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些声光电的体验能算是艺术吗?

2017-06-11 夏笔 北青艺评

展览:teamLab: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

时间:2017年5月20日-10月10日

地点:佩斯北京画廊

站在“teamLab: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的展览现场,我想起了2015年站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兰登国际:雨屋”展览现场的场景。习惯了在四面白墙、寥寥无人的画廊或美术馆里安安静静地看展,到达余德耀美术馆看到“雨屋”外成排摆放的椅子时,内心还是有些惊诧。椅子上坐满了等待中的男女,雨屋外弯弯曲曲的准入通道里站着按量放行的男女。和站在“雨屋”进出口一脸严肃的保安形成鲜明对比,人们的脸上都写满了等待的焦灼和期待的兴奋。现场有工作人员拿着对讲机维持秩序,和“雨屋”内的工作人员保持沟通,确保内部观众的数量不影响欣赏作品的效果。因为对人群一直以来的惧怕,当时的我有些迟疑,不确定自己是否还要去看展。但其实后来从美术馆二楼望下去时,因为余德耀美术馆的高挑,地面上一排排的黑色座椅和椅子上等待的人群,以及黑色的“雨屋”竟显出异常的庄重感和仪式感。


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觉得“雨屋”的体验可以用“美好”来形容——尽管我并不确定用“美好”一词来形容对艺术作品的体验是否合适或合理。那十分钟的时间足以抵消一天刷三五个展览带来的身心俱疲,以及空洞无聊的观念与形式显示出来的无聊,两年后回忆起来仍觉得历历在目。和当时在上海火爆异常、一票难求、队伍排成了大长龙的“雨屋”一样,“teamLab: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被称作北京今夏最值得一去的展览。


“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和“团队实验室”(teamLab)都是佩斯画廊的艺术团体,以“工作室”或“公司”的形式聚合了技术领域的高端人才,以合作的方式通过科技手段在艺术领域实现视觉和体验的打造。据说,此次teamLab全球巡展的上海站可能最终落地余德耀美术馆——某种程度上,相较于佩斯画廊在北京的空间,余德耀美术馆的空间条件或许能更好地实现teamLab的作品。

尽管有了“雨屋”的经验,在teamLab的展览现场我仍然稍微有些手足无措。佩斯画廊外也排了两队长龙:一队是在画廊一侧的兑换点等待换号,一队是在画廊门外等待叫号。看着眼前黑色的大帘子,我内心升腾起莫名的紧张和兴奋——没有提前看相关资料,帘子背后是一个全然未知的世界。


掀开帘子,整个展厅浸没在由《花舞森林,迷失、沉浸与重生》虚拟的五颜六色的花海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花朵会展示出其在四季当中的变化——生长、开花、凋谢、枯萎、死亡,让展厅内的时空趋于无穷,让观众感受自然之美和生命易逝。此时的我已经完全忘记了佩斯画廊原本的空间模样,只能随着感觉在展厅内胡乱行走了。teamLab此次共计展出了15件作品,因此展厅还搭建了很多小房间来容纳其他作品,包括如《被追逐的八咫乌、追逐同时亦被追逐的八咫乌、超越空间》、《水晶宇宙》、《圆相》等。

在适应了(或者应该说沉浸于)这样一个声光电的现场之后,我开始想要认真地去体验了。然而令我失望的是,不知是观众太多的缘故(和周末比起来,工作日的观众已经不能算多了),还是延迟太久的缘故,或者作品的实时运算本身有问题,我在现场丝毫未能体验到作品的“互动性”——如随着人的移动、踩踏,花朵的盛开、凋谢,以及八咫乌的幻灭,等等——作品更多像是加循环播放的影像,尽管画面美妙,但视觉效果的精细度也不尽如人意。展厅内的观众几乎是可以按平方米来计量的,这一点倒是吻合了teamLab的初衷——在与作品相遇的同时,和其他观众相遇。转身处除了花海,便是在花海中拍照的男女。在黑暗中借着作品的光线,站在上下左右全是眼花缭乱的背景的空间中,每个人都在找着最美的角度,或者想要用朋友圈的小视频把1500平方米的内容都收录进来。


“竖着拍,竖着拍好看!”展厅里一个穿花裙子的年轻姑娘靠在一面墙上对不远处的男朋友说。我想起来佩斯前,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看展时看到的一幕:年轻的母亲用手指碰触着画面,她的孩子跳起来触摸着画布。人们大抵是在观看、沉浸之外,仍想要以其他更为亲密的方式来拥有一次观展的体验吧。大概20分钟之后,我走出了展厅,隐约觉得似乎有负展览300万美元的造价。去往其他画廊的途中,我遇到了一位年轻艺术家。他刚看完佩斯的展览,问我感动吗?落泪了吗?很多人都感动得落泪了。我说我没有,或许因为我排队的时间不够长吧。我想,至少儿童展区的小朋友们很享受,至少他们的家长可以放心地带他们来这场展览,至少这些家长们不会像在旁边的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里看到三张男体的画作时惊呼“这里有裸体,不要进来看了!”——最终,儿童的艺术教育、艺术的走向公众只能以“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这样一种连画廊总监自己都质疑“这算是艺术吗”的方式存在和进行。

文| 夏笔

文艺能超脱

评论是态度

北青艺评

往期精选


社会一旦被诗性思维绑架 祸将不远


四个高级和尚和他们的万能朋友圈


️热闹的女权 愤怒的女神以及丑陋的女德


看透人生  却还是得做点什么


“小确幸”已成往事 如今流行“小确丧”


《喜欢你》:给小姑娘看的爱情


给这位父亲贴“直男癌”标签  不公平


芝麻开门!丝路上的货仓就打开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