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综艺咖”的春天终于到了 困局紧随其后

张榆泽 北青艺评 2021-04-04

几个月前,在《王牌对王牌》第五季的后半程,有不少观众表示,沈腾和贾玲在节目中的状态没有以前饱满了,时不时会流露出疲惫的神态。在这些“抱怨”中不难看到,综艺节目即便人数众多,也吸引了唱、演甚至其他行业的各路神仙加入,但真正能够承担核心功能的人非常有限。何炅说,“综艺变得谁都可以来做,但是却又不见得每个人都做得好。



怎样才算是做得好呢?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搞笑”本来就很难了,要在不同类型的综艺中恰如其分、恰逢其时地“搞笑”更是难上加难。最近腾讯视频推出了一档选拔综艺新人的节目《认真的嘎嘎们》,按照创作者最开始的意图,节目就是想要生产一批能够稳定持续地帮助综艺产生效果的人。

这档节目选拔综艺新人时的考核结果,分别是代表有趣的“嘎”和代表无趣的“尬”。这两个字本来也是努力搞笑时的一体两面,做得好能够化解尴尬场面,成为输出笑点的契机,谢依霖在十年前《大学生了没》中的“一秒变格格”颇为经典,现在看来依然让人捧腹不止;而做得不好则有可能让环境瞬间凝固,在《认真的嘎嘎们》中有一位学员把同一个段子连着表演了两遍,在导师集体给出“尬”之后,又嘟嘴卖萌解释这是“重复”表演手法。

好在《认真的嘎嘎们》从本质上不是一个喜剧类节目,而是一档专业探讨节目,让人捧腹大笑只是选人过程中的附加品。这个设定让观众能够与节目达成某种程度的和解,不至于用“好不好笑”来给节目盖棺定论。


近年来喜剧类综艺越来越多,光是《欢乐喜剧人》就已经做到了第六季,再加上各大卫视和视频网站层出不穷的节目,观众一方面感叹“越来越不好笑了”,两个小时的小品合集似乎看起来寡淡无味,一方面又对各种段子趋之若鹜,这个春天光是一句“淡黄的长裙”就引发全民改编热潮。

视听媒介一个重要功能便在于提供娱乐,让观众沉浸到那种完全放松的场景中。从《正大综艺》到《快乐大本营》,再到这两年的《喜剧总动员》《笑声传奇》等,“让观众笑”变成一个创作越来越显性且重要的标准了。从某种程度上讲,谁能制造笑点,便能赢得一大半收视率。但喜剧类综艺越做越内卷,也越疲惫,导师们都是熟面孔来回串场跑,选手们一周一个剧本内在消耗实在严重,更重要的是这些表演虽然完整,但大多是一次性的,创意变成了一锤子买卖。所以电视上的喜剧之路何去何从?互联网时代的娱乐姿态该是什么样的?社会情绪又该如何抚慰?这些问题都悬而未决。

《认真的嘎嘎们》最让人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关注表演,更关注人。把“选秀”逻辑放在综艺咖身上,其实不只是一种创作模式的挪用,更代表了行业和社会开始正视“综艺咖”作为一种职业所带来的价值。


虽然说学逗唱样样都会,但这些综艺咖却长期处于配角的位置,常常需要在节目中不断恶搞自己、取悦观众,甚至也因此被冠上“丑角”“谐星”之名。例如《康熙来了》中的陈汉典就十几年受困在这种身份中,刘维也一直苦恼大众只知他插科打诨的一面,而不识其曾歌手出道。从内在认知到外部环境,综艺咖好像都不是一个足够体面的存在,而《认真的嘎嘎们》的诞生似乎就是对这种贬义理解的反驳,名字加上“认真的”前缀,就有让观众重新注意到这些综艺咖们的努力:原来他们不是哗众取宠,每一个意外的梗,可能都是他们现场表演力、创意生产力和即兴反应力等的组合。也正是这样的逻辑,让这些以搞笑为生的人能够重拾职业尊严。

至于这些选出来的综艺新人是否能够真的在以后的节目中崭露头角,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看综艺时注意到,那些信手拈来的搞笑背后,有常人不能想象的艰辛,以及遇到尴尬直面挑战的勇气。


事实上,要在综艺节目中制造笑点,比传统的喜剧表演更难。在相声小品或是脱口秀中,表演者往往会在相对程式化的路子中去抖包袱,而嘎嘎们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语言环境,或许“出其不意”才是综艺咖们被看见的关键所在。所以在《认真的嘎嘎们》中我们既能看到把“谐音梗”用在肢体上的双人舞,又能看到从未见过的“真人版海狮”。浮夸造型、脑洞大开的场景,加上简单道具和戏剧性肢体动作的配合——除了这些表面能看到的东西,节目也在试图构建和传递专属于综艺咖的基本理论体系,比如李诞教学员们放低对综艺中的广告的抵触,不经意间将广告效果开发到最大也是基本能力;陈伟霆认为嘎嘎们虽然不是偶像,但也要利用在舞台上的机会对自己进行表情管理、身材管理……这也是节目珍贵的地方,不去消耗创意,而是培训打造能直接输出到综艺节目里的人才。


但是,我们也担心综艺咖是否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如果接下来没有足够的综艺节目承接这些有造梗才华的人,《认真的嘎嘎们》就容易成为一个孤岛,前不见古人,后也不见来者。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档节目更需要长期地做下去才有价值,当它能够真正成为国内各大综艺的后备基地,成为综艺新人国民度养成的第一站时,它便是一个开拓者的存在。

近年来,跟随短视频创作的浪潮,似乎全民都拥有了制造段子和审视段子的能力,人们对“搞笑”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尴尬”的耐受度越来越低。但回到综艺节目的本质上,欢乐自始至终都是大众的情感刚需,正视当下创作的人才困境、类型困境,或许这档节目也才是第一步。

文|张榆泽
编辑|于静
图片来源|《认真的嘎嘎们》官方微博
本文刊载于北京青年报2020年7月24日B4版《青综艺》


往 期 精 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