去15年,一直只有60万人口,有时甚至还减少。
这两天,我的不少中国朋友向我抱怨,符拉迪沃斯托克非常美丽,但是基建太差,酒店太差,服务太差,只有真朋友才会有这种真诚的抱怨。
我丝毫不否认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价值,我也非常赞同远东的未来。今天,我们探讨远东未来,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但是,距离普京总统说的“东向政策”已经约20年,远东开发,这实在不是新的话题。
远东开发需要快起来。远东需要更多的投资、更多的基建、更多的酒店、更多的餐厅、更多的旅游者。
从哪里来更多的投资呢?当然是国外。中国每年对外投资超过1500亿美元,但只有不到1%来到俄罗斯。
去年我来东方经济论坛,曾经建议把符拉迪沃斯托克建议东北亚的香港。这个建议是非常值得倾听的。
王文受邀出席在俄罗斯东部海滨城市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拉克)举办的2023年东方经济论坛,并在主题为“世界经济中的远东”、“俄罗斯与亚洲的互信”和“大欧亚的金融替代体系”等三个分论坛中主题发言
建议俄罗斯可以把符拉迪沃斯托克设经济特区,运用税收、土地使用、金融等方面的特殊政策,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技术、人才,就像1970年代香港、1980年深圳、1990年代上海浦东那样。
未来十年,世界将变得平行化。有两个世界平行发展,一个是西方世界,另一个非西方世界。俄罗斯被排挤出西方世界。这并非是坏事。非西方世界欢迎俄罗斯。然而,俄罗斯也要真正欢迎非西方世界。
1980年代中国利用改革开放政策,对内实行市场化的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取得了巨大效果。改革开放是值得俄罗斯人借鉴的。我在国内也不断呼吁,要继续改革开放政策。
希望有一天,远东的投资能够超过1000亿美元,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人口能够超过100万。我相信,那是有可能实现的。
还有一件事,我觉得是有助于符拉迪沃斯托克,也有助于中国的。离这里不到200公里的地方,是中国、俄罗斯与朝鲜的交界处,那里的中国有一个省叫吉林。这个省份离日本海才15公里,却被俄罗斯锁住了。如果俄罗斯能够帮助吉林拉开出海口,推动吉林的发展,将获得中国人的巨大好感。
(二)西方制裁并不可怕
事实上,被西方排挤与制裁并不是可怕的事情。外部制裁是本国自力更生的最好动力。过去,我们过于相信西方,现在,我们觉醒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相信,过于依赖西方是危险的。
过去,中国高科技尤其是芯片几乎全部依赖西方,但五年前,西方用制裁与封锁政策,试图压制中国的高科技发展。这促使中国人的“去西方化”进程。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上个星期,华为发布了Mate 60 pro手机,全面采取了自主研发、7纳米的芯片,意味着美国科技封锁与制裁政策的破产与失败。
中国目前同样面临着比较大的外部困难。一是与西方关系的后退,包括外资下降、科技封锁等等;二是台湾海峡的战争风险。美国希望能够在台湾海峡炮制一场新的乌克兰危机,这是相当阴险的阴谋。
现在,西方正在唱衰中国,认为中国经济在崩溃,中国在衰弱。这不是什么新论调。20多年来,西方总是有一些人希望中国崩溃。他们撒谎、诅咒,不希望中国好。不过,没关系,中国总是用事实打他们的脸。2023年上半年,仍然保持着5.5%的经济增长。全年实现5%以上的增长,没有问题。
目前,中国还在推行新一轮经济改革与新一轮全方位开放。中国也需要更多的投资、更多的消费、更多的旅游者。在中国,来自俄罗斯的投资太少。每年不超过1亿美元。俄罗斯企业应该更多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
(三)俄罗斯与亚洲的互信
俄罗斯在亚洲许多人看来是有两面性的。一是思想的伟大。比如19世纪以来俄罗斯拥有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作家、思想家、政治家;另一方面是行为的强势。沙俄的扩张主义、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都给了亚洲人民消极的记忆,也长期削弱了相互信任的基础。
这些年,俄罗斯对亚洲的外交政策是值得肯定的。亚洲乐见俄罗斯的“东向地策”,非常愿意与俄罗斯一起开发北极。中国与俄罗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也非常值得称道。
但亚洲人也担心,一旦俄罗斯强大了,会带来什么?亚洲还担心,俄罗斯骨子里还是希望回归欧洲,而不是亚洲。与亚洲交好,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
东亚人相对温和,日本除外,无论是中国,还是东南亚人,都受到儒教文明的影响,不愿意表现得过于侵略性。不少亚洲人担心的是,俄罗斯重新崛起后,会不会变得更加侵略性?坦率地说,一些中国人也对俄罗斯有担心。
但我想,这并不影响俄罗斯与亚洲重建互信。有三点非常重要:一是要推行远东开放政策。让更多亚洲国家来投资,并且保证国际投资者的利益。
二是帮助亚洲发展。俄罗斯拥有能源,可以持续地、以相对低廉价格向亚洲国家出口石油与天然气。投资亚洲,仍是俄罗斯人的重要新选择。俄罗斯过往投资欧洲、美国过多,但在东亚国家的投资太少。亚洲国家绝不可能没收俄罗斯的海外财富。
三是多做一些真心帮助中国的事情。有一件事情或许可以早做。离这里不到200公里的地方,是中国、俄罗斯与朝鲜的交界处,那里的中国有一个省叫吉林。这个省份离日本海才15公里,却被俄罗斯锁住了。如果俄罗斯能够帮助吉林拉开出海口,推动吉林的发展,将获得中国人的巨大好感。
(四)关于大欧亚的未来
在过去十年,欧亚一体化与“一带一路”对接进程比想象中的顺利。中俄贸易关系增加了200%,疫期前,中国赴俄罗斯旅游人数超过200万。2022年双边贸易本币结算比率超过60%。中吉乌铁路开始规划设计建造。中俄两国在各类国际问题上保持着高度的一致,尤其是要建设“大欧亚”上取得战略一致。
“大欧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要真正实现“大欧亚”,仍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大概有三大困难:一是地缘困难。大欧亚内部的互联互通水平很差。航班、铁路、公路,要有更方便的物流、贸易往来。
二是文化困难。大欧亚的文化多元化,还有不同的宗教与当地力量,需要让大欧亚内部相互认知。
三是金融困难。大欧亚的货币至少有50种,相互之间仍然需要以美元为中心。这些年来,中俄双边贸易越来越依赖本币,“去美元化”速度在加快,但真正要实现“去美元化”仍然要很长的时间。
所以,在我看来,“大欧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任务。记得9年前,我就曾经主编过一本书,叫《欧亚时代的到来》,但是我知道,这项工作不容易。
当务之急,一是加大“大欧亚”内部的人员、信息、物流、贸易的往来,让“大欧亚”各国有更多的文化认同感。
二是要保持经济增长。只有经济更快地增长,“大欧亚”才有更多的魅力。正如“西方”的形成进程。过去,西方各国崛起,逐渐形成了“西方”概念。现在,西方各国经济在衰退,“西方”也在崩溃。
三就是加大本币的结算,与此同时也要尽可能保持本币的汇率稳定。
总之,我们对“大欧亚”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我们也有充分的耐心。

点一下右下角“在看”,让我们做的更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解锁吉林出海口,俄罗斯或许应该抓紧做

王文 底线思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