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代年轻人热衷于“住进养老院”?
“生命的力量是有韧性的,没有谁规定我们只能接受一种生活样本”。
过去的这几年里,自由职业者、数字游民、开着房车环游世界的旅行者、间歇性躺平的年轻人、励志尝试100种职业的年轻人等,都在突破“传统”,尝试开启新的生活方式。
如果从中国14亿的样本数据来看,他们仍然并非主流,反之,这代表的正是全新的生命力和生活样本。
8年来,住范儿以“家居、泛家居”领域的内容为始,不断开拓新的生活方式边界,通过《真实人家》等栏目分享了上千个屋主的理想生活。
从独居到父母同住,从小夫妻到有娃之家,从老破小到大别墅,似乎我们的视野被框在了“房子内”。那房子外呢?自是别有一番天地。
今天,就让我们把视野拉大,看看当代非主流群体的年轻人,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青年阶段
就开始躺平“养老”?
把画面转接到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的某个小镇上,一个戴头盔、戴墨镜,骑着黄色电驴的男生正穿梭在七拐、八拐的乡间水泥路上。
路两旁一边是绵延盘桓但不甚高的山体,一边是整片整片熟透的油菜花,而路的尽头侧边,就是连排正在修缮的白房子,两层错落叠置,门口的字样十分扎眼——“青年养老院”。
而这里,也是本期主人公小路的新家。
图 受访者提供 / 上图,左三为受访者小路
讲真,吸引我开始把“小路”作为非主流群体的第一期关注对象,正是这噱头满满的“青年养老院”。
不瞒各位,在某书等社交自媒体平台,它正在以一种向往式的生活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着,尤其对长期沉浸在一二线城市的打工人,有种魔幻般的吸引力。
来源于某书,图源见账号
躺平养老。
白里在小镇里看云卷云舒,或登高望远,或爬山攀岩,终日沉浸在自然的馈赠中很容易满足;
黑夜里看头顶忽闪忽闪的星星,几人在院里围炉煮茶,就着旁边映在墙壁上的电影,侃天说地,生活好不惬意。
相较于刻板印象里的“养老院”,似乎只要你愿意,这种生活就可以一直持续。梦想、赚钱的欲望可以达到最低值。
这就是“青年养老院”看起来的日常,平静而治愈。
图 源受访者提供/青年养老院的日常,围炉煮茶
年轻人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这乍一听和传统的民宿、青旅又有何区别?
在小路长达3h的分享后,这个答案有所明晰:
青年养老院,不倡导年轻人提前养老,确实有借“养老院”噱头嫌疑,但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提供一个短暂的心灵栖居地,积攒好能量,重新出发。
想清楚这个答案,小路整整用了13年。
图源:受访者供图
过早
接触“生死观”
把时间倒回到13年前,彼时的小路初入社会,洗碗、进厂当螺丝钉他都尝试过,可他第一份工作的最终定格,是殡仪馆里的采购人。这份工作,断断续续持续了8年。
“我也是误打误撞进入这个行业的,那时候这行业很赚钱,但也很忌讳,毕竟是和s人打交道的,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很不吉利。”小路说。
小路是90后,出生于河北邯郸的一个小县城,和媒体口中的“小镇做题家”一样。他也曾有过快乐而悠然的童年生活,也梦想通过学习成为人人羡慕的大学生。
可惜过早的叛逆和家庭的窘境,让他不得不提前工作赚钱。甚至传统固定式的催婚、生子等人生剧本,也比同龄人更早接触。
“殡葬行业让我在20岁不到的年纪,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w,但每每和相亲对象见面,听说我是殡葬行业的,就吓跑了。”
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小路都将从事职业隐入心中,不再向人讲起。
他的工作仍在持续着,殡仪馆里人来人去,哀乐沉沉,告别仪式一波又一波,仿佛往后的日子,只剩下死寄。
某天下午的傍晚,他看着落日,突然觉得生活不该如此,于是拉着同事,开启了拉萨之行。
或许是麻木后的神经反应,或许是环境转变带来的心境变化。“车行至青海某个路段时,我突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
