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突然被推到最边缘的位置,不代表我们不重要”:对话爱丁堡前沿剧展策展人水晶|十日谈

于静 北青艺评 2021-04-04

谈到全国剧场关门这件事,水晶并没有特别强调遗憾: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段时间大家没有机会进剧场看戏,但是有更多的机会在身边看到比舞台上更激烈、更精彩、更受触动的东西。大事件发生的时候,在现实世界里,通过了解别人的真实故事产生自己的感受,这和剧场艺术的体验是相似的。”
“为什么说现实比戏剧更有戏剧性,比如武汉刑满释放人员进入北京的调查结果,《碟中谍》也不会这么编,汤姆·克鲁斯也会碰到各种困难,浑身是伤,可现实中核心人物就没有任何阻碍地进了北京,而且到现在什么事也没有。”


对话人:水晶

爱丁堡前沿剧展策展人、艺术总监


爱丁堡前沿剧展

自2012年以来,“爱丁堡前沿剧展”持续向中国观众介绍世界表演艺术领域的最新动向与成就,在爱丁堡艺术节、阿维尼翁艺术节、阿德莱德艺术节等世界各大艺术节,挑选一系列剧目来到中国。


八年时间先后引进及原创作品100部,超过90%的作品为世界首演、亚洲首演或中国首演。这些剧目以高超的艺术水准、极富想象力和多样化的形态,为中国观众和表演艺术从业者打开了一扇大门。


除“爱丁堡前沿剧展”品牌外,先后策展了杭州西溪国际艺术节(2015、2016)、虹桥天地艺术中心开幕演出季、江苏原创小剧场戏剧双年展、虹桥天地“光影剧场”、上海黄浦剧场开幕演出季、上海国际乒乓文化节、上海表演艺术新天地等艺术节展。


北青艺评:什么时候意识到或者得知,今年演出要中断了?


水晶:1月上旬,我在微博等信息通道上开始关注武汉疫情,那时候已经有些警觉。


1月15日我和袁鸿到澳门艺穗节做评委、观摩剧目,期间看到疫情的一些相关信息。我们当时正在为四五月份的演出做准备,包括报批、跟剧场等合作方签订合同,我就有点犹豫。


1月19日我们到了深圳。那天钟南山去武汉的消息出来了,而且确定了“人传人”。我们到深圳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口罩,已经很难买了,走了好几家药店,正好赶上有一家上货,买了二三十个。20号见到当地的朋友,他们已经买不到了,这种时刻,我们作为外地人给深圳本地朋友送了10个口罩,礼轻情意重啊。


1月20日,我开始口头通知同事,做好演出取消的准备。


1月21日,机场等待取行李的人大部分已经戴上了口罩


1月21日我从广州白云机场出发回家过年,那时候大家都已经戴上口罩了。我在机场给公司同事写了一封邮件,告诉他们,要做好取消所有演出、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


17年前“非典”的时候,我们正在做北兵马司剧场,对疫情中的剧场运营有过惨痛的经历,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整个表演艺术行业都会经历一个很困难的时期。剧场一定会被最先关掉在我意料之内,但没有想到疫情会对全国各行各业的影响都那么大。

 

北青艺评:有哪些具体的计划受到了影响?你和公司员工的心态如何?


水晶:我们取消了四五月份的两个演出——法国的《安提戈涅》和墨西哥的《也许,也许,也许》,牵扯到巡演的剧场合作方有七八家。我们沟通得比较早,那时候政府还没有“一刀切”的政策出来,4、5月份显得比较远,大家还有点儿犹豫,有点儿侥幸。


《也许,也许,也许》


我们团队的小朋友目前都被照顾得比较好,我跟他们说了,我们会经历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但是不要担心,公司还是会正常发薪。在当时普遍确定2月10日复工的情况下,我告诉大家,呆在家,或者回到北京/上海我们有办公驻地的地方都可以,但不需要进办公室,我们会通过邮件、电话开展工作。


我们这个时候能做的事情很有限,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护好自己团队的新老员工,让他们感觉到一些安全感,不会担心明天公司就没了,或者就不发工资了。现在把员工推到社会上,对社会、对个人都是困难。


法国纯真剧团《安提戈涅》


北青艺评:对疫情之后的剧场重启有什么展望和预判?


