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父母必须接受的真相:你现在的样子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小培老师说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努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本文由钱志亮工作室授权转载(ID:qzlgzs)
本文字数:2125 字
阅读时间:4 分钟
董卿在《朗读者》中分享过一句话:“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家长身上的很多行为习惯,往往都会给孩子带来深远的影响。可以说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有可能什么样。
不信,你看下面这些家长最容易误导孩子的坏习惯:
1
争吵不回避,错了不道歉
知乎上有个话题:夫妻吵架,孩子是什么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个答案是:
“每一分钟都是煎熬,让我想逃离,爸爸妈妈经常吵得面红耳赤,甚至在我面前大打出手,这么多年了,我还是经常会被父母吵架的梦吓醒。 ”
在孩子面前,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琐事争吵,甚至大打出手,这是最让孩子恐惧的事情,他恐惧的不是爸爸妈妈吵架离婚,而是,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
父母吵架是小孩子的恐怖片,你只管尽兴上演,只不过何必叫孩子做观众。
有人问,夫妻之间,难道要一直在孩子面前和和睦睦,相敬如宾,不争不吵?
不是的。
日子过久了,两个人有矛盾、吵架是很正常的事。
重要的是吵架之后,两个人的态度。是接着冷战、不言不语,让家里继续弥漫负能量,还是好好道歉,跟孩子说明:爸妈吵架,是两个人之间沟通出了问题,但这不会改变爸爸妈妈永远爱你的事实。
2
花钱太大方,溺爱没原则
《人民日报》曾经把家长分为五个层次,就像金字塔,越往上,人越少。而舍得为孩子花钱,是层次最低,也最简单的事情。
养孩子要花钱吗?
当然要!物质是基础,但教育它不单单是砸钱那么简单。
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上最好的学校,对孩子有求必应,结果孩子可能还是一身毛病。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得到东西太容易,孩子就不会太珍惜,更不会感恩,甚至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湖南卫视的《变形计》节目中有位主人公,十分叛逆,在学校打架、顶撞老师,回到家里,对着父母,也没有好脸色,经常要钱,一旦要不到就发脾气。
这个孩子变成这样,父母有很大的责任。他的爸妈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孩子,出于补偿心理,疯狂溺爱孩子,不停地塞钱。等把孩子接回身边时,已经为时已晚。
《穷爸爸、富爸爸》中写道:“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只在物质上溺爱,本质是父母对教育的一种逃避。
3
说话不把门,言行不一致
韩国有个男孩子从来不抽烟。
小时候,男孩的爸爸是个烟鬼,一天至少要抽3盒以上的烟,每天一家人看电视时,就要被迫吸很多二手烟。有一天,孩子终于受不了就跟爸爸说:“爸,你能不能不抽烟啊。”
爸爸一开始还想说点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盯着孩子看了一会说:“如果爸爸从现在开始不抽烟了,你长大后也能做到不抽烟吗?”
孩子拼命点头,从那天起,这位父亲真的再也没有抽过烟,而孩子长大也履行了对爸爸的承诺。
这就是真正的言传身教吧。
父母光说不做,对孩子的影响是很恶劣的。
当你一边在谆谆告诫孩子怎么做才是对的,一边习惯性地呈现给孩子反面的行为,长此以往,孩子无法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就会出现混乱 。
世界上有两种父母,一种父母,是孩子一辈子的榜样,另外一种是让孩子下定决心,长大不要活成父母一样。
希望我们都是第一种父母。
4
总拿别人比,总也不满意
我曾目睹一对母子吵架,妈妈说:“真羡慕你们,孩子懂事,你看我们家这个,每天不知道要操心多少回!”
结果孩子生气地说:“你那么喜欢他,找他做儿子好了!”头也不会地跑了。
几乎80%的孩子,小时候都被“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笼罩过。
小时候被比较乖不乖,读书的时候被比较成绩,成人后被比较工作,结婚后被比较婚姻。
中国的父母常常对自己孩子吝啬欣赏的眼光,总拿孩子跟别人比,但总也不满意。
而孩子内心深处都渴望着被父母理解、认可。
丹.格林伯格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曾说:“如果真的想让自己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吧。”
爱孩子,就理应爱他本来的样子。
5
回家不陪孩子玩,对孩子不耐烦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陪伴都是掺着水分的,虽然每天在孩子身边,但孩子却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爱。
很多孩子童年记忆里,整天捧着手机躺在沙发的爸爸妈妈,忙着刷朋友圈、抖音、微博,点赞评论。
网上有个孩子曾经在作文中控诉自己的爸爸玩手机,他说:“爸爸已经不是我的爸爸,他是手机的爸爸。”
绘本《企鹅爸爸爱上网》中也有一个沉迷于网络的企鹅爸爸,小企鹅说:“爸爸上网的时候,根本顾不上我......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一个真正的爸爸了。我只有一个虚拟的爸爸。”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玩手机,多数孩子变得焦躁不安,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忽略感,有的孩子甚至认为在父母眼中,自己不重要。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有效陪伴期真的不长。等到孩子上大学,找工作,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就不再需要你的陪伴。
趁着孩子还小,就多陪陪他吧。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编写不易,看到这里的你,去右下角给小培老师点亮“在看”吧!你的支持是我不断努力的动力
来源 | 钱志亮工作室 (ID:qzlgzs)
作者 | 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
你可能还喜欢这些文章
点击标题阅读
◆ 严防溺水!教育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请老师务必转给家长!
◆ 真正的放养教育:放的是思维,养的是习惯,受益的才能是孩子!
◆ 班主任提醒:父母别错过孩子成长关键期,8点建议帮你培养优秀孩子!
长按文末二维码,回复关键词
获取更多精选教育内容
● 回复关键词“1”:
○ 阅读教学资源系列文章
● 回复关键词“2”:
○ 阅读教学指导系列文章
● 回复关键词“3”:
○ 阅读教育观点系列文章
人教教材培训
微信号:rjjcpx
85后女教师小培老师
服务数百万教师家长
帮你培养出优秀孩子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给努力帮你的小培老师
点亮下面的“在看”呗
▼▼▼▼