笔直的道路一往无前,旁边是碧蓝如珠的青海湖,波光粼粼中映着不能再蓝的天,夕阳即将落下,蓝中混杂着落日的辉煌。
图,受访者提供/与描述无关,那个阶段没有拍摄🎬
生死和沉寂,在天地之间显得弱小。做殡葬行业凭什么难以启齿?我该正确的看待这件事。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生死是大事,死者为大,我在做的每一个细节工作,都是让这个人的最后一程体面的离去,这在我看来是对生命的尊重,我做的是好事。”小路解释道。
万万没想到,仅仅5~6年后,经历过三年疫情,整个大环境就对“殡葬行业”产生了巨大的改观。
“前段时间,我看见有人在直播遗体妆容画法。或许,这也代表大家正在把s这件事看得规律化。”
青年养老院
1.0版本的经验
自此,除了钱的原因,小路也更加认同这份工作带来的价值感。但与此同时,这次旅行也让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年轻人生活的方式,不该只是一种。
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他正式开启了半年工作,半年看世界的方式。
图 受访者供图 /上第二,中第三,下第四为受访者小路
为了将半年生计固定下来,他曾根据自己旅居的经历,在西宁开过青年旅舍,每晚50那种。
“开了三年赔了三年,我总是需要从殡葬行业赚的钱用来填补窟窿,后来因为口罩原因,也就关了”。
但据他观察:入住青旅的就两类型的人。
第一种是纯摆烂心态,因为青旅的价格足够优惠,入住后能常居半年之久,这种人可能心理受伤,在逃避现实;第二种人是作为过度驿站,占大多数。
对于前者,他不能认同。起因自然与他的世界之旅分不开。
半工作,半旅居的日子里,他的足迹遍布泰国、老挝、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也往西到达过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尼泊尔、巴基斯坦、刚经历战乱后的阿富汗、伊拉克等十余个国家。
图 小路自摄
“见过外部环境的艰难,人们生活的水深火热,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我们生活的国家确实是和平幸福的,这给了我们每个人做自己的机会,但做自己不意味着就可以摆烂,逃避。”
他清醒地知道这一点,那是因为他也经历过长期摆烂的日子。
朋友圈里飘忽不定在各国的ip 会让看的人羡慕,但只有自己知道这背后逃离的窘境,也曾因为“缺钱”而多有艰难,这是“决定长期摆烂迈不过去的坎”,尤其是大多数普通人。
图 截图自小路朋友圈
正因为统统经历过这些,在“青年养老院”,也可以说2.0版本青年社区开启之前,他不断强调“这里是个短暂的心灵居所,不鼓励长期摆烂,只接受阶段调整心态的人居住。”
毕竟,青春没有售价,真正的自由都在远方。
开头位于云南西双版纳的青年养老院是2.0版本,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它主打“小而精致”。
不太大,一共能容下10多人居住,目前第一批客人已经预定完毕,每间每月的价格在700-2500不等,根据不同房型可选。
“这价格不算低坦白说,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筛选入住者,让Ta去重新考虑换种生活方式的决策成本,谨慎决定,不要随大流。”
小路的生活样本
故事的结尾,借用小路的一段话作为结束,我想,这也是他在青年这个阶段给到自己探索出的生活样本,最好的回答:
“大器晚成也好永远到不了山顶也罢,但一定要快乐和真诚一些,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个世界总要允许普通人存在吧。
不必逼自己去做不像自己的那种人,强大固然是好,但脆弱和软弱也什么过错,一个人不用活得像一支队伍,只要活得像一个人就行了。
有尊严有追求有梦想,也有软弱和颓废的时候,可是爸爸并没有说钱难赚就不赚了,妈妈并没有说孩子不听话就不要了,所以我们也没资格说累就不努力了。”
真心祝愿每个年轻人心中有梦,路在远方。有被小路鼓励到,就点赞+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