水晶:1月份我们的判断是,整体的情况会到2月底疫情基本稳定,3、4月是收尾阶段,怎么都要拖到4月底,5月份有可能恢复演出。


我现在也相信,5月份有部分演出可以恢复。但5月的演出,三四月份就是宣传期和售票期,在这种情况下售票是有点困难的。


在比较大的疫情之后,观众进封闭空间的意愿天然降低,卖票会很困难,上座率比较低,演出方就会亏损。另外对观众、艺术家、工作团队,都有可能存在健康风险。所以我们干脆就放掉,大家休息,做其他的准备工作。


2018表演艺术新天地上演《光影舞马》


上海新出台的复工指南给剧场提出的是上座率控制在50%以内,这是一个缓冲的台阶,但实际运行有一定困难,即便卖满这50%,收入也不足以弥补正常的成本。


表演艺术是体验经济,相当一部分观众希望比较放松地和家人朋友坐在剧场里。如果要隔位而坐,这得是一个多好的演出,大家才愿意去看呢?何况可能还有风险。这对剧场、经营剧目的主体都是很大的挑战。


我们做涉外演出比较多,还面临很多实际的技术性问题——涉外团体是否愿意来?现在一百多个国家和中国的通航受到影响,机票成本、交通便利程度都是问题;外国艺术家在中国演出之后,回到自己国家如果需要隔离,他们是否会担心影响后边的演出和工作?等等。


爱丁堡前沿剧展制作人袁鸿在伦敦选戏


所以,国内外团体在中国的演出,可能都需要两到三个月来恢复。到了六月份刚刚恢复一点儿,七八月份又是每年常态的淡季。


和商业领域一样,剧场业也是“七死八活九翻身”,所以现在大家的目标是想办法熬到9月份。


现在有胆量、比较没有顾虑做演出的,应该是国有剧院团。当然对他们来说,观众入场意愿低,产品没办法销售,服务没办法发生,这也是很现实的困境。


在中国巡演超过百场的《安德鲁与多莉尼》


北青艺评:如何看待灾难发生时表演艺术行业的边缘化和缺席?


水晶:这次疫情大面积、全行业的伤害,远远超过“非典”。我花了很多时间看产业新闻,2月上旬开始“复工率”变得很关键,看起来是在慢慢进展,但实际上非常不容易。这跟表演艺术不太一样,表演艺术是“一刀切”,而工业生产、第三产业是一环扣一环的,像钝刀子割肉,那种痛感非常强烈。


每个人都有他的痛,人类的悲欢是相通的,当觉得自己很痛的时候,看看其他人。有的人只是在武汉转个车就被困住了,变成了街头的流浪汉;江浙一带小工厂,好不容易复工了,突然有个人发生问题又得停下来;餐饮行业从海底捞、西贝到小门店的处境……看似坚不可摧的一切,都可能在瞬间崩塌。


我自己原本是个乐观主义者,这次我突然意识到人类需要悲观主义者,才会时时刻刻有忧患意识。加缪当年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要觉得这种繁荣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曾经面对悲剧,也可能再次面对悲剧。


巴西阿默克剧团《萨琳娜-最后的脊梁》


表演艺术突然被推倒了最边缘的位置,三个月、四个月,社会可以完全不需要文学、戏剧、电影。在当前的苦难中,我们做的好像是个毫无用处的行业,不能像张文宏那样救病人,不能像快递小哥那样帮人解决一顿外卖,连生产口罩也不会。我们能干什么呢?我们的价值是什么?我真的喜欢做这件事吗?在这么困难的时候,要不要转行去做别的?


可是等到某一个时刻,我们是能做一些重要的东西的。当大家忘掉悲剧的时候、在最太平的时候,用一些作品戳一戳大家,让大家意识到,我们需要保持警醒,而不是完全沉沦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今年的上海表演艺术新天地,我们会有一个和这次新冠肺炎有关的声音剧场作品,这段时间我在和编剧商量作品关注的对象、呈现形式等。


医生、快递员、做口罩的工人,都为这个社会做了奉献,那你能为这个社会奉献什么?我想,在未来做一些有价值的作品,在社会上占一个小小的位置,就像掏出自己的一份答卷,就会有一点点欣慰,没有白吃这碗饭。


在上海举办的2019表演艺术新天地海报


张文宏说,以前华山医院的感染科都是贴着墙根走的,没人理,这种时候因为社会需要他们的声音而被人关注,等这件事情之后他就又安静地走开了。


今天社会不需要我们,没有发声的可能性,不代表我们不重要,我们只是在这一刹那需要服从、牺牲,来保障公众安全。这恰恰是思考可以做什么、要做什么的时候。

 

北青艺评:如何定义疫情对表演艺术整个行业的影响?


水晶:疫情对所有行业来说都是巨大的突发性事件,这种冲击和损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表演艺术行业是有损失,但也不过是普遍的各行业中的一份子。这时候无论公司、剧团、个人,用自己的方式想办法先活下去,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也没有存在侥幸心理的可能。有的团体可能在1至3月份有演出,有些成本已经实际发生了,那困难就更大。


因为不可抗力的存在,可以通过法律、财务的方法去分散风险。比如一个将要来华演出的外国团方,是不是可以以“不可抗力”这个理由一分钱都不付?其实是可以的,但是从长期合作的角度,是不是也可以找一个中间地带,先付一部分,将来对方再来演出的时候减付一些。和员工、剧场之间也同理,都要理性地想办法。 


表演艺术新天地《三潭映月》打造的城市景观


北青艺评:政府出台了一些针对文化企业的政策,是否有帮助?希望得到外界什么样的帮助?


水晶:在这里特别要点名表扬上海,我们2月初收到上海大剧院的消息,政府通过他们来通知我们这些带来演出的团体,可以退一部分去年的税。现在还没有拿到手,但已经在沟通操作,大概会退3万多块钱。


我还是很感动的,这么快、这么实际地执行,会让人对当地政府非常有信心,觉得这个城市是非常值得扎根发展的。


《反转地心引力》


我们是一个注册地在北京的公司,大量的税交在北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享受到类似上海这样的帮助。


除了我们经营主体扛过难关,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有很多事可以做,做成什么样,靠说是没用的,实打实地看。这次做完之后,会直接影响未来大家对市场的选择和判断。为什么这些年上海的表演艺术发展得好?这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做得比较好的、风向标的政策,会有示范带动的效果。







剧场疫情时间表



1月23日,全国剧场开启停演退票模式。目前至3月底前演出已取消。


2月7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出倡议,号召行业同舟共济,积极面对困境。同时给出一组数据:2020年1至3月,全国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万场,直接票房损失已超过20亿元


2月17日,上海市文旅局发布《全力支持服务本市文化企业疫情防控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帮扶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及中小微文化企业。


2月19日,北京发布“文化28条”,力求提升金融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


3月2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再次发布数据:3月份,中国20余省市有近8000场次演出被取消或延期,当月直接票房损失超10亿元


3月3日,上海市文旅局发文对恢复开放剧场提出细节要求,要求观众实名制入场;每场演出错排错位出票,上座率控制在50%以内;开场前一小时观众席进行集中喷洒消毒药水等。


文|于静

供图|爱丁堡前沿剧展



往 期 精 选


困守武汉46天:“这辈子的奋不顾身已经用完,余生只剩适可而止与三思而后行。

你在卧室赛歌 我在云端鼓掌:“三无”综艺在横行

说出真相的那个人 成了“人民公敌”

对话 | 新冠阴影下的柏林电影节:“应激”与歧视

涨知识 | 多名政要确诊新冠!当代伊朗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鼠疫》新译本首发 | 疫情突然减弱,但居民们并没有急着庆祝

一份“禁足期”的居家看戏指南

云看展 | “风月同天”文物  此刻本该“上